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灭亡时有多惨?三千名女兵自焚而死,两位天王都不得善终

太平天国灭亡时有多惨?三千名女兵自焚而死,两位天王都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02 更新时间:2024/1/21 19:39:59

虽然说古代没有不亡之国,但等到一个朝代或帝国灭亡时刻真正到来时,其画面之惨烈所带来的冲击感,恐怕没有几人能承受。比如,立国仅13年,曾占据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其灭亡时的场景便堪称极度悲惨。

1851年3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信徒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并自称天王。次年初,太平军转入湖南、湖北作战,一路上连战连捷,势力不断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军事重镇武昌,随即泛舟东下,在当年3月攻占南京,将其定为都城,并改名为天京。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势力由此达到巅峰。

洪秀全在天京陷落前夕服毒而死

然而,就在太平天国迎来巅峰之际,领导集团内部因为争权夺利而陷入厮杀,使得其实力严重下滑,史称“天京事变”。事变发生后,洪秀全任用堂弟洪仁玕执政,并起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虽然取得一些军事成就,但终究无法挽回败局。1863年11月底,湘军大将曾国荃攻占天京城外几乎所有的据点,此时的洪秀全君臣坐困穷城,真好比“瓮中之鳖”。

李秀成见形势岌岌可危,便极力劝说洪秀全弃守天京,率领队伍到浙、赣等省打游击。然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精神错乱,竟然胡言乱语道:“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李秀成自述》)。

曾国藩画像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开太平门附近的一段城墙,随后蜂拥而入,天京至此陷落,而在此之前的5月30日,洪秀全已经服毒自尽。湘军攻克天京后,主帅曾国藩下令搜寻洪秀全的尸身,最终在一名黄姓宫女的帮助下,在天王府后花园一处极为隐秘的地方掘出他的棺椁。曾国藩喜恨交加,下令将洪秀全的尸身砍成数十段,然后焚骨扬灰。

太平天国晚年,王爷数量激增,人数多达2700余人,甚至于连贩夫走卒只要肯花钱,也能捞到一个“列王”的身份。等到天京沦陷后,除无权无势的列王们得到轻微的处罚外,绝大多数实权王爷们都得到同样的对待-凌迟处死,不管他们是否肯投降。比如,忠王李秀成在狱中写下万言自白书,以此向曾国藩摇首求生,但依旧难免凌迟极刑。

洪秀全和他的女兵队伍

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后,曾组建起一支庞大的女兵队伍,除从事作战任务外,还负责保护天王府和各位握有实权的王爷们,人数最多时达10余万。在洪秀全持续不断的洗脑教育下,这支女兵队伍成为他的忠实信徒和“战争工具”,意志力之坚定远超世人想象。天京陷落前后,10万女兵大部分捐躯疆场,剩下的3000多名残众因不肯投降湘军,竟然集体自焚而死,实在是惨烈至极。

洪秀全服毒自杀后,年仅16岁的长子洪天贵福被拥立为幼天王,并在天京陷落之际,被尊王刘庆汉等人护送出城,先是前往浙江跟干王洪仁玕、堵王黄文金会合,然后准备经江西到湖北、河南一带打游击。然而太平军进入江西境内后不久,便遭遇清军精锐部队的连番阻击,最终队伍被打散,洪天贵福只身一人逃往石城境内的杨家牌。

洪天贵福最终被凌迟处死

数日后洪天贵福下山,到一户唐姓人家中做活,唐家的家主见其形迹可疑,便用甜言蜜语哄骗他,最终套出全部实情。很快,唐氏家主向清军席宝田部告密,洪天贵福遂遭到逮捕,并被押送至南昌。经南昌知府许本墉、江西巡抚沈葆桢的分别审讯,在确认洪天贵福的身份后,将他凌迟处死,时在1864年11月18日。

临刑前,恐惧至极的洪天贵福在许本墉、沈葆桢面前跪拜求生,还梦想着读书考秀才,为清朝效力,实在是的荒唐至极(洪天贵福临死前曾作诗一首,其中写道:“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这里的“哥”,是指欺骗他的唐氏家主)。

捻军活动地区图

太平天国灭亡后,余部分散到各地坚持作战,其中大部分兵力(赖文光、陈得才部)渡江加入捻军,在安徽、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坚持抗清,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左右才被完全消灭。另外,近些年来网上疯狂炒作所谓太平军余部远渡重洋到达秘鲁,并参加“硝石战争”的话题,根本没有任何史料依据,纯属胡说八道,在此不做展开详细叙述。

史料来源:《太平天国史》、《清史稿》、《太平天日》、《天父天兄圣旨》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赏赐给大臣的黄马褂,到底有何玄机,为啥大臣平时不敢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黄马褂并不同于普通的马褂,一般的马褂普通人可以随便穿,但没有人敢穿黄马褂,这是因为黄马褂是黄色的。在清朝黄色可是皇室才能使用的颜色,一般人要是穿上黄马褂那可是僭越,是杀头的大罪!清朝皇室也把黄色分成了好几种,明黄色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而王爷和妃子们则只能穿着深黄色的衣服,那么平民百姓要想穿黄色的衣

  • 乾隆弟弟弘昼一生荒唐,甚至敢打劫运钞车,为何乾隆却管不住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的弟弟弘昼,乾隆为什么宠爱弘昼,乾隆如何对待弟弟弘昼的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古以来我们就能够看到不少历史记载中,一些兄弟手足有着完全不同的脾气秉性。尤其是活在大众视野下的皇家子嗣们,他们更是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轨迹。例如雍正的四个成年的儿子中,就有两个比较知名,一个是乾隆一个是弘昼。前者是因为当上了皇帝,做出了不少的功绩而为后人所熟知,但后者

  • 太平天国3000个王实力排行,军事才能谁才是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天国最厉害的人物,太平天国将军有多厉害,太平天国五虎上将谁最厉害

    太平天国剧照那么问题来了,太平天国为何如此厉害,可以坚持14年之久呢?原因是太平军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名将,有实力和清廷长期对峙抗衡。从太平天国起义之初至覆灭之时,天王洪秀全封王多达3000多位,今天稀饭君斗胆凭自己的理解对诸王的军事才干做个排行榜,看看谁才是太平天国第一实力战将。太平天国剧照第六名:

  • 清朝时,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布政是什么职位,清朝布政司是干什么,清朝布政使的地位

    人们常说:“官高一级压死人。”在现代人人平等的社会中,官员和百姓之间是没有差距的。但是在古代,因为等级秩序的鲜明,所以官员之间很多时候就算只差了一点的官位,其实地位和待遇都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职位名为布政使。那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如果说出来,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敢相信的。那就

  • 满清13帝:清朝帝王身上的不可思议,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满清13位皇帝排名,清朝各代帝王,满清历代皇帝照片

    也许是因为清朝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当前社会的时间最短,现存历史文献最多的缘故,清朝历史被拍摄成影视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所以当下人们对于清朝历史还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领略满清一朝13位帝王的另类风采,以现代人的眼光解析一下清朝帝王的“不可思议”。1、努尔哈赤:缔造伟业

  •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王刚的和珅最经典,徐正曦的宇文护让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这部电视剧将和珅刻画成奸诈并贪得无厌的小人形象,王刚老师在将这一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同时,能让观众对和珅又恨又爱,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依然难以忘怀,可以说很厉害了!《陈情令》薛洋王浩轩把薛洋演活了。薛洋是真的坏,这一点不洗白,但是这个人物形象很时尚,很复杂,不是一般单纯的黑,情之

  • 雍正去世后,乾隆做了此事,使得清朝达到了安定繁荣的巅峰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对清朝的贡献,雍正死后乾隆有多强大,雍正和乾隆的政策

    雍正皇帝也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好皇帝,他继承了他父亲勤政爱民的基因,他经常批阅奏章到深夜才睡觉。由于雍正继位时年纪太大了,不久后就病死了。他死后,乾隆却做了这件事。当我们看“还珠格格”,有一个情节,雍正死的时候很突然。那时,弘历还在江南游玩,接到秘密命令后,他马上赶回了皇宫。那时,雍正已经死了,皇位自然

  • 这条铁路,仿佛是张之洞的仕途之路,也似乎是清朝寿终正寝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之洞子孙近况,张之洞修铁路,晚清中国十大铁路

    回眸近代中国洋务,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还是李鸿章、沈葆桢、刘坤一,虽堪称“洋务先驱”,但却无一能出张之洞之右。他的“湖北新政”似乎具备某种超越省际的影响力,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手的著名“江楚会奏三折”,则几乎成为清末新政之纲领。但成就张之洞这一切的,却是一条卢汉铁路(今“京广线”北京至汉口段)。

  • 鳌拜死后,康熙是怎么对待鳌拜的妻子和孩子的?超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怎么处理鳌拜,鳌拜与康熙的后代,鳌拜死后康熙有多厉害

    鳌拜从来没有反叛过,在朝庭上也表现得很好。虽然许多意见与康熙的不同,但并没有不服皇帝的意思,这可以说是不尊重。事实上,鳌拜没有错。唯一的问题是康熙已经长大了。他在朝廷有多年的经验,可以支持整个清朝。也就是说,康熙有能力独立处理这些所谓的宫廷事务,他认为自己比鳌拜等人处理得更好。鳌拜的儿子那摩佛和他的

  • 雍正四年黄河水忽然变清了,雍正为什么会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史专家谈雍正,雍正大旱是真实历史吗,雍正深度解析

    而黄河的影响更为强大。黄河流经古代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地区,由于种种因素,导致黄河水患频发,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一次决口,汹涌的河水破堤而出,横扫千里,给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治理驯服黄河,成为一个让历朝历代皇帝都极为关注和头痛的问题。关于黄河,曾经有一句古老的俗语:“黄河清,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