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条铁路,仿佛是张之洞的仕途之路,也似乎是清朝寿终正寝之路

这条铁路,仿佛是张之洞的仕途之路,也似乎是清朝寿终正寝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1/20 8:06:26

回眸近代中国洋务,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还是李鸿章、沈葆桢、刘坤一,虽堪称“洋务先驱”,但却无一能出张之洞之右。他的“湖北新政”似乎具备某种超越省际的影响力,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手的著名“江楚会奏三折”,则几乎成为清末新政之纲领。但成就张之洞这一切的,却是一条卢汉铁路(今“京广线”北京至汉口段)。

北起卢沟桥、南达汉口的这条卢汉铁路,在今天看来实在太不显眼,但在清末,却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围绕铁路,晚清朝野曾喋喋不休地争论过几十年。早在公元1864年,英国怡和洋行原股东斯蒂文,曾提出修筑以汉口为中心的清国四大铁路干线计划,但动议一出,即遭清廷的否决。公元1880年,时任直隶提督刘铭传上奏,提议以北京为中心,修建四条铁路,北洋大臣李鸿章亦上奏予以呼应,同样遭到朝野上下的猛烈抨击,连曾任英国副使、坐过火车的刘锡鸿,也铮铮有词地反对,他在《罢议铁路折》中,列举修铁路“势之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认为,西洋的“技艺”与“政俗”配套,“断非中国所能仿行”。由于“廷臣谏止者多”,故清廷便“诏罢其议”。

直至公元1887年,醇亲王奕譞奏请成立中国铁路公司方才获准。不久,李鸿章便上折奏请修筑津通铁路。此动议又引起一批守旧官员的抵触,他们不仅给李鸿章扣上一顶又一顶“资敌”、“扰民”、“夺民生计”之类的“帽子”,还怒斥修铁路是“破坏祖宗成法以乱天下”。面对再争论,清廷于公元1889年2月下旨,征求沿海、沿江督抚的意见,结果,多数督抚持反对意见,少数人的态度模棱两可。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则奏请“缓建津通改修卢汉”,他在复奏中,力陈修筑铁路利国利民,是中国自强的必由之路,并从全局出发,陈述修津通,不如修卢汉,“宜自京城之卢沟桥起,经行河南,达于湖北之汉口镇,此则铁路之枢纽,干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所萃也。”

熟谙清廷派系嫌隙的张之洞,大概事先已摸清楚清廷决策者的脉搏,料定此奏一出,铁路之争便将尘埃落定。因为李鸿章一再奏请建津通路,名义上是便捷京津互通,实际上是扩充北洋的势力范围。李鸿章的这一手,慈禧太后心知肚明,她不可能坐视北洋势力膨胀到足可“震主”的地步,而当时掌控中枢的奕訢与李鸿章也是貌合神离。张之洞的这一折正好与清廷扶植新势力,钳制淮系的打算一拍相合。于是,清廷下达一道上谕:否决李鸿章的动议,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督办卢汉铁路。清廷的这番良苦用心,使张之洞有机会跟李鸿章比肩洋务,并最终后来居上。

公元1889年12月17日,张之洞抵达武昌就任湖广总督。自此,踏上督鄂修路之旅的张之洞,政治上鸿运高照,政坛上挥捭众议,事业上迈向巅峰,成为清末政坛一颗巨星,与李鸿章并称“南张北李”。

这条铁路,仿佛是张之洞的生命与仕途之路,也似乎是大清帝国寿终正寝之路。公元1906年5月,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14公里铁路贯通,并由卢汉路更名京汉路。铁路的建成,也预示着张之洞这次辉煌之旅的完结。惧怕张之洞尾大不掉的清廷,很快便以明升暗换的手腕调开张之洞,让他沿着这条亲手督办的铁路,赴京出任军机大臣。

之后,由粤汉、川汉铁路激发的两湖和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成为引发武昌起义的一根“导火索”,最终导致大清王朝的灭亡。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鳌拜死后,康熙是怎么对待鳌拜的妻子和孩子的?超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怎么处理鳌拜,鳌拜与康熙的后代,鳌拜死后康熙有多厉害

    鳌拜从来没有反叛过,在朝庭上也表现得很好。虽然许多意见与康熙的不同,但并没有不服皇帝的意思,这可以说是不尊重。事实上,鳌拜没有错。唯一的问题是康熙已经长大了。他在朝廷有多年的经验,可以支持整个清朝。也就是说,康熙有能力独立处理这些所谓的宫廷事务,他认为自己比鳌拜等人处理得更好。鳌拜的儿子那摩佛和他的

  • 雍正四年黄河水忽然变清了,雍正为什么会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史专家谈雍正,雍正大旱是真实历史吗,雍正深度解析

    而黄河的影响更为强大。黄河流经古代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地区,由于种种因素,导致黄河水患频发,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一次决口,汹涌的河水破堤而出,横扫千里,给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治理驯服黄河,成为一个让历朝历代皇帝都极为关注和头痛的问题。关于黄河,曾经有一句古老的俗语:“黄河清,圣人

  • 甄嬛到死都不懂,雍正为何把淳儿养到17岁,帝王心让人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对甄嬛的变化,甄嬛和雍正真实关系,甄嬛为什么把淳儿养到十七岁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都有选秀的制度,后宫每隔三年就会进行一次大选。通过选拔的宫女就可以进入到皇宫,成为妃嫔,享受着荣华富贵。在《甄嬛传》当中就有这样的情节,甄嬛等人第一集就是进宫选秀。皇帝选秀看中的女子最少也得16岁以上,但是宫中却有这样一个奇葩存在,她就是这样淳儿。淳儿在进宫时刚刚14岁,为什么会在

  • 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为什么调不动李鸿章等人北上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和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是慈禧主动挑起的吗,庚子之变前后慈禧处死的大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女无洁意,男不嫌,鬼孩不是人所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随着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京畿地区的形势越来越乱,各国领事馆纷纷向自己的国家求助。就这样,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首的联军开始往北京进发,由于人数较少,仅有2000余人

  • 两江总督吃3年白菜,却被满门抄斩,只因雍正看到菜的做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时期两江总督,历史上雍正吃几个菜,两江总督被雍正满门抄斩

    而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大官叫做唐文尧,《李卫当官》中的那个两江总督唐文尧。他的权势非常的大,要知道根据记载,两江总督是清朝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官至从一品,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唐文尧从小家境贫寒,即使后来当上了大官,也仍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而且在坊间还有传闻,唐文尧吃了三年的白菜。

  • 如果没有清朝,明朝在面对列强时,会如何发展?可惜没有如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不亡能抵御列强吗,明朝对战列强的记录,明朝打过西方列强吗

    我们要搞清楚能不能有清朝,答案是不可能不会有清朝,清朝不在当时进来,可能会晚几年,我不知道推的对不对,满清不入关,就是三国可能是多国,大顺要解决北京财政问题,安抚吴三桂,这都要时间,而南明混乱,腐败,但可能会给资本主义萌芽带来发展的时机,但这个时机不会很长,毕竟有大顺,满清,南明,这三个政权不会做事

  • 多尔衮去世后,他唯一的儿子人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去世,江山风雨情多尔衮,历史上的多尔衮为啥没有孩子

    多尔衮,是满清初期的大功臣,曾一度权势滔天,掌握朝政。他的一生,有两次接近皇位。也正是因此,他的身后事才几经波折,他的后代的结局,也扑朔迷离。多尔衮第一次接近皇位,是在15岁那年。这一年,努尔哈赤去世,享年67岁。在世时,努尔哈赤多次表示,未来会将自己的一旗交给多尔衮。“旗”代表的是财产和军事力量。

  • 大清灭亡后,为何没人愿意将漂亮的宫女娶回家?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灭亡时的宫女,清朝灭亡后宫女和太监去哪里了,清朝灭亡后太监宫女怎么处理

    众所周知宫女和太监都是封建王朝期间皇帝后宫的“服务员”,两者虽然都是为贵族服务的,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相当太监需要净身,让自己失去一个男人该有的权力,但如果相当宫女的话,不需要伤害身体,只要进行选拔就好了。宫女在最早时期的来源与后期有些不一样,最早期宫女主要是敌国战败的一些女战俘和敌国皇

  • 大清朝从大明朝接手的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国土面积和清朝国土面积,明朝和清朝各有多少土地,清朝和明朝的疆域图

    那么来源于谁呢?准确地说,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大明就宣告灭亡了。换句话来说,从那个时候起,大明已经没了,江山已经是李自成的了。只不过,李自成没能守住江山,仅仅在京城呆了没多久,就被清朝赶走,而江山也因此再度易主。所以,清朝

  • 读《红楼梦》:北静王是如何礼遇贾府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红楼梦贾府谁的地位最高,红楼梦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红楼梦众人眼中的贾府

    (一)北静王是如何礼遇贾府的?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宁国府的第五代孙媳妇秦氏的后事,这样的身份,其实根本不必北静王出现,贾蓉也不过是个捐了个五品的龙禁尉,这样的身份,他的夫人,哪里有资格出动北静王这个身份,人家可是郡王,而且当年祖上功劳最大,所以他的出场,不是为了什么贾蓉,更不是什么秦氏,而是贾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