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手下亲手将侄子沉入海底,三年后竟收到侄儿来信

郑和手下亲手将侄子沉入海底,三年后竟收到侄儿来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4/1/26 13:16:14

:碧海扬帆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过去航海由于设备简陋,不具备现代化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船员们因为天灾人祸死亡率很高,在航行途中病死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得不被抛进大海里,俗称为海葬。

可是海葬后的魂魄又去了哪呢?

#01:

海底来信真与假

郑和下西洋时,手下有一得力的船长名叫郑大年,船员们都叫他老大,道是真名很少有人提起,他是郑和的本家兄弟,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立下过汗马功劳,功成名就后自然就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这一年,郑老大闻知消息说郑和去世,但已经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了。

本来郑老大告老还乡后,衣食不愁,喜欢与人喝酒聊天,对贫富一视同仁,老弱无欺,口碑在十里八村极佳。

自从听说郑和去世后,他整天闷闷不乐,替郑和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到老了却不得重用,好多航海资料也不得保存,朝廷也不发展航海感到可惜。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所以史上称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去世后,当时的当权者对下西洋不感兴趣,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活动逐渐终止,原来行驶三保船的海洋逐渐被欧洲人控制了。

话说郑大年都是七十多岁的古稀之人了,已经到了近黄昏的年龄,还时伤心喝闷酒,看得老伴直心疼。

一天,老伴着急忙慌的从外面推开大门进来,倒是把躺在院子葡萄架下打瞌睡的郑老大吓了一跳,这老太太今天是怎么了,风风火火的?

老伴手拿一封信,声音都有些变调了:“老头子,老头子,这是你做的孽啊!”

郑老大却不慌不忙端起身边的大茶杯,喝了一口,不紧不慢问:“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莫不是人要借银子吧?”

老伴回答说:“什么银子,是应天府(今南京)来的信,你骗了我这么多年哪,你自己看看吧。”说完将信递给郑老大。

郑老大接过信一瞧,从头到尾看一遍。

信的内容大意是,谢谢姑父当年不杀之恩,我已经在应天府定居三年,并娶妻生子,一直隐姓埋名的生活,怕给郑大人丢人现眼,也怕他找我的麻烦。

如今听说郑大人不在人世了,一来想见见姑父,叙叙旧,谈谈航海轶事,二来孩子大了,也好让孩子认祖归宗。

郑老大看看不禁由惊转喜,最后他乐了:“我说老太婆,这不是好事吗。”原来这封信是郑老大妻侄三写来的。

这李三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姑姑长大的,姑姑嫁到郑家,他也跟着来了郑家,可以说与郑老大有着父子一般的关系和感情。

这李三由郑老大将他养大成人,后来成了郑老大手下的一名水手。

那么郑老太太见来信,为倒埋怨起老头来呢。

原来,郑老大当年下西洋归来,郑老太太独独不见侄子的影子,经过再三追问,郑老大终于出实情。

原来郑和率船队抵达满刺加国(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李三上陆地强奸了一名当地少女,被告到官府。

郑和听闻之后非常气愤,此事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两国关系,不但得不到当地人民的信任,还会失去一个下西洋的落脚点,一旦引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严肃军纪,郑和不顾亲戚间的私情,必杀一惊儆百。

因为李三是郑大年的手下,郑大年就有治军不严之嫌,必要让郑大年亲手处以李三死刑。

#02:

一信激起千层浪

郑老大看完李三的来信,虽然也觉得这事不可思议,但他在家也没事干,就想进府看看。

第二天,郑老大夫妻俩加上马夫、保镖等八九个人驾两辆马车赶往应天府。

粗粗算起来,一路上少说也得十天才能赶到。

车行第三天,郑老太太过了新鲜劲,又因为年事已高,一路上总是昏昏欲睡。可郑老大却睡不着,他一来是怕路上出什么意外,因为世道不太安宁,好在车上打着郑和船队郑老大的旗号,一路上不论是黑道白道都得忌惮三分。

二来他总在琢磨李三这孩子,他郑老大对李三关爱有加,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自己却无能为力。

家有二斗粮,不当打鱼郎,更何况跟随郑和下西洋本身就是一件生死难卜的事,船员们几个月见不到陆地,不知前方是啥地方,更看不到女人,性饥渴在所难免,从古至今是谁也解决不了的事。

李三这孩子也是老大不小了,二十多岁了连个女人的边也没沾着。

可话又说回来,谁让他办那蠢事呢。

郑和是个执法如山的人,不这样,这几千号人马怎么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郑老大不忍心砍下如亲生儿子一般的妻侄的头,可是郑和派来督斩官及上百名船员在场,他又怎么能不处理李三。

他多次上书郑和,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也为尊敬船员的海葬习惯,就将李三沉海,留个全尸。

前一天晚上,郑老大与李三做一次最后告别,李三哭着求姑父放自己一马,郑老大也是在心里流血啊。

他亲自为妻侄倒了一海碗烈酒,看着妻侄一口喝干后,说:“三儿啊,生死自有天定,再说郑大人下令,姑父有几颗脑袋也顶不住啊。

不过姑父有一个办法能保住你大难不死。”

李三一听有救,立即止住哭声,说:“只要能留下小命,三儿以后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姑父的大恩大德,并重新做人,永不再做傻事了。”

郑老大说:“自古道人有灵魂,你的寿期不到,就是海龙王也不敢收留你。

明天时辰一到,我不用刀,只是捆绑沉到海底,到时只要你先憋住一口气,自有龙王爷救你,事成之后你就远走高飞,隐姓埋名自寻出路吧。”

其实,这都是郑大老骗李三的话,海里有没有龙王,谁也没见过。

再说人是陆地上生存的动物,沉到海里肯定要完蛋。

郑老大只是让李三死前少些恐惧,走坦然些,想了一个晚上才想出如此下策来安慰妻侄的。

这爷俩说说,好不容易才分开。

#03:

说往事不堪回首

车在路上行了十日,直到黄昏时分才在府城找到妻侄信上留下的地址。

郊外,没有路灯,土路静悄悄的,早就断了行人车马。

不远处的一片杨树林里透出灯光,马车在墙外停下,灰色砖墙不高,院里是座北朝南五间大瓦房,左右有厢房。

郑老大不禁感叹,这小子不到三年时间就攒下这么大的家业,实属不容易。

家人上去敲门,一会儿,里面传来一个妇人问话声,家人报上郑老大的大号后,那妇人并未开门,而是大声冲着屋里喊,宝他爹,姑父到了。

大门打开,爷俩相见,喜不自胜,李三先给姑父磕了一个头,行过大礼,这才看到车上的姑姑。李三奔过去,扑在姑姑的怀里,哭着说,孩儿想姑姑啊。

李三媳妇赶忙说:“快叫姑姑姑父进屋说话吧。”

进屋后,灯火通明,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子见来了生人,怯怯看着,李三媳妇抱过来,教男孩说:“快叫姑爷姑奶。”

小男孩乖乖叫了一声,那可爱的样子叫这一对老人眉开眼笑。

郑老大看到三年没见的李三不但娶了个漂亮的媳妇,有了后代,还置了这么大的家业,哪有不高兴的。

相见后,李三安排二位老人及随行家人洗手洗脸,然后引进餐厅,这李三早就算好一样,桌子上摆好十菜一汤,随行人员也被请到另一个屋子,开怀畅饮。

李三媳妇要给二位老人往酒杯里倒酒,李三拦住说,今天与姑父还像在船上一样用碗喝。

这爷俩端起大海碗就喝起来,郑老太太担心老爷子年纪大了,抗(改:扛)不住酒力,李三媳妇担心李三在老人面前喝多了出丑,可是爷俩高兴啊,连喝了两大碗。

李三又给姑父和自己倒满,这才说:“当年要不是姑父救我,哪有我李三的今天。”

#04:

世事人鬼两层天

郑老大也问:“三儿啊,当年你到底是怎么从海里逃生的,那天可是我亲手将你抛进大海的,一个浪头打来,你沉到海里再也没有出来。”

李三说:“对啊,姑父不是告诉我有海龙王相救吗,你老人家可真是神了,你抛我时,我就紧紧憋着一口气,到了龙宫,那南海龙王真是客气,还派手下一直将我送回应天府,龙王爷还借给我银子让我在城里开了当铺,现在城里已经有我几家当铺分号了。”

这郑老大要是听之任之,不刨根问底,就会皆大欢喜,什么事也就没有了,可他偏偏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这郑老大看着眼前一家三口和这份家业,忍不住问:“三儿啊,你说海里真有龙王爷?当时你身上可是绑着近百斤重的条石啊,人到水里怎么能够活命。

当时姑父教你的法子,只不过是想让你没那么紧张,可以痛痛快快的上路。”

李三听到此话,放下筷子,一脸茫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人也摇摇欲坠,他舌头打卷又像在自言自语问:“姑父啊,你,你是说当时你知道我根本活不了,于是在我身上坠了近百斤重的石头?”

郑老大点点头,说:“没错,我的手下都不忍心动手,跪在甲板我求,可是我不能不执行郑大人命令啊,军令如山哪,三儿啊,你是被我亲手抛下大海的,那一刻,姑父的心差一点随你去了。”

李三媳妇赶紧劝说:“姑父,你老就别说了。”

李三长叹一声,苍白的脸上更没有了血色,人也矮了下去,他断断续续地说:“罢了罢了,原来是这样,姑父啊,原来,原来你是在骗我......”

话未说完,郑老大的保镖推门进来大声禀报,说有一种气味不对,他这一喊,只见李三慢慢矮了下去,转眼又化成一团白气破门而出,凳子上只留下李三穿着衣裤。

郑老大见状,酒也醒了一半,他站起身一把抽出自己的宝剑,大叫一声:“哪方妖怪敢取我三儿性命?快快现身出来!”郑老大一回身的功夫,原本在炕上玩耍的小男孩儿也转眼间化作一股白气飘然而去。

李三媳妇追出,到门口又折回身来,说:“姑父啊,当年你一片好心,给李三指出一条生路,救了李三一条性命,事情都过去三年了,你何必要实话实说呢。李三是个重情义的人,总想讲究一个知恩图报,可是你这一来,害了我们一家三口啊。”

她又转向郑老太太说:“姑姑,别怪侄媳不能尽孝,更不能为你养老送终了,侄媳去了。”

说着她眼含热泪夺门而去,郑老大与家人追出门去,只见一条狐狸的影子闪电一般翻墙而去。

那身手敏捷的保镖追出墙外,黑暗中哪里还有踪影。

众人回过头来,惊得目瞪口呆,原来漂亮的房子、院落一下全没有了,只有李三的衣服散落在一片荒坟之上,四周是黑暗的夜空,风刮得树枝沙沙作响,树林里不时有鬼火跳动。

近处李三的衣裤下是一座墓碑,郑老大叫随从取来火种,仔细辨认,那上面分明刻着“水手李三之墓”几个大字,背后是“中原号幸存水手立”的字样,“中原”号正是李三被抛入海,也是郑大老最后驾驶的下西洋的船舶。

郑老大不敢久留,命随从连夜打马赶紧离开此地。

他带回李三的衣裤,在家乡买了一块墓地,为李三建坟立碑。

几年后郑老大与郑老太太相继去世,他的管家遵照郑老大的遗嘱,也将郑老大和老伴的灵柩葬在李三的身边。

推荐阅读:

东汉少妇杀人复仇记

揭开一代妖姬苏妲己的真面目

有婿如此,不如为娼,一个文艺女青年的鬼故事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有什么表现?皮肉已尽,叫声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是怎样被处死的,袁崇焕被谁处死,袁崇焕为何被处死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崇祯帝根本无力回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党争仍然是不断出现,即使是在明末的关键时刻,党争仍然是朝中不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明末时期的危急时刻下,党争仍然存在,这就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朝会走向灭亡了。可问题是,明末时期出现的厉害人物不在少数,袁崇焕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到袁

  • 金人的“牵羊礼”到底是什么?让宋钦宗的朱皇后羞愤地直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钦宗的皇后被金人霸占了吗,宋钦宗什么时候被金人释放,南宋牵羊献俘礼的视频

    标志着北宋灭亡,这是一个耻辱呀,这还没有完,国家忘了,那些被掳走的人,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简直是猪狗不如,特别是女子,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宋朝的皇后嫔妃和公主们,受尽凌辱,甚至还有沦为娼妓的,而且金人还让她们行“牵羊礼”“牵羊礼”,但听名字,还没有什么,应该就是牵着羊行礼吧,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牵羊礼是

  • 雍正靠篡位继位?专家放大康熙遗诏研究后称:都是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过“九子夺嫡”的这段历史,很多人对雍正继位的正统性议论纷纷。究竟雍正是不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为何民间会出现雍正篡位的传闻?人们都在暗地里揣测。而这个问题困惑了人们数百年,一直到考古学家发现康熙当年的遗诏,并将遗诏进行仔细的研究后,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这份遗诏现在存放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坐稳江山六十年,却背上千古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治国政策了吗,乾隆把雍正的政策都废掉了吗,雍正给乾隆留了多少钱

    古代大多数的君主都遵从孟子的思想,实行仁政,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宽厚的对待子民,并施以恩惠,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维护君主的政权。以清朝为例,康乾盛世正是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爱戴君主,才有了辉煌的朝代。康乾盛世是清朝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近代史中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不过很多人对于康乾盛世有误解,只

  • 雍正:只要有我在,没人敢动你,结果乾隆一登基就将他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如何评价雍正,乾隆在雍正心里的地位,乾隆对雍正的承诺

    当时在清朝有个案子非常著名,制作案件就是曾静案。而属于这个案件的主人公,雍正皇帝居然选择保护他一辈子,但是当乾隆成功登上皇帝之后,就直接将这个人处死了,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曾静在雍正时期的时候,其实是一名秀才,因为偶然间得到了一个机会,所以他读到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留下来的文章。吕留良其

  • 雍正最疼爱的儿子,险些继承大清皇位,乾隆将他追封为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皇帝有几个儿子,雍正最宠爱皇子是谁,雍正在位时乾隆是亲王吗

    就连乾隆都不得不承认,父亲雍正最钟爱的儿子并非自己,而是八阿哥,虽然只活了八岁,但竟以亲王礼仪下葬,乾隆口中的这位“八阿哥”究竟是谁?他就是雍正皇八子福惠,又称八阿哥、六十阿哥。1、宠妃之子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母亲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福惠的母亲年氏原是一名来自镶白旗的汉军旗女,父亲为湖广巡抚年

  • 钦天监说:客星见离宫,大凶,乾隆:朕不信,后大祸临头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钦天监真的会观察星象吗,钦天监观察天象,乾隆与天罡地煞

    接受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给他创造的盛世,乾隆同样也是一位明君,顺其自然地创造了后世所称的“康乾盛世”,可就是这样一位长寿皇帝,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事烦扰,失去了作为知己的孝贤皇后,乾隆皇帝很是痛心,即使后面再有多少妃子,但却再没有人能够和他互通心意了。两人恩爱有加,皇后生下了乾隆的第七个儿子,皇子自

  • 雍正:一生留下无数谜团,锐意改革,又遭世人抨击的清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皇帝真实的一生,雍正皇帝一生有什么功绩,历史上雍正的谜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雍正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能君。雍正是政治上的天才,九子夺嫡当中,雍正出身不是最尊贵的,势力不是最强大的,然而最终夺得帝位的却是他,而他凭借的,就是他的隐忍。雍正曾说:“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雍正实在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在康熙末年太子被废众阿哥夺嫡的政治漩涡

  • 雍正唯一惧怕的人,此人一旦起兵造反,雍正的皇位将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的一生深度解析,历史上的雍正的深度解析,历史中的雍正怎样上位的

    但是九位皇子中也并非是人人都想要抢得皇帝之位,其中是有三位最有希望成为皇帝,剩下的皇子则是各自投入心中的阵营,比如八皇子和九皇子是支持八皇子的,而十三皇子又是支持四皇子,十四皇子因为手握重兵,也被朝中大臣看好。当时十四皇子和八皇子关系较好,两人联手对抗四皇子阵营,让十三皇子失去了父皇的宠爱,同样的雍

  • 道光皇帝驾崩后,曾国藩作为前朝旧臣,为何能获得咸丰皇帝器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皇帝曾国藩,咸丰皇帝为什么用曾国藩,曾国藩是如何获得道光皇帝赏识的

    在封建社会,朝廷在用人上,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使用自己信任的人,那么,道光皇帝驾崩后,曾国藩作为道光时期的旧臣,他为何能获得咸丰皇帝的器重?并非是朝中除了曾国藩,就不能运转了,而是曾国藩善于权谋术的原因:一是不参与任何派系。清朝时期,官场上十分黑暗,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为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