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不敢违逆,魏征却多次惹怒唐太宗?唐太宗:我们各取所需

长孙无忌不敢违逆,魏征却多次惹怒唐太宗?唐太宗:我们各取所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2/17 4:15:41

然而魏征却是个例外,只要唐太宗犯一点小错误,他便会激烈地进行批评。

当时有些大臣都觉得魏征实在太过分,但是太宗却用“娬媚”一词来形容魏征。

以至于后来有人告发魏征谋反,太宗却说魏征之前是李建成的人,既然我用了他,就要相信他,于是他都没有调查谋反案是否属实,便将告密者斩杀。

这就是李世民的用人之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魏征的犯言直谏和唐太宗的大度,让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君臣之楷模,后世不少人视之为榜样,比如宋仁宗赵祯、明成祖朱棣等,甚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时代也有类似于像魏征、唐太宗这样的君臣。

然而,殊不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前脾气并不太好,比较暴躁,玄武门之变后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能够无数次容忍魏征多次无底线的指责,是什么改变了李世民,他为什么能够容忍魏征的多次以下犯上,魏征又为什么如此胆大包天?

直臣衬托明君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开创的“贞观之治”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为政宽容、对外开放的时代。

殊不知李世民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成就,跟玄武门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时李世民果敢英武,杀兄逼父,并将李元吉、李建成的子嗣赶尽杀绝,这些行为跟当年隋炀帝弑兄逼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位残忍的主似乎跟后来贤明的唐太宗有些格格不入。

这是为何?

李世民登基以后,他非常担心杀兄逼父的行为会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怕人家骂他是昏君暴君。

所以他要变得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和纳谏,立志成为一位明君,只有贤明之君的美名才能洗刷玄武门之变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谓“父慈则子孝,君明则臣直”,李世民想要成为一代贤君,自然离不开真臣。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谏,来自秦王府的大部分旧臣对李世民还算比较恭敬。

很多小伙伴可能认为李世民一定非常赏识魏征的才华,所以非常喜欢他。

其实不然,实际上唐太宗并不喜欢魏征,甚至曾经对魏征起过杀心,后来还是长孙皇后以“君明则臣直”来劝诫唐太宗,魏征才化险为夷。

从某种程度上讲,李世民对魏征一直在忍,他为了名留青史才无限度的忍耐。

一次突厥进犯唐朝,李世勣将其击退,并想一举歼灭之,魏征劝诫太宗不要穷兵黩武,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突厥元气恢复以后,又迎兵南下进攻唐朝。

李世勣却说当初要是皇上听我的,哪有今天这事儿,太宗皇帝却说,当初我知道魏征的提议不可取,但是我不想为此堵塞言路。

可见唐朝也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国家,当然这跟李世民立志成为一代明君也有关。

不过一位脾气暴躁的人能够忍耐十几年也不容易。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我们看到是一位痛改前非、洗心革面的唐太宗。

这也是长孙无忌等秦王府旧臣不敢犯言直谏的主要原因。

明君塑造谏臣

秦王府旧臣不敢违逆李世民,为什么魏征却如此大胆,这跟魏征六次改换门庭有关。

魏征最开始在隋朝官员元宝藏的手下担任书记官一职,此时魏征属于隋朝的官员,后来元宝藏想投靠瓦岗的李密,便让魏征给李密写一封奏疏,这封奏疏让李密大为赞赏,他觉得魏征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召见了魏征。

可惜的是,魏征给李密献上了问鼎天下的十条计策,李密都没有采纳,后来瓦岗军与宇文化及交战伤了元气,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密不听魏征的建议执意与王世充展开决战,最终导致瓦岗军战败。

瓦岗军瓦解后,魏征跟随李密降唐,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李渊的器重,所以魏征想立功来引起李渊的重视,于是他主动请缨去黎阳劝降瓦岗旧将徐世勣。

魏征运气不佳,他在黎阳还没有来得及返回朝廷,河北的窦建德就打过来了,徐世绩带着几百名骑兵逃亡,李神通、魏征、同安公主等人被俘,魏征便被窦建德拜为起居舍人。

窦建德被李世民击败后,魏征又归降了唐朝,成为太子李建成的谋士,这次他的运气又太背,站错了队。

魏征曾多次劝诫李建成先下手,但是李建成都没有采纳。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为李世民的人。

在我们印象中,魏征一定是一位刚正不阿、颇有骨气的人,殊不知他曾经竟然六易其主,这跟儒家倡导的忠义背道而驰。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征跟唐太宗还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声,魏征也害怕后人骂他背信弃义,心怀贰心。

这不难理解,后世的清朝也笼络了不少明朝的降臣,他们有些在清王朝的建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并成为开国功臣。

结果乾隆继位以后,却把他们列入《贰臣传》,将这些明朝降臣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魏征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前半生做不到尽忠死节,六易其主给他留下了不忠的污点,他也担心会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要做一位直臣,以此来洗刷贰臣的骂名。

能够成为贤明之君是唐太宗一生的夙愿,所谓君明则臣直,太宗皇帝离不开魏征。

然而魏征也离不开太宗,他要竭力把太宗皇帝塑造成一位明君,如此一来才能体现他的直。

所以他们君臣二人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认为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怎么被说成了一场阴谋,其实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去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是的他们的行为带来了什么的效果,有没有政绩。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说明李世民、魏征属于那类知耻的人,有些人做错了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便成为恬不知耻的代表人物。

古人云“上行则下效”,正是因为魏征君臣二人完美的配合才促使了“贞观之治”的产生,李世民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政治非常清明的时代。

他们君臣二人的良性互动给政坛带来了一股正气,这就是贞观之治的魅力所在。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祖父与父亲被武则天赐死,担任女宰相却绿了武则天,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晚年被逼退位,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的结局,武则天赐死二妃

    墨刑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法,这种刑法不会立刻将人们的生命置于死地,但是它会给人带来一种极其严重和残酷的心理压力。对于犯了重罪的犯人,他们会用刀片将犯人身体上的某一部位割开,然后在割开的这些部位倒上墨水或者一些无法褪色的颜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颜料就会随着身体的愈合而长在身体里面,等到身体好

  • 正史记载大唐子民砸了狄仁杰的祠堂,老百姓为何会痛恨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书记载狄仁杰,狄仁杰在唐朝的影响力,狄仁杰在唐朝地位有多高

    《旧唐书》就有记载: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所以说狄仁杰之子狄景晖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坑爹货,让狄仁杰的一世英名扫地,就连狄仁杰的祠堂都没法幸免,被百姓怒砸,真是虎父犬子。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一生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但无论官居

  • 宇文化及为什么一定要杀杨广,直接让他当傀儡不是更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是宇文化及杀的吗,宇文化及和杨广关系,宇文化及杀杨广视频全集

    宇文化及造反的过程隋炀帝南巡之后,北方起义军切断了隋炀帝北归的道路,隋炀帝只能选择暂时定居江都,准备等待时机再重返关中。由于隋炀帝身边的精兵都是关中人,隋炀帝定居南方之后,关中士兵都思念家乡,想要私下逃走返回关中。随着计划逃跑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逐渐聚集到一起,准备推举宇文化及做领导者,共同推翻隋炀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玄武门之变会当场杀死李建成?如果没有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李建成,李世民能杀李建成吗

    那么程咬金在干嘛?保护退路,一旦玄武门之变没有成功,李世民就只能退往经营许久的洛阳,那么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李渊都不会放过李世民,而真正打起来李世民能赢过大半个朝庭么?显然不能。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他的势力也早晚被李建成给排挤打压致死。不要因为电视和评书将李建成和李渊想象的那么弱鸡,可以说李

  •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和盟友,为什么唐玄宗要将她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跟李隆基的关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真实历史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 太平公主曾经是李隆基的盟友。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并不是个有能力的皇帝,再加上卫皇后曾经陪他度过艰难时光,李显也比较纵容她,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到卫皇后和安乐公主手中。李显死后,卫后想学婆婆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帝,这就和同样有野心的太平公主以及李隆基产生了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是怎么善后的?杀绝了侄子,却没让兄弟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怎么善后的,李世民为何发起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的心理

    人在别无选择时,痛苦之外也贵在能有一份理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最惊心动魄、最有可能导致局面失控的就是斩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成功取下这两人性命后,一切贵在有理智地控制,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除了拿太子人头瓦解太子党的反抗意志,最值得一书的就是第一时间闯入宫中将高祖李渊控制住了,史书上说此时

  • 由于唐玄宗的两个错误决定,险些让这场叛乱覆灭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玄宗为什么反叛大唐,唐玄宗为何叛乱,大唐唐玄宗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史思明,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兵峰强盛,不过一月时间已经攻陷河北诸军镇,占领洛阳,大军直至潼

  • 如果生在唐朝,胖的你会不会有很多人追,唐朝是否真的以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女性真的以胖为美吗,唐朝多胖为美,唐朝以胖为美有标准吗

    但翻看了各种史料我们发现史书中并没有唐代这种审美的明确记载,现代人认可这种说法主要是从杨贵妃画像和一些仕女图中她们的形态得来的,还有不少人认为唐代经济较发达,大家吃得好吃得好,自然身材就上去了,心宽体胖嘛。但这些都并没有太多的历史论据,缺乏说服力。那事实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唐代是否真的是

  • 武则天临死前才明白,最可怕的人就在自己身边,李唐子孙是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真的杀绝李唐宗室了吗,武则天篡唐杀了多少人,武则天对李唐的评价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子天生比女子拥有更多的权利。纵观泱泱大国五千年封建历史,诸位王侯将相的故事的主角皆是男子,女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次要人物或者路人甲乙丙的身份出现的。因为此时的制度中,女子是不被允许参与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执政的。基于这样的情况,古代女子想要出人头地可谓是难上加难。但是就是有这样一位女

  •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曾派二十万大军前往边疆,后来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的路线,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去哪,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前期还是后期

    唐隆元年(即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从此唐王朝进入了李隆基时代。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同时唐玄宗还注意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