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40 更新时间:2023/12/28 22:25:07

怡亲王封爵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第一代怡亲王也就是这个爵位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被《雍正王朝》誉为侠王的老十三。

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也是雍正最心腹的兄弟,在雍正继位后与康熙第十七子胤礼成为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两个弟弟,雍正对其他弟弟尤其是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手段都是极为严酷,但是他对胤祥和胤礼这两个弟弟却是非常的喜爱和信任。

雍正之所以宠信胤祥,这和胤祥对他继承皇位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胤祥是雍正一手带大的弟弟,他与雍正的关系跟亲近于雍正的亲弟弟老十四胤禵,所以胤祥是十分支持雍正即位的弟弟。

因为雍正自幼就与胤祥关系亲近,所以雍正即位后立刻册封了胤祥为总理王大臣,参与决策中央大事。

胤祥在雍正朝可谓权力走向了巅峰,雍正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办法,所以在雍正朝年幼的乾隆也没过多参与朝政,雍正朝前半期的朝政大权基本集于胤祥一身,尤其是雍正清除了隆科多和政敌弟弟老八胤禩一党之后,总理王大臣胤祥他一人和汉臣张廷玉他们俩是雍正的心腹决策人。

张廷玉虽然是当时雍正心腹大臣,中央决策大臣之一,但是以身份地位来说也比胤祥差远了,可以说胤祥在雍正朝基本就等于了常务副皇帝。

胤祥在历史上是非常敬业勤恳的实权王爷,他实心为国,为了国家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比如当年羹被雍正赐死之后,川陕总督这个要职出现空缺,这个职位自康熙朝以来基本都是由满洲贵族出任。

因为川陕总督涉及到边境防守问题,权力非常大,节制川陕甘以及青海部分地区军政大权,所以说自康熙时期都是由满洲贵族出任。

尤其是上一任年羹尧是汉人,雍正就已经是力排众议,重用了年羹尧,结果年羹尧不给雍正长脸,嚣张跋扈,居功自傲,把中央大臣全部得罪光了,最终惹得雍正赐死了他。

所以年羹尧死后川陕总督人选就被中央大臣议论纷纷,当时满洲贵族都建议雍正再度从满洲贵族中选人出任川陕总督,但是雍正心中属意人选是当时年羹尧的副帅岳钟琪

这个岳钟琪是地地道道的汉将,而且还是抗金英雄岳飞的21世孙,所以满洲贵族都不建议岳钟琪这个岳飞的后人来出任大清川陕总督这个要职,由于岳钟琪本身并不像年羹尧那样是雍正的心腹出身,因此雍正在这点上也有点犹豫不决。

这时候也是胤祥站了出来,胤祥以身家性命为岳钟琪担保,他一人驳斥了众多满洲贵族的反对意见,坚持鼓励雍正重用岳钟琪,因为胤祥认为岳钟琪为人不仅正直忠义,而且实心为国,没有私心,不结党不营私,还有着卓越军事才能。之前老十四胤禔出征西北的时候岳钟琪就是副将,为老十四献出了很多优秀的战略,帮助老十四很快击退了准葛尔叛乱的策妄阿拉布坦,后来年羹尧平叛罗卜藏丹津,又是岳钟琪献出战略,帮助年羹尧很快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所以胤祥如此看重岳钟琪,力保他出任川陕总督。

雍正在胤祥的鼓励和劝说下,也决定力排众议用岳钟琪,结果这一个岳钟琪为大清西北边境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稳定,一个岳钟琪不光雍正朝受益,连乾隆也跟着沾光,岳钟琪也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并将岳钟琪列为“十全武功”里的五大功臣之一。

由此可见胤祥理政期间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胤祥选拔的很多人次如川陕总督岳钟琪和福建巡抚赵国麟以及山西巡抚石麟等等雍正朝的重要汉人士族人才都是由胤祥极力保举推荐。

可以说雍正一朝善于重用汉族士族人才,也和胤祥对善于发掘汉族人才密不可分,雍正和胤祥也奠定了清朝之后对汉臣的重用基调。

雍正对胤祥是十分信任,在雍正朝,胤祥基本是方方满面都要负责管理,财政、军事、人事等等事物都要负责,甚至连替雍正选择墓地都由胤祥负责。

雍正对胤祥的重用和信任也是古今帝王兄弟之中少有的情况,雍正都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和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后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雍正和胤祥二人兄弟情谊。

胤祥不仅全能,而且还知进退,明得失,他为雍正选择陵寝时找到了一块福地,也就是现今的清泰陵,雍正一听说是福地,就想赐给胤祥一块地,想在死后与兄弟同墓。

结果胤祥得知这个消息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很忧虑,还坚决推辞,最终雍正抵不过兄弟的推辞作罢,胤祥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就是说明胤祥非常明进退,知得失,他知道“与常人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帝王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的道理。即便哥哥雍正如此信任和喜爱,胤祥也始终表现得很低调内敛和谦逊恭谨,胤祥的不居功,不自傲,和历史上居功自傲的年羹尧以及隆科多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获罪而死,胤祥却成为了铁帽子王。

胤祥一生不负雍正信任,在政务上殚精竭虑,最终把自己的身体给熬垮了,本来比雍正还小八岁的胤祥却比雍正早死了五年。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雍正最信任的好弟弟胤祥因为积劳成疾去世,雍正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雍正在胤祥死后允许他不用改名为允祥,还以胤祥的名字立碑,可以说胤祥是有清一代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人。

胤祥死后,雍正追思弟弟的功劳,决定打破满清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给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去世后怡亲王爵位一直世代传承直到同治年间被慈禧短暂废除

胤祥去世后,雍正根据胤祥生前对诸子的喜爱,册立了胤祥生前最喜爱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第七子弘晓继承了怡亲王爵位。

在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弘晓其实本不应继承爵位,主要在于胤祥长子弘昌是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非常不让胤祥喜欢,不只胤祥不喜欢,连皇帝伯父雍正都很烦弘昌,雍正甚至直接当着胤祥的面痛骂过弘昌为蠢材,胤祥在世时怕儿子弘昌惹祸,曾经将他圈禁在王府中。

直到胤祥去世,雍正才将他放出来,后来弘昌在乾隆时期因为和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交往过密,受到弘晳逆案牵扯,被乾隆褫夺封爵抑郁而死。

除去弘昌不成材,胤祥嫡四子弘晈也是不成才,按道理弘晈比弘晓年龄大,而且也是嫡福晋所生,弘晈应该继承胤祥爵位才对,也是因为弘晈不成材,同样弘晈也是在乾隆年间牵扯到了弘晳逆案之中,被乾隆痛斥,不过弘晈毕竟是胤祥嫡子,比庶长子弘昌好一些,乾隆看在已经死去的十三叔胤祥的面子上,把弘晈臭骂一顿,但是将他的郡王爵位保留下来。

胤祥的儿子弘晓也确实证明了胤祥很有眼光,因为弘晓的性格和胤祥很像,弘晓很有能力,但是他害怕引起乾隆嫉恨,所以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山水和写作之上,弘晓和父亲胤祥一样,虽然出身富贵豪门,却对权力和财富视如浮云。

弘晓酷爱写作,更善于收藏名作书籍,和曹雪芹交情极为深厚,弘晓曾经替曹雪芹笔录过《石头记》,但是乾隆时期文字狱极其严重,《石头记》被列为禁书,所以弘晓不敢将曹雪芹著作收藏府中,而且弘晓所作诗集也因为担心文字狱,大部分都被删除。

弘晓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但是因为乾隆时期的文字狱限制,所以传世作品极少,这也是文化史上的损失,使得我们后人无法重见二代怡亲王弘晓的诗作以及他手录的《石头记》。

除了胤祥、弘晓父子能力卓越之外,弘晓之后的怡亲王大多碌碌无为,既没有政治上的成就,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富贵闲散王爷。

直到胤祥第五世孙载垣获得咸丰重用,载垣本来是没资格承袭怡亲王爵位,因为他是次子,他上面还有大哥载坊,但是由于大哥载坊英年早逝没有子嗣,载垣就承袭了怡亲王爵位。

载垣在咸丰继位后获得咸丰的赏识和重用,成为咸丰心腹重臣,胤祥的五世孙载垣身处在中国近代史时期,当时清政府已经基本是落日余晖,欧洲列强对清政府虎视眈眈,但是载垣是当时清政府王公贵族之中坚持主张对列强强硬的鹰派人物,在这一点上载垣没有辱没先祖胤祥的风范。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列强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打向天津,并且扬言威胁咸丰帝要进攻北京,咸丰帝派尔僧格林沁在大沽布防抵御英法联军,同时也和英法两国取得联系,希望和谈解决事情。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派遣载垣去和英法谈判,也就是通州谈判,在谈判中载垣表现强硬,坚决不接受英法两国无理要求,拒绝就国家利益做出让步,最终通州谈判就谈崩了,载垣在盛怒之下拘禁了英法代表团公使巴夏礼等39人。

载垣在拘禁英法使团39人后,他为了报复英法联军侵略之仇,将其中21人折磨后肢解致死,这其中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载垣的行为引起了英法联军的愤怒,他们以解救使团为借口,发动攻势强行攻进了北京城。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带着皇后和懿贵妃慈禧以及载垣等王公贵族仓皇出逃热河。

英法联军随即占领北京城,攻占了汇集清政府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劫掠圆明园内古董文物和金银珠宝,最后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幕——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为了报复载垣杀害了公使团21人,在北京烧杀劫掠50余天,大肆杀害清朝无辜百姓,火烧圆明园时还使得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以及匠人葬身火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付出巨大赔偿结束,战争结束后,历经了北京被占,圆明园被焚毁,咸丰彻底受惊吓过度,一病不起,最终去世年仅30岁,咸丰临终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召载垣、肃顺、端华等八大臣共同辅政,史称“顾命八大臣”,这八大臣之中以怡亲王载垣为首辅,咸丰去世后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

咸丰的懿贵妃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想专权揽权,以载垣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妨碍了慈禧专权,于是慈禧联合小叔子咸丰的六弟恭亲王奕在咸丰去世同年发动了辛酉政变。

慈禧政变成功后,载垣失势,被慈禧以通州谈判不力,虐杀外国使团,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为由,赐载垣三尺白绫自尽,载垣最终自尽。

载垣死后,慈禧还不解气,直接下令废除了怡亲王爵位,但是怡亲王爵位乃雍正最信任的弟弟胤祥家族世代爵位,慈禧废除之后,架不住王公贵族内部的不安,三年后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只得下令恢复怡亲王爵位。

但是前提是绝对不能让载垣这一支家族出任怡亲王,于是慈禧找到了载垣的族弟,胤祥的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孙载墩,由载墩承袭了怡亲王爵位。就这样到了晚清怡亲王爵位又从胤祥第七子弘晓这一支传到了胤祥第四子弘晈这一支上。

怡亲王家族最终和满清共存亡

载墩由于是白捡了一个王爵,所以对慈禧是感恩戴德还很顺从,唯唯诺诺、庸庸碌碌过完了一生,载墩死后他的长子溥静继承了怡亲王爵位。

晚清时期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慈禧的懦弱和让步,让列强更加嚣张,端亲王载漪立志要将列强赶出中国,于是他大力扶持民间义和团反洋人运动,怡亲王溥静目睹国家破败列强横行,也是大力支持载漪扶持义和团抵抗洋人运动。

慈禧太后最开始并不认可义和团运动,正是载漪和溥静接连向慈禧进谏,当然,这其中载漪是带有政治目的,他的目的就是想慈禧废光绪帝,册立自己的长子溥儁为帝。

慈禧在载漪和溥静的劝说下,决心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随后义和团运动就触怒了列强也导致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得知怡亲王溥静是大力支持义和团诛杀洋人,于是八国联军洗劫了怡亲王府。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本想废光绪而立溥儁为帝,结果列强视载漪为仇人,要求严惩载漪等人,慈禧只得将载漪和溥儁父子流放,而怡亲王溥静也被褫夺爵位,由他的侄子末代怡亲王毓麒承袭了怡亲王爵位。

毓麒承袭爵位时年仅两岁,根本都不懂事,随后不久清政府灭亡,毓麒也就成为了前清遗臣。

毓麒在1948年左右去世,大概48岁,末代怡亲王可谓是和满清政府共存亡了。

怡亲王自胤祥起,传承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最终陪着封建腐朽行将就木的满清政府一起走向了灭亡之路。

所以说怡亲王爵位只是被短暂废除,并没有永久被废除,一直是有传承,也一直传承到了清政府灭亡。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雍正去世后,李卫在乾隆朝过得如何?乾隆有没有收拾李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死后乾隆对李卫好吗,李卫逛青楼被雍正抓,历史上雍正皇帝与李卫的故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是历史上专门和老爹对着干的皇帝乾隆算是历史上非常自大自傲的皇帝,乾隆超长的执政时间造就了他自大自傲的性格,因此在他眼中基本除了他爷爷康熙,他没有服过历史上其他几个皇帝,连他老爹雍正他都不服,即便他老爹雍正给他奠定了供他挥霍六十多年的经济基础,他依旧对他老爹雍正很不屑。所以乾隆继位

  • 雍正对待兄弟不好?其实他只是对待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不好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的皇位是篡夺的吗,雍正对兄弟的态度分析,雍正上位后如何对待他的兄弟们

    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继位的鼎力支持者,雍正继位后胤祥表示了绝对臣服,坚决拥护雍正的统治,并积极帮助雍正推行新政,因此胤祥能直接在康熙时期的光头阿哥到雍正继位后获封怡亲王,并且深得雍正信任,成为雍正朝权臣这一时期清政府的第二把手,死后还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胤祥其实也算是“九子夺嫡”中的胜利者,他

  •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让乾隆稳坐63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为何传位给乾隆,雍正与乾隆谁的执政能力强,乾隆帝对雍正的评价

    一、“秘密立储”的传位诏书。雍正继位后,有感于康熙年间诸位皇子因为储君的位置而展开残酷争夺的事实,于是决定建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皇帝即位一年后,就秘密拟好立储君诏书,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边,等雍正皇帝去世后,皇子和诸位大臣共同拆开密旨,新皇帝才能即位。当时立储的皇子是弘历(将来的乾隆

  • 提携保护兄弟,尊重爱护妻子,带你认识贪官和珅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珅的个人简历,贪官和珅的为人之道,大贪官和珅的一生到底是对还是错

    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在短时间内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和珅是凭借什么从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在贪婪的面皮下和珅真正的灵魂又是怎样的呢?和珅虽出身满足,却九岁时就父母双亡。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一直奋发读书。和珅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且善于审时度势,他知道光凭文采要想出名还是太难,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和珅的一

  • 左宗棠是不是官场“愤青”?看看他在“樊燮案”中的表现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宗棠和樊燮的百年恩怨,樊燮的两个儿子打扮成姑娘,樊燮女儿

    (左宗棠)师爷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他得到主政官员赏识,有实权;另一方面,师爷是主政官员私人聘请的,无政府编制,也无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工,政治地位低下。所以,左宗棠虽然在骆秉章的幕府干得非常出色,骆秉章将事务都交给他打理,但他仍被人瞧不起。在瞧不起左宗棠的人中,有个叫樊燮的,在湖南零陵做总兵。

  • 原来纳兰容若: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还是康熙的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纳兰容若和贾宝玉原型,纳兰容若个人资料,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吗

    纳兰容若一生有过几个重要的女人,他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控诉一个男子的薄情寡性,据传这是纳兰在他的初恋表妹进入皇宫做了皇妃之后所做,故现如今许多影视剧中喜欢演绎他和康熙之间的三角恋情,但是并无史料记载,这也许只是后人对纳兰这个多情公子的爱情幻想吧。纳兰人生的灵魂伴侣就是他的妻子卢

  • 民国美女别硬演,有人惊艳了时光,有人滑稽像小孩偷穿大人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十大美女演员,民国绝色美人,民国女星经典合集

    沉睡了几百年的中华文明,在那时突然被再次激活,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复兴浪潮。民国的美女,也是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好不热闹。至今,她们都是影视作品里的常客。在年代悬疑剧《旗袍美探》里,上海名媛苏雯丽在短短34集的剧集里,就换了上百套华丽的服装,从改良旗袍到西式洋装,可谓应有尽有,充分展现了民国美女的时尚度

  • 古代曾有2人娶九尾狐为妻,一位是暴君纣王,另一位却成了大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上九尾狐,皇帝和两个九尾狐的故事,历史上有狐妖的人

    而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曾有过2人娶了九尾狐,他们的结局也是完全不同,一位是亡国暴君,一位却是开国圣贤。亡国的那位暴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商纣王;而他娶的那只九尾狐,正是大名鼎鼎的妖妃妲己。虽然现在大家通常都会骂妲己,但实际上妲己去魅惑商纣王,还是受了女娲大神的示意。封神榜必须得要有神仙身死才能

  • 要不是有人帮助孔宣,姜子牙自己就能打败孔宣!是谁在帮助孔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是怎么击败孔宣的,姜子牙和孔宣关系好吗,姜子牙和孔宣

    姜子牙金台拜将,非常风光,但是出了西岐城之后,就接连遭遇了两场败仗。第一场是南宫适被魏贲打败,第二场就是遇到了实力强大的孔宣。要说孔宣,实力确实很强大。孔宣与别人交战,最厉害之处就是他背后的五色神光,由于孔宣没有被写进封神榜,导致孔宣基本上就处于无敌的状态。不管是阐教的谁,都不是孔宣的对手。甚至,连

  •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那么商朝和周朝没有统一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和周朝关系,秦始皇与商朝,秦始皇对周朝的评价

    我们来先了解一下统一这个词大致的概念是什么?统一一共有三种意思:第一种:部分连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第二种: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第三种:哲学上指矛盾的两方面活多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而结合的整体。对这三种解释我们内心一定是很清晰,很清楚的,有了这三个意思的解释,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秦始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