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就有记载: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
所以说狄仁杰之子狄景晖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坑爹货,让狄仁杰的一世英名扫地,就连狄仁杰的祠堂都没法幸免,被百姓怒砸,真是虎父犬子。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一生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但无论官居何职,狄仁杰都秉持着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的精神,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为唐朝的繁荣做了很大贡献。
狄仁杰在曾担任大理丞(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时,把一年内积攒的案件(涉及1.7万人)统统都完美解决了,没有一个人申冤诉苦,百姓也因此称赞狄仁杰公正廉明。
而面对那些皇亲贵族,狄仁杰皆一视同仁,如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唐高宗的宠幸,为所欲为,别人都畏惧他,不敢说什么,深怕给自己招祸。面对此景,狄仁杰并不畏惧,直接劝说唐高宗应该把王本立移交法司审理,唐高宗当然不乐意,但经不过狄仁杰的时时诉求,不得已将王本立定罪。
此后,那些贪官污吏没有不担惊受怕的,纷纷小心翼翼,不敢出“风头”,朝政也为之一清。在平定越王李贞叛乱的时候,对许多被越王强行征集的百姓求情,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人谋反大罪都会被处死,狄仁杰上奏武则天请说这不是百姓的本义,他们只是被误导了,希望能饶恕他们的性命,最后武则天也答应了。
狄仁杰的所作所为亦为他赢来了好名声,如狄仁杰曾经在并州担任刺史,当地的百姓为了感激狄仁杰,特意修建了一座碑,每天都去参拜。
只可惜,家门不幸,狄仁杰的一个儿子狄景晖狠狠的坑了他老爹一把。狄景晖生性残暴,不被世人所喜爱,刚刚开始做官期间,还很敬业。可是没过多久,他的本性就暴露无遗,在成为并州魏功参军后,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当地百姓于是把对狄景晖迁怒于狄仁杰,把立在并州的狄仁杰的座碑砸毁。
事后,狄仁杰察觉此事,恼羞成怒,罢免狄景晖的官职,他的儿子苦苦哀求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周围的人也为此说情,可是都没有用。狄仁杰说:“不管别人身份如何,只要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
元芳就曾评价狄仁杰:大人真乃神人也!狄仁杰德才兼备,为大唐,为百姓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