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64年只执着一件事,一生爱国的他,结局让人惋惜

辛弃疾64年只执着一件事,一生爱国的他,结局让人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6 更新时间:2024/2/3 21:01:56

世人都知道,梦是会醒的,1127年,正月里的鞭炮声还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但是金人的人马却已然兵临城下,一声声痛苦的哀嚎、一场场惨绝人寰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北宋先后登基的宋徽宗、宋钦宗皆被金人掳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后来继任的南宋皇帝宋高宗已经考虑不了太多,他只能匆匆逃离,带领剩余的宋朝官员偏安于杭州一隅。南宋小朝廷虽然建立,但是靖康之变的阴影始终在原地久久不散。在这种从朝廷到百姓皆萎靡低落的灰暗氛围里,辛弃疾作为一抹亮色横空出世。

一、凭栏登望,青年豪情藏于胸襟

北宋被灭,作为其继任者的南宋朝廷有过北上收复失地的念头,然而屡屡与金人作战失败的结果,让朝廷中的主战派愈发式微。公元1141年,原本在外作战的大将岳飞,被高宗紧急传召回朝廷。由于张俊、秦桧等奸臣的挑唆,一代抗金名将岳飞竟然就这样冤死狱中。

或许是上天不愿看到南宋气数已尽,在岳飞被奸人所害的这一年,北方失地一个两岁孩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在北方失地出生的,祖父辛赞在开封陷落时原本有机会撤到临安,但是为了一众族人,选择在北方失地忍辱负重生存。

在祖父爱国情怀的感染之下,辛弃疾幼年便做出了收复失地、投奔南宋的决定。祖父辛赞在闲暇时候经常带孩子登山,在最高处遥望大好河山时,祖父总是忍不住对年幼的辛弃疾倾述自己的反金之情。一直到辛弃疾自己也成为垂髫老人时,他仍然忘不了祖父对自己的影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再登北固亭,前程往事一起涌入他的心头。

及冠之后,辛弃疾借着入京科考的理由,将河朔之地的军队分布、山川排列,燕京贵族的勾心斗角、势力形势牢记于心,为1161年的起义做好前期准备。绍兴十三年,金主完颜亮对南宋的领土垂涎欲滴,于是大肆率领军队南下作战。

完颜亮天性残暴,他离开燕京后,处于失地的宋人忍受不了他的荒淫统治,各地纷纷揭竿起义。辛弃疾也趁这个机会加入到起义的洪流中。这年他23岁,文才武略无一不通,在济南组织起两千多人反抗金朝。《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便形象描绘出辛弃疾在与金兵作战时的意气风发。

二、南归十年,身居庙堂矢志抗金

完颜亮因为军队内部内讧被杀时,辛弃疾认为这是一个联系南宋王朝、共同抗金的好时机。于是他劝说北地境内最大的起义军首领耿京,与贾瑞强渡淮河,和宋高宗取得联系。然而手捧圣旨返回的辛弃疾,却得知耿京为叛徒所杀害的消息。

壮士一怒,气可吞天灭地。怒火中烧的辛弃疾只身闯入叛徒张安国的地盘,将其项上人头割下,率领剩余的一万将士归附南宋。风雨飘摇、家国破碎,虽然身处南宋,被皇帝封为高官,辛弃疾的心中始终有着一团火不灭。

北望神州,失地仍未收复,南宋小朝廷究竟要何去何从?无论辛弃疾如何心急如焚,面对皇帝的沉默与大臣的冷眼,他的声音显得格外弱小。高宗赵构在1162传位给他的过继儿子赵眘。赵眘想要对金作战,但辛弃疾却被排除在将领人选之外。

书生张浚被任命为枢密使,眼看着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走上战场,辛弃疾连上多封奏折毛遂自荐。令人失望的是,皇帝始终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符离兵败后,朝廷的气氛更加一蹶不振,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一提起金朝只是摇头摆手,不愿多谈。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只有辛弃疾,他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为了扭转朝廷上下对于金朝的畏惧心理,辛弃疾挺身而出,将自己多年来对宋金局势的分析著作成论文十篇,命名为《美芹十论》,进献给皇帝赵眘。

辛弃疾同时抓住韵文出任宰相的时机,向这位向来倾向主战的大臣表达了自己“舍我其谁也”的豪情壮志。他将《九论》递上,希望可以获得宰相的赏识,为南宋朝廷抗击金兵。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位年不满三十的青年将士、官员无论如何劝说,也改变不了朝廷上下只想偏安一隅的心思。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辛弃疾的青年时代,在这种没有目的的等待中度过。他也曾驰骋疆场,手刃敌人;他也曾月下舞剑,满怀壮志。然而黑暗的朝廷、软弱的皇帝使他格格不入,他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久久不得解脱。

三、罢官隐居,老骥伏枥心有不忿

辛弃疾已经回到南宋二十年,二十年风雨萧索、二十年心怀壮志,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年时期已然奉献给了南宋王朝。但是上下求索,一次次的碰壁下,辛弃疾心中没有埋怨吗?也许是有的,所以被政敌再次攻击,失去官职后,他回到上饶的带湖新居。

胸襟中燃着熊熊烈火,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淡泊宁静、不问世事的样子。辛弃疾在现实的困境中不能解脱,他曾向陶渊明寻求过精神的慰藉,但精神的重担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放下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鹅湖山下,在带湖水边,辛弃疾饱受自己内心的拷问。

官场失意,幸好他还有家人与朋友。辛弃疾的妻子范如玉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在丈夫因为抗金事宜忧愁时,她默默照顾家庭;在丈夫因为被罢官而喝得酩酊大醉时,她默默劝说,悉心照料。无怪乎辛弃疾在自己的词中写道“刘伶元自有贤妻”,这并不是指他人有贤妻,而是辛弃疾自己遇见了一位好妻子啊!

除去妻子所给予的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朋友的交往唱和也是辛弃疾精神的动力。皇帝赵眘统治的后期,辛弃疾经常因为心中的忧愤上书陈情,他极力反对主和派种种软弱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来自永康的陈亮成为至交好友。

陈亮与唐仲友、薛季宣一样反对主和派的种种不妥措施。经吕祖谦的介绍,辛弃疾与陈亮一见如故,两人志气相投,时常相聚畅谈,十分畅快。《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便是辛弃疾在陈亮摆脱牢狱之灾后,所写的鼓励安慰之词。

辛弃疾退隐罢官后,陈亮心中有许多事情想要向他诉说,于是在那一汪清澈的带湖水边,辛弃疾招待了自己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在鹅湖寺漫步闲谈,围绕国事与时局畅所欲言。陈亮走后,辛弃疾平息不了自己重新被点燃的抗金热情。

四、栏杆拍遍,仕途起伏初心不改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在普通人看来,辛弃疾如今有名有利,为什么还要追求抗金这一虚无缥缈的事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对辛弃疾而言,他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辛弃疾隐退几年后,风云变幻的朝廷又将他召回,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却仍然奔波在朝廷所给的每一个官位上,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做事。在朝廷不同势力的相互攻击下,辛弃疾先后被任命为绍兴、镇江知府,又先后被废除。

1207年的秋天,朝廷再次任命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此时68岁的辛弃疾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躺在家中,因为疾病和衰老的缘故,最终去世。《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中曾记载道,辛弃疾在失去声音的前一刻,还在呼喊“杀贼!”的口号。

结语

每个朝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英雄,而南宋时期的英雄,毫无疑问是辛弃疾。中华历史上再也没有像辛弃疾一样,以武闻名于世同时又极具战争天赋与诗词天赋的一个人。尽管辛弃疾在生前没能看见北方失地被收复的场景,但辛弃疾的精神却影响了许多人。

辛弃疾用一生为我们讲述什么是爱国精神,北地万里突围、抗击金军,他猎猎如风的身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得意时不骄躁,失意时不堕落,辛弃疾的人生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用自己一生果断的行为,回答了这个他在词中提出的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之后,鞑靼、瓦剌和大明的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元为啥分裂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跟明朝的关系,瓦剌和鞑靼是元朝后裔吗

    公元1368年,当徐达攻入北京之时,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其实并没有结束,元顺帝只是北逃了,而元朝也只是北移了,史称“北元”。明朝,称北元为“鞑靼”,而与此同时,鞑靼的东部又出现了一个叫“瓦剌”的政权,与鞑靼、大明三足鼎立。那么瓦剌又是谁?1,瓦剌瓦剌属于广义上的蒙古,但与蒙古又不完全相同。元朝之时,瓦剌

  • 身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却没有看出《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隐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能欣赏到清明上河图吗,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宋徽宗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

    由张择端所绘制《清明上河图》,虽然显现出一副盛世景象,但在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暗含着北宋朝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的背后,存在巨大的危机和隐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清明上河图》,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秘密。《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作,甚至没有之一。目前,该画保存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内,是国宝级

  • 郑和手下亲手将侄子沉入海底,三年后竟收到侄儿来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撰文:碧海扬帆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过去航海由于设备简陋,不具备现代化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船员们因为天灾人祸死亡率很高,在航行途中病死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得不被抛进大海里,俗称为海葬。可是海葬后的魂魄又去了哪呢?#01:海底来信真与假郑和下西洋时,手下有一得力的船长名叫郑大年,船员们都叫他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有什么表现?皮肉已尽,叫声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是怎样被处死的,袁崇焕被谁处死,袁崇焕为何被处死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崇祯帝根本无力回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党争仍然是不断出现,即使是在明末的关键时刻,党争仍然是朝中不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明末时期的危急时刻下,党争仍然存在,这就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朝会走向灭亡了。可问题是,明末时期出现的厉害人物不在少数,袁崇焕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到袁

  • 金人的“牵羊礼”到底是什么?让宋钦宗的朱皇后羞愤地直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钦宗的皇后被金人霸占了吗,宋钦宗什么时候被金人释放,南宋牵羊献俘礼的视频

    标志着北宋灭亡,这是一个耻辱呀,这还没有完,国家忘了,那些被掳走的人,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简直是猪狗不如,特别是女子,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宋朝的皇后嫔妃和公主们,受尽凌辱,甚至还有沦为娼妓的,而且金人还让她们行“牵羊礼”“牵羊礼”,但听名字,还没有什么,应该就是牵着羊行礼吧,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牵羊礼是

  • 雍正靠篡位继位?专家放大康熙遗诏研究后称:都是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过“九子夺嫡”的这段历史,很多人对雍正继位的正统性议论纷纷。究竟雍正是不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为何民间会出现雍正篡位的传闻?人们都在暗地里揣测。而这个问题困惑了人们数百年,一直到考古学家发现康熙当年的遗诏,并将遗诏进行仔细的研究后,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这份遗诏现在存放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坐稳江山六十年,却背上千古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治国政策了吗,乾隆把雍正的政策都废掉了吗,雍正给乾隆留了多少钱

    古代大多数的君主都遵从孟子的思想,实行仁政,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宽厚的对待子民,并施以恩惠,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维护君主的政权。以清朝为例,康乾盛世正是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爱戴君主,才有了辉煌的朝代。康乾盛世是清朝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近代史中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不过很多人对于康乾盛世有误解,只

  • 雍正:只要有我在,没人敢动你,结果乾隆一登基就将他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如何评价雍正,乾隆在雍正心里的地位,乾隆对雍正的承诺

    当时在清朝有个案子非常著名,制作案件就是曾静案。而属于这个案件的主人公,雍正皇帝居然选择保护他一辈子,但是当乾隆成功登上皇帝之后,就直接将这个人处死了,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曾静在雍正时期的时候,其实是一名秀才,因为偶然间得到了一个机会,所以他读到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留下来的文章。吕留良其

  • 雍正最疼爱的儿子,险些继承大清皇位,乾隆将他追封为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皇帝有几个儿子,雍正最宠爱皇子是谁,雍正在位时乾隆是亲王吗

    就连乾隆都不得不承认,父亲雍正最钟爱的儿子并非自己,而是八阿哥,虽然只活了八岁,但竟以亲王礼仪下葬,乾隆口中的这位“八阿哥”究竟是谁?他就是雍正皇八子福惠,又称八阿哥、六十阿哥。1、宠妃之子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母亲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福惠的母亲年氏原是一名来自镶白旗的汉军旗女,父亲为湖广巡抚年

  • 钦天监说:客星见离宫,大凶,乾隆:朕不信,后大祸临头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钦天监真的会观察星象吗,钦天监观察天象,乾隆与天罡地煞

    接受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给他创造的盛世,乾隆同样也是一位明君,顺其自然地创造了后世所称的“康乾盛世”,可就是这样一位长寿皇帝,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事烦扰,失去了作为知己的孝贤皇后,乾隆皇帝很是痛心,即使后面再有多少妃子,但却再没有人能够和他互通心意了。两人恩爱有加,皇后生下了乾隆的第七个儿子,皇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