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却没有看出《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隐义

身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却没有看出《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隐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1/21 1:16:35

张择端所绘制《清明上河图》,虽然显现出一副盛世景象,但在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暗含着北宋朝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的背后,存在巨大的危机和隐患。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清明上河图》,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秘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作,甚至没有之一。目前,该画保存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内,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其中,“清明”二字,基本上和清明节没有太大关联,只是单纯为了奉承宋徽宗赵佶罢了,有“盛世清明”的意思;而“上河”,是指都城东京的汴河。整个画卷全长528.7厘米 ,宽为24.8厘米,以散点透视的构图法描绘出了东京城汴河两岸的繁华盛景。

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上承五代十国,下元朝,是汉人建立的稳固封建王朝,也同时属于华夏文明的璀璨夺目时期。陈寅恪就曾在《宋史职官志考正》中这样高度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农业

随着耕犁和灌溉等技术的更新,北宋的农业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量和种类也大幅增长。据统计,当时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亿以上,而耕地面积也上升到七亿亩以上。

通过北宋墓葬中的出土文物,比如犁、耧、刀、钩、锄、镰等农具,充分说明当时的农民已经熟练掌握了农耕技术,粮食单产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举占城稻为例,该水稻原产于中南半岛一带,属于高产和耐旱的一个先进稻种。通过对外交流和贸易,从北宋初期开始传入了我国,最先在福建沿海一带推广,之后迅速在江南地区普及。从此,我国的水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变成了一年两熟。

关于这点,《清明上河图》也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图中,随处可见的酒肆和饭馆,以及城郊部分的农耕景象,都是对北宋发达的农业水平一个展示和缩影。

除了粮食以外,北宋的其它经济作物也非常的广泛,比如水果、蔬菜、茶树、棉花、甘蔗等的种植就跟普遍,产量也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都是对北宋农业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二、商业

图中,汴河两岸完全就是熙熙攘攘和接踵摩肩商业盛况,饭馆、茶楼、酒肆、妓院……,可谓是琳琅满目,真实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商业发展水平。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早在立国之初,北宋就确立了一种“重农而不抑商”的政策,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同时,并不打压商业发展。

据相关史料记载,北宋的商业水平远超过当时的世界各国,是当时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仅东京一地,人口规模就已经超过了百万,比当时绝大多数的国家人口都多。以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自然有利于商业的涌现和发展。

不过,从唐朝起就开始的夜间禁令制度,越来越成为商业发展的阻碍。为此,太祖皇帝赵匡胤下旨,将夜间禁令由“宜令禁断”到“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终于,东京城的商人和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夜间的宵禁限制了,基本上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之前的历朝历代,都秉持重农抑商的政,在“士农工商”中商人排在最末,没有什么政治和社会地位可言。例如,汉朝初年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直到北宋开始,才逐渐放松对商人及其后代的限制,规定“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与此同时,伴随着商业发展,朝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更增加了大量的财税收入。据《宋史·食货志》记载:

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一百算二十;若有居者居于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一百算三十。

可见,北宋的商税主要分为过税和住税两部分,税率分别是2%和3%。以当时的商业程度来计算,这笔税收收入必然会非常的巨大,可以极大地增加朝廷的收入。

三、交通业

北宋时期,畜力是使用最频繁、最常见的一种,具体包括有牛、马、驴、骡子和骆驼等。由于面临巨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北宋国内始终缺乏马匹,因而除了军队和官府外,民间的交通大都以牛、驴和骡子为主要工具。

虽然,北宋的交通业中畜力是最普遍的,但真正核心的却是船运。从《清明上河图》亦不难看出,汴河的码头上船只络绎不绝,充分展现了船运业的发达。

东京的船运主要依靠四大漕河,分别是汴河、黄河、广济河和惠民河四条。其中,图上出现的汴河,它自西流入东京后向南汇入淮河中,属于是东京的生命线。据《宋大诏令》记载:

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

北宋一直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在对外示弱的同时,却对于国内严格管控。因此,无论是出于军事目的、政治目的亦或者经济目的,北宋的朝廷都高度重视船运业的发展。

受此影响,北宋的造船技术也非常的先进,处于当时世界绝对领先的地位。不过,朝廷却严禁私人造船,只由官府设立专门的船厂进行,还设置了监官进行相应的管理。

据载,北宋中期一年就能造出三千艘的各类船只,而且还能全部配备先进的指南针和助力帆等设施,极大地提高了航速和安全性,有利于扩大航程。

四、海外贸易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无疑是对海外贸易最重视、最积极的朝代,更是我国彰显自己的海洋文明和航海技术的时代。

为了加强和规范海外贸易,朝廷专门设立了“市舶司”进行管理,依托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造船技术,北宋的商船可以频繁往返于日本、朝鲜、南洋、印度,甚至还有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各地。

在长期而不间断的海外贸易中,广州港和泉州港逐渐成为北宋最繁忙的国际港口,也成为北宋对外交往的窗口。

对外贸易中,北宋主要出口铜、茶叶、丝绸、布匹和瓷器等物,进口香料、玛瑙、蕃布、象牙、珠宝、犀角、玳瑁等。在其中,进口数量最多的货物应当首推香料。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一家名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店铺,售卖各类高档的进口香料。当然,由于价格高端,这里并不是劳苦大众的消费场所,主要针对上层贵族和商贾巨富,属于高端场所。

随着海外贸易规模的不断进行和扩大,对北宋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手工业

在农业、商业、交通业和海外贸易都积极发展的可喜势头下,北宋的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以陶瓷业为例,宋代的瓷窑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地位,主要以汝窑、钧窑和定窑等为主。一部分是官窑,而更多的却是民间的民窑,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江西、安徽一带。这些陶瓷器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供应海外贸易。

再以纺织业为例,在元祐初年时,北宋的丝织产量就达到了两千五百万匹左右,而唐代丝织产量的最高峰出现在玄宗开元年间,那时的峰值不过七百五十万匹左右。

矿冶业也在北宋的手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北宋对于金、银、铁、煤等矿物的需求量很大。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信州附近盛产铜、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

北宋“重文抑武”的局面,使得文化业空前繁荣,唐代的雕板印刷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于是活字印刷术也出现了。而印刷术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造纸术。

六、娱乐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在北宋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京随处可见酒肆、妓院等各色的娱乐行业。

由于赵家皇帝历来尊崇儒学,因此对于文人格外的优渥和重视,使得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很突出。而为了吸引这些优质人群前来消费,所有的酒肆和茶坊,甚至于妓院都跟风附庸风雅。

于是,北宋时期的色艺双绝女艺人或女文人特别多,比如闻名后世的李师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除此以外,《清明上河图》还出现了很多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算命的等等人群,非常繁杂。

七、文化业

在北宋文化中,主要流行词赋为主,它不同于唐诗的随性自由,而更加侧重于引经据典,以理见长。

宋词往往把散文的章法也融入到其中,显得更加的委婉和精深,达到了极高的文学水平和造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

北宋还涌现出了许多的书法家,比如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被人合称为“书法四大家”。另外,当朝皇帝宋徽宗本人也是书法高手,他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了一种“瘦金体”。

书法以外,北宋的画家也非常多,比如范宽李公麟、燕文贵、米友仁等。而绘制《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也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以上七个方面,都是北宋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过,在这些巨大成就的背后,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供应出现了危机

画中尽管船运业发达,大量的官船和私船都停泊于码头。但是,本该运粮或运兵的官船,上面装的却大都是花石纲,为了贵族和皇室奢靡享乐之用;而本应该运送普通货物的私船,上面装的却都是粮食。

可见,大量官船被运送花石纲,使得东京城的粮食供应出现了紧缺。这样,贪利的商人乘虚而入,渐渐把持住了粮食的交易和价格,这显然是巨大的隐患。

二、几不设防的国都东京

东京的城防大致有120个坊,之间须设立一座望火楼和一队巡逻兵。画面中,的确存在一座望火楼,但已被改造成了休憩用的小凉亭,完全丧失军事用途。而在望火楼的周围,也没有看见任何的巡逻兵。

拱卫内城的土墙,早已经年久失修,多年的雨水冲刷后导致杂草丛生,几乎没有防御作用。而且,城楼上面也不见哪怕一个士兵,城门大开而没有士兵站岗。

三、冗官冗员下的怠政

画面中有很多的官员,一个个不紧不慢,方圆大耳,相当的自在悠闲。

城门口附近的一座衙署前,零散闲坐着几个兵卒,一边还摆放着公文箱。很明显,本应该清早就到岗上班的衙门官员,直到晌午还未到来。而且,大家显得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不难看出,北宋的冗官冗员之下,政务更加的混乱无序,出现了明目张胆的怠政行为。

此外,其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惊马闹市、官员争道、防备缺失、船桥碰撞、商贾侵街等等。一句话,隐忧多多,危机重重。

张择端一定是看出了这些巨大的隐患,因而利用自己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机会,向宋徽宗婉言进谏。

画作完成后,张择端就把它呈递给了宋徽宗。他认为以宋徽宗的聪明才智和绘画功底,必然能够读懂自己的良苦用心。可惜,张择端错了!他高估了这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艺术家赵佶。

看到《清明上河图》后,赵艺术家只对张择端的高超技艺啧啧称赞,只对繁荣景象沾沾自喜,却唯独没有读出张择端隐藏的良苦用心,更没有发现画中的危机。于是,宋徽宗盖了自己的“双龙小印”后,就又去忙其他文艺工作去了。

毕竟,在他看来艺术就是全部!

果然,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北宋就发生了“靖康之乱”,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代帝王都被金兵俘掠北去。至此,北宋宣告灭亡。

更多文章

  • 郑和手下亲手将侄子沉入海底,三年后竟收到侄儿来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撰文:碧海扬帆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过去航海由于设备简陋,不具备现代化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船员们因为天灾人祸死亡率很高,在航行途中病死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得不被抛进大海里,俗称为海葬。可是海葬后的魂魄又去了哪呢?#01:海底来信真与假郑和下西洋时,手下有一得力的船长名叫郑大年,船员们都叫他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有什么表现?皮肉已尽,叫声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是怎样被处死的,袁崇焕被谁处死,袁崇焕为何被处死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崇祯帝根本无力回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党争仍然是不断出现,即使是在明末的关键时刻,党争仍然是朝中不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明末时期的危急时刻下,党争仍然存在,这就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朝会走向灭亡了。可问题是,明末时期出现的厉害人物不在少数,袁崇焕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到袁

  • 金人的“牵羊礼”到底是什么?让宋钦宗的朱皇后羞愤地直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钦宗的皇后被金人霸占了吗,宋钦宗什么时候被金人释放,南宋牵羊献俘礼的视频

    标志着北宋灭亡,这是一个耻辱呀,这还没有完,国家忘了,那些被掳走的人,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简直是猪狗不如,特别是女子,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宋朝的皇后嫔妃和公主们,受尽凌辱,甚至还有沦为娼妓的,而且金人还让她们行“牵羊礼”“牵羊礼”,但听名字,还没有什么,应该就是牵着羊行礼吧,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牵羊礼是

  • 雍正靠篡位继位?专家放大康熙遗诏研究后称:都是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过“九子夺嫡”的这段历史,很多人对雍正继位的正统性议论纷纷。究竟雍正是不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为何民间会出现雍正篡位的传闻?人们都在暗地里揣测。而这个问题困惑了人们数百年,一直到考古学家发现康熙当年的遗诏,并将遗诏进行仔细的研究后,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这份遗诏现在存放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坐稳江山六十年,却背上千古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治国政策了吗,乾隆把雍正的政策都废掉了吗,雍正给乾隆留了多少钱

    古代大多数的君主都遵从孟子的思想,实行仁政,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宽厚的对待子民,并施以恩惠,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维护君主的政权。以清朝为例,康乾盛世正是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爱戴君主,才有了辉煌的朝代。康乾盛世是清朝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近代史中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不过很多人对于康乾盛世有误解,只

  • 雍正:只要有我在,没人敢动你,结果乾隆一登基就将他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如何评价雍正,乾隆在雍正心里的地位,乾隆对雍正的承诺

    当时在清朝有个案子非常著名,制作案件就是曾静案。而属于这个案件的主人公,雍正皇帝居然选择保护他一辈子,但是当乾隆成功登上皇帝之后,就直接将这个人处死了,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曾静在雍正时期的时候,其实是一名秀才,因为偶然间得到了一个机会,所以他读到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留下来的文章。吕留良其

  • 雍正最疼爱的儿子,险些继承大清皇位,乾隆将他追封为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皇帝有几个儿子,雍正最宠爱皇子是谁,雍正在位时乾隆是亲王吗

    就连乾隆都不得不承认,父亲雍正最钟爱的儿子并非自己,而是八阿哥,虽然只活了八岁,但竟以亲王礼仪下葬,乾隆口中的这位“八阿哥”究竟是谁?他就是雍正皇八子福惠,又称八阿哥、六十阿哥。1、宠妃之子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母亲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福惠的母亲年氏原是一名来自镶白旗的汉军旗女,父亲为湖广巡抚年

  • 钦天监说:客星见离宫,大凶,乾隆:朕不信,后大祸临头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钦天监真的会观察星象吗,钦天监观察天象,乾隆与天罡地煞

    接受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给他创造的盛世,乾隆同样也是一位明君,顺其自然地创造了后世所称的“康乾盛世”,可就是这样一位长寿皇帝,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事烦扰,失去了作为知己的孝贤皇后,乾隆皇帝很是痛心,即使后面再有多少妃子,但却再没有人能够和他互通心意了。两人恩爱有加,皇后生下了乾隆的第七个儿子,皇子自

  • 雍正:一生留下无数谜团,锐意改革,又遭世人抨击的清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皇帝真实的一生,雍正皇帝一生有什么功绩,历史上雍正的谜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雍正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能君。雍正是政治上的天才,九子夺嫡当中,雍正出身不是最尊贵的,势力不是最强大的,然而最终夺得帝位的却是他,而他凭借的,就是他的隐忍。雍正曾说:“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雍正实在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在康熙末年太子被废众阿哥夺嫡的政治漩涡

  • 雍正唯一惧怕的人,此人一旦起兵造反,雍正的皇位将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的一生深度解析,历史上的雍正的深度解析,历史中的雍正怎样上位的

    但是九位皇子中也并非是人人都想要抢得皇帝之位,其中是有三位最有希望成为皇帝,剩下的皇子则是各自投入心中的阵营,比如八皇子和九皇子是支持八皇子的,而十三皇子又是支持四皇子,十四皇子因为手握重兵,也被朝中大臣看好。当时十四皇子和八皇子关系较好,两人联手对抗四皇子阵营,让十三皇子失去了父皇的宠爱,同样的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