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秀全打着“驱逐鞑虏”旗号起义,为何汉族精英却支持清朝?

洪秀全打着“驱逐鞑虏”旗号起义,为何汉族精英却支持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4/1/17 2:44:08

1851年1月11月,38岁生日这天,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号召大伙起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共创人间“天国”,广大贫苦群众云集响应,太平军声势十分浩大。大军进入湖南后,洪秀全连续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妖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三篇檄文,痛斥清朝剃发易服之罪恶,赞美史可法瞿式耜、张煌言等誓死不屈之民族气节,号召广大人民起来推翻清朝统治,恢复中华。

《奉天讨胡妖檄布四方谕》中写到:“予细查满鞑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产妖人,种类日滋,自相配合,并无人伦风化。乘中国之无人,盗据中夏,妖座之设,野狐升据;蛇窝之内,沐猴而冠。我中国不能犁其窟而锄其穴,反中其诡谋,受其凌辱,听其吓诈,甚至庸恶陋劣,贪图蝇头,拜跪于狐群狗党之中”,对满清进行痛斥,抨击。紧接着便号召人民:“同心戮力,扫荡胡尘”,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我衣冠。

可以说,洪秀全是打着民族主义之旗帜作战,号召中原汉人起来反抗满清王朝统治,应该说是抓住了满清之命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所谓儒学经世派人物,他们是汉族精英之代表,按理说应该起来响应,或者是保持善意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但是,这些汉族精英却拥戴暮日西山的满清王朝,率领麾下“湘军”、“淮军”、“楚军”等击杀太平天国,为大清续命近50年。曾国藩从衡阳移师长沙时,发布一份公告,痛斥太平天国,“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号召汉族士大夫起来剿灭太平天国,公然站在清政府一边。

可以说,曾国藩等汉族精英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非常痛恨,不说拥戴,就连中立都不行,这是为何呢?对于这问题,也许很多人会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一个邪恶政权,拜上帝教是邪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势必遭到知识分子反对。其中之理由则引用曾国藩《讨粤匪檄》中之内容,“自唐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此外,还举出太平天国“圣库”制度、“男女分营”制度,大谈其弊端。

不得不说,太平天国在起义之初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也有某些过激行为,不过很快就得到纠正,往比较正常的轨道发展。例如,定都天京后,因为群众意见比较大,“男女分营”制度很快被取消;儒家经典、古典书籍、道观、寺庙等传统文化之象征在杨秀清玩“天父下凡”后,太平天国也采取保护政策,并未出现大规模删改或者毁坏之现象;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石达开“安庆易制”后,也恢复正常经营。此外,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商贸发达,四方商旅云集,这是满清统治区所少有的。试想,若是太平天国真的破坏一切,它怎能在江南这种经济繁华之地坚持11年之久,且底层群众还相当拥戴呢?所以,曾国藩等汉族精英起来反对太平天国,并且与之斗到底,最终剿灭之,应该另有深层次原因。归结起来,主要两点。

首先、太平天国触犯了他们利益,尤其是“均平”思想为这些汉族精英所不能容忍,毕竟他们是现实社会既得利益者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等汉族精英自然要维护他们在社会上既得之政治、经济利益,就如同清军入关之初,汉族士大夫纷纷倒戈,向南明政权开刀,其中之原因就在于大清给了他们利益,而起来反抗清朝的“义军”在他们眼里就是造反,就是侵犯自己利益之人。《讨粤匪檄》中有两个地方很值得主意,其一是说:“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粤匪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说的是此种“平等”乃是违背伦理纲常,中国民众本应该分等级,应该尊卑有别。其二则说:“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说的此种“均平”做法乃是破坏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对地主财产之侵犯。可以说,曾国藩对太平天国搞“平等”、“均平”之政治、经济政策是相当不满,这触犯了他所代表阶级之利益。

再者,太平天国胜利希望渺茫,汉族精英不舍得投资,必然继续拥戴清朝

俗话说:“时穷节乃见”,说的是汉族士大夫在王朝危难之际才能体现出自己正真的“节操”。不过,绝大多数汉族士大夫的“节操”还真不怎样,平时大谈孔孟之道、忠君爱国,高唱“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种高大上之道德情操,一旦遇到危难则立马变节。就拿清朝入关来说,面对多尔衮抛弃“为明复仇”之旗帜,以及推行“剃发令”,高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族士大夫非但没起来捍卫“孔孟之道”,反而站在清朝一方镇压江南义军,此时不知他们心中的“孔孟之道”去了何处。被称为“卫道士”的钱谦益等儒学大师,假装投水自尽后,直接投到满清怀抱,“节操”碎一地。此外,洪承畴、吴三桂等汉族士大夫竭尽全力击杀永历政权,扼杀了明朝复兴之最后希望。

这些高唱“孔孟之道”的所谓儒家精英,关键时刻为何就没节操了呢?根本原因在于清朝正在快速崛起,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之利益,他们在新集团中能够继续维护自身地位。就这一点来说,太平天国给不了他们,因为这个政权能取得最终胜利之希望太渺茫了。“天京事变”后,理性派东王杨秀清死于非命,翼王石达开率部离开天京单干,太平天国朝政大权落入以洪秀全为首的空想派之手,满朝乌烟瘴气,难以有所作为,太平天国失败已定。试想,若是“天京事变”没有爆发,杨秀清等人先集中力量消灭已经陷入绝境的湘军,而后再挥师北伐中原,驱逐鞑虏,赶跑咸丰。此时,太平天国胜券在握,汉族精英们怎会不拥戴呢?说不定还会纷纷主动前来投靠,唯恐来迟一步,蛋糕被他人抢去了,就如同清军入关时汉族士大夫纷纷改换门庭一样,场面必定很火爆。

综上所述,洪秀全打着“驱逐鞑虏”之旗号起义,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精英却站在清朝一边,捍卫“孔孟之道”只是块遮羞布。真正原因是,太平天国不但触犯了他们既得之政治、经济利益,而且还看不到胜利之希望,汉族精英们就只好继续拥戴满清王朝了。各位说说,是不是这理呢?

更多文章

  • 清朝并非只是受害者,曾也是侵略者,逼迫它国签下“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是侵略者吗,清朝在被入侵时签订了哪些条约,清朝签过的平等条约

    自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来,早已虎视眈眈、穷凶极恶的西方列强及近邻沙俄、倭寇,不断欺侮自高自大、闭关锁国、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接二连三的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开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租界特区等等条约,阿金只是罄竹难书,也是在那个时候好端端的中华帝国弄的是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 清朝为何封吴三桂等人为异姓王,最早允诺封王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三桂登基后被谁封王,清朝异姓亲王吴三桂,吴三桂最后封王了吗

    对于后金来说,明朝是个庞然大物,仅靠人数较少的满人统治是远远不够的。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以汉制汉,对投降后金的明朝军界高层给予封赏。最早启动清廷(含后金)封明将为异姓王的,是名将祖大寿。祖大寿守大凌河城,后金军攻打多次不下。皇太极采取政治攻势劝降,条件是只要祖大寿投降,就封你为王,在你的王国内,你可杀

  • 年羹尧改了一个字就改变了一个朝代的最终命运,雍正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年羹尧真实历史,年羹尧在雍正的地位,年羹尧雍正时期

    那为什么最后当皇帝的是雍正呢?有传闻说谁生了儿子谁就可能做皇帝,而当时的雍正生了个女儿,偷龙转凤换了陈阁老家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没有哪一位皇帝选接班人会这么荒唐,更何况是康熙呢?那么关于乾隆是私生子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雍正作为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他确实别无所长,

  • 清朝灭亡,慈禧不是第一罪人,还有一个人比慈禧更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清朝的衰落与慈禧有关吗,清朝的灭亡和慈禧有关系吗

    只要一说到大清朝灭亡的原因,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慈禧太后,其专断独权,乱政卖国,签署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协议之后,使一个拥有百年基业的王朝砰然倒塌,分崩离析,由盛转衰。然而除了慈禧太后之外,清朝灭亡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他便是光绪皇帝的皇叔,爱新觉罗奕劻。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叔,光绪皇帝给出的评价是“

  • 清朝除了和珅可能就属他贪,为何还有人说此人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和珅到底贪了多少,清朝有和珅这个人吗,历史上还有比和珅更贪的人吗

    其实清朝另有一个宰相也颇具争议,那就是李鸿章。在清朝晚期,他是慈禧眼中的红人,虽然同样家缠万贯,但是他却比和珅聪明多了。他家有多少钱呢?曾经和他接触过的容闳曾说他“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不仅他自己家,其兄弟家也是资产过万。他的钱从哪儿来呢?作为一朝宰相,官场上的你来我往自然让他大发横财,另外,参与

  • 乾隆刚死,嘉庆就迫不及待赐死和珅,不是因为钱,原因只有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和珅之所以受乾隆皇帝的宠幸,除了逢迎拍马之外,其理财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和珅的活换作别人来看实在是个苦差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主儿,花钱如流水,尤其爱排场,因此户部的差事没点真本事一般人还真不敢接。乾隆主政六十年,尤其以自己的十全武功为荣,他的十全武功哪一个可都是钱砸出

  • 皇位争夺没出过力,地位却仅次于胤祥,雍正为何重用老十七胤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十七子胤礼与雍正,雍正为什么重用胤祥,雍正十七弟胤礼为什么改名

    在雍正帝的所有兄弟里,地位最多的莫过于老十三胤祥,因为在胤禛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胤祥出了不少力,甚至还替四哥背锅黑锅,所以当胤禛成为雍正帝时,第一时间重用胤祥,更封他为铁帽子王,子孙世世代代享受亲王待遇。而在胤祥之下,地位仅次于他的是老十七胤礼。雍正登基没多久,变封胤礼为果郡王,后来又加封为亲王,职位

  • 洪秀全起义成功后变的十分龌龊!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洪秀全起义,洪秀全陈胜吴广起义,洪秀全起义是哪年开始的

    在起义初期,由于他的平等思想,许多人都自愿跟随他打天下,尤其是当时的众多女性,当时,广西的诸多贫困劳动妇女纷纷响应洪秀全的号召,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女军,在洪秀全的思想下,这支军队和其他由男性组成的军队并无不同,她们与男性军队一起走上前线,奋勇作战,直到武汉时,都是男女同职同官,攻克南京后,女军仍是

  • 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老十三是如何把兵权夺回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发生在,“畅春园继位之夜”,当时十三阿哥夺取兵权的“刀光剑影”,电视里给我们交代的很清楚,小编就不再赘述了。第二次夺回兵权,就是今天所说的“八王议政”之时。因为此时的十三阿哥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很多人对十三阿哥如何夺取兵权,不免产生怀疑;认为这完全是主角光环在作祟,是本剧的一大漏洞。但是,作为

  •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和硕怡亲王,怡亲王和雍正关系好吗,雍正是什么时候被封为亲王的

    怡亲王封爵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第一代怡亲王也就是这个爵位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被《雍正王朝》誉为侠王的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也是雍正最心腹的兄弟,在雍正继位后与康熙第十七子胤礼成为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两个弟弟,雍正对其他弟弟尤其是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手段都是极为严酷,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