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1日,唐朝的首都“长安”,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白光。这或许是一种暗示,又或是一种警告。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并没有很在意,就在第二天,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带领士兵,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民,为自己日后的登基之路扫除了一个大障碍。
每当李世民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总是刻意隐瞒或是一笔带过。或许,正式因为心中的万般无奈和愧疚之感,让他难以开口。所以,对于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细节,后人都无法知道的很清楚。
2060世纪60年代,考个学家在西安有一个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一个基座和一个土堆,经过反复的推敲与验证,证实了那便是玄武门之变的遗址。后来,考古学家们根据以往所掌握的事实材料,加上这个新的发现。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说法:李世民发动这场政变,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己的亲生父亲李渊才是他真正想烧掉的人。也许这个说法不能为常人所接受,父子之间有多大的恨能让儿子置父亲于死地呢?但是,这并不是空穴来潮。
第一,据专家介绍,玄武门地处高地,是皇城的重要之地。所以,只要能控制玄武门,便能控制整个皇城。而且,玄武门距离皇上居住的地方非常近。政变的当天,李渊正在太极宫和妃嫔们泛舟赏湖,距离玄武门也是非常的近。想必李世民在外面打仗的厮杀声,皇上是不可能听不见的。或许,这才是李世民真正的用意。
李世民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在战场上拼杀过来的,立下的战功数不胜数,因此他在朝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李渊见此情况,担心李世民的野心太大,为了皇位残杀手足,所以便有意的削弱他的势力。
李世民眼看着自己在战场上血拼才赢得势力逐渐削弱,一些精兵勇将被调遣给了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自会新生怨恨。总之他明白一点,即使杀死太子,只要皇上不同意,自己终究还是当不了皇帝。
李世民有一个叫尉迟恭的手下,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在这场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尉迟恭帮助李世民在杀死李元吉和太子后,便随之杀到了太极宫。尽管太极宫有上百的重病把手,可看到如此的阵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时,李世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李渊不同意将皇位传给自己,便向外宣布“皇上非正常死亡”的消息。也难怪李世民如此狠心,想必是心已经凉透了。他在战场上拼杀换回国泰民安,父亲却为了兄长削弱自己的势力。尽管李世民不说什么,他的兄弟们也一万个不同意。
李渊一看到向来凶猛的尉迟恭,顿时就明白,如今只有投降一条路才能保住性命。于是,李渊一声令下,让士兵们放下武器,全部听从李世民的指挥。
这场腥风血雨之后,便是雨后彩虹。登基后的李世民,心系百姓大力发展经济,重用人才,并开创了贞观之治。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没有落得杀父之名。在是人的眼中,尽管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但是他功大于过,值得后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