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封吴三桂等人为异姓王,最早允诺封王的是谁?

清朝为何封吴三桂等人为异姓王,最早允诺封王的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1/4 20:24:10

对于后金来说,明朝是个庞然大物,仅靠人数较少的满人统治是远远不够的。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以汉制汉,对投降后金的明朝军界高层给予封赏。

最早动清廷(含后金)封明将为异姓王的,是名将祖大寿。祖大寿守大凌河城,后金军攻打多次不下。皇太极采取政治攻势劝降,条件是只要祖大寿投降,就封你为王,在你的王国内,你可杀伐自专。祖大寿这个“王”是什么级别呢,可以与后金的那些著名贝勒并列,比如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这些人。可见,皇太极为了招降祖大寿是下了血本的。只不过呢,当时后金地盘不大,还没有确定把哪块地皮划给祖大寿。再加上祖大寿诈降之后戏耍了皇太极,封异姓王的事情就搁置下来。

后金日渐强大,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越来越多。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明将孔有德和耿仲明降后金。二人的级别并不高,和祖大寿不可相提并论。只因为他们较早率金投降,具有巨大的政治效应,皇太极对他们特别重视。

怎么封赏呢?实际上什么封爵也没有,但要知道,后金的贝勒们也是啥都没有的。而在待遇级别上,孔有德、耿仲明和这些贝勒并列,皇太极说朕给他们的,你们一样不少。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大封宗室。那些战功赫赫的贝勒们都封了王,包括孔、耿二人、孔有德被封为恭顺王,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在孔、耿二人之后降清的尚可喜,被封为智顺王。

皇太极此举,有点像燕昭王千金买马骨,马骨都可舍千金,何况真的千里马?皇太极封明朝降将为王,就是瓦解明朝将领的抗清意志,这在政治上不得不说是非常高明的。

之后,清朝劝降明朝高级将领时,往往都会提到孔有德等人封王的事情。言下之意,这样的小官我们都封了王,你们这等地位,只要投降,地位与孔有德比只高不低。

客观讲,孔有德降清封王事件,对明朝抗金意志的打击并不大。真正给予明朝抗金意志给予重大打击的,是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不同孔有德这些小虾米。其父吴襄是辽东总兵,祖大寿是他的舅舅。吴三桂本人又在战略地位极高的山海关任总兵,封为平西伯,手握重兵。只是李自成自毁长城,逼得吴三桂剃发易服降了清。

吴三桂降清具有思想上的主动性,但摄政王多尔衮的劝降却起到了催化作用。多尔衮说只要你降,封你为王,绝不食言。

清廷初入关,关内人情不熟,需要吴三桂这样的大伽作向导。所以,清廷对吴三桂极尽尊礼。清廷封吴三桂是平西王,你看这名字,级别就比“恭顺”、“怀顺”、“智顺”高出不少。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逼死南明永历帝永由榔,因功受封亲王。

吴三桂降清封王,在当时具有标杆意义。看到吴三桂降清后得到这么多好处,很多明朝将领都动摇了抗清意志,这对清廷消灭各反抗势力,确实提供了便利条件。

割据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割据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割据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并称三藩。孔有德这一系虽没有设藩,但王号也从杂牌军性质的恭顺王,升格为具有藩王性质的定南王。

此时距离清廷入关已近二十年,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日渐稳固。对清廷来说,他们已不需要再通过封异姓王来维护统治了。三藩已成清廷的心腹之患,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认为可以对三藩动手了,下诏裁撤三藩。

清廷看到明朝大封藩王的弊端,采取与明朝相反的宗室政策,只让他们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而无实际军权和治权。姓爱新觉罗的近室都这般防范,更不要说外姓的汉人。吴三桂等人不过是清廷借平天下的工具,现在天下平定,自然不能容他们再形成事实上的割据。

除了三藩汉王(包括孔有德)之外,清廷还封过一个汉人异姓王,就是孙可望。孙可望是大西皇帝张献忠养长子,堪称大西国皇太子。孙可望后投奔南明永历帝,实际掌控永历小朝廷。孙可望的地位,甚至比当初的吴三桂都高。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降清,为清廷消灭李定国部立下大功,封为义王。

这个义王,明显不具有封藩性质。而且李定国也不具备当年大顺军之于清廷的威胁。孙可望降清的意义,不如吴三桂等人降清。他这个义王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不过结果比三藩好多了。孙可望死后,康熙七年(1666年),义王爵位被降为慕义公,然后一降再降,最终消灭在历史长河中。

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不得不起用汉人强者,但也咬紧牙关,绝不再封异姓王。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改了一个字就改变了一个朝代的最终命运,雍正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年羹尧真实历史,年羹尧在雍正的地位,年羹尧雍正时期

    那为什么最后当皇帝的是雍正呢?有传闻说谁生了儿子谁就可能做皇帝,而当时的雍正生了个女儿,偷龙转凤换了陈阁老家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没有哪一位皇帝选接班人会这么荒唐,更何况是康熙呢?那么关于乾隆是私生子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雍正作为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他确实别无所长,

  • 清朝灭亡,慈禧不是第一罪人,还有一个人比慈禧更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清朝的衰落与慈禧有关吗,清朝的灭亡和慈禧有关系吗

    只要一说到大清朝灭亡的原因,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慈禧太后,其专断独权,乱政卖国,签署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协议之后,使一个拥有百年基业的王朝砰然倒塌,分崩离析,由盛转衰。然而除了慈禧太后之外,清朝灭亡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他便是光绪皇帝的皇叔,爱新觉罗奕劻。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叔,光绪皇帝给出的评价是“

  • 清朝除了和珅可能就属他贪,为何还有人说此人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和珅到底贪了多少,清朝有和珅这个人吗,历史上还有比和珅更贪的人吗

    其实清朝另有一个宰相也颇具争议,那就是李鸿章。在清朝晚期,他是慈禧眼中的红人,虽然同样家缠万贯,但是他却比和珅聪明多了。他家有多少钱呢?曾经和他接触过的容闳曾说他“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不仅他自己家,其兄弟家也是资产过万。他的钱从哪儿来呢?作为一朝宰相,官场上的你来我往自然让他大发横财,另外,参与

  • 乾隆刚死,嘉庆就迫不及待赐死和珅,不是因为钱,原因只有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和珅之所以受乾隆皇帝的宠幸,除了逢迎拍马之外,其理财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和珅的活换作别人来看实在是个苦差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主儿,花钱如流水,尤其爱排场,因此户部的差事没点真本事一般人还真不敢接。乾隆主政六十年,尤其以自己的十全武功为荣,他的十全武功哪一个可都是钱砸出

  • 皇位争夺没出过力,地位却仅次于胤祥,雍正为何重用老十七胤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十七子胤礼与雍正,雍正为什么重用胤祥,雍正十七弟胤礼为什么改名

    在雍正帝的所有兄弟里,地位最多的莫过于老十三胤祥,因为在胤禛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胤祥出了不少力,甚至还替四哥背锅黑锅,所以当胤禛成为雍正帝时,第一时间重用胤祥,更封他为铁帽子王,子孙世世代代享受亲王待遇。而在胤祥之下,地位仅次于他的是老十七胤礼。雍正登基没多久,变封胤礼为果郡王,后来又加封为亲王,职位

  • 洪秀全起义成功后变的十分龌龊!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洪秀全起义,洪秀全陈胜吴广起义,洪秀全起义是哪年开始的

    在起义初期,由于他的平等思想,许多人都自愿跟随他打天下,尤其是当时的众多女性,当时,广西的诸多贫困劳动妇女纷纷响应洪秀全的号召,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女军,在洪秀全的思想下,这支军队和其他由男性组成的军队并无不同,她们与男性军队一起走上前线,奋勇作战,直到武汉时,都是男女同职同官,攻克南京后,女军仍是

  • 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老十三是如何把兵权夺回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发生在,“畅春园继位之夜”,当时十三阿哥夺取兵权的“刀光剑影”,电视里给我们交代的很清楚,小编就不再赘述了。第二次夺回兵权,就是今天所说的“八王议政”之时。因为此时的十三阿哥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很多人对十三阿哥如何夺取兵权,不免产生怀疑;认为这完全是主角光环在作祟,是本剧的一大漏洞。但是,作为

  •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和硕怡亲王,怡亲王和雍正关系好吗,雍正是什么时候被封为亲王的

    怡亲王封爵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第一代怡亲王也就是这个爵位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被《雍正王朝》誉为侠王的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也是雍正最心腹的兄弟,在雍正继位后与康熙第十七子胤礼成为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两个弟弟,雍正对其他弟弟尤其是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手段都是极为严酷,但是

  • 雍正去世后,李卫在乾隆朝过得如何?乾隆有没有收拾李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死后乾隆对李卫好吗,李卫逛青楼被雍正抓,历史上雍正皇帝与李卫的故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是历史上专门和老爹对着干的皇帝乾隆算是历史上非常自大自傲的皇帝,乾隆超长的执政时间造就了他自大自傲的性格,因此在他眼中基本除了他爷爷康熙,他没有服过历史上其他几个皇帝,连他老爹雍正他都不服,即便他老爹雍正给他奠定了供他挥霍六十多年的经济基础,他依旧对他老爹雍正很不屑。所以乾隆继位

  • 雍正对待兄弟不好?其实他只是对待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不好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的皇位是篡夺的吗,雍正对兄弟的态度分析,雍正上位后如何对待他的兄弟们

    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继位的鼎力支持者,雍正继位后胤祥表示了绝对臣服,坚决拥护雍正的统治,并积极帮助雍正推行新政,因此胤祥能直接在康熙时期的光头阿哥到雍正继位后获封怡亲王,并且深得雍正信任,成为雍正朝权臣这一时期清政府的第二把手,死后还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胤祥其实也算是“九子夺嫡”中的胜利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