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2 更新时间:2024/2/5 16:28:26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野王郡,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上党郡郡守冯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与其做秦国人,不如投降同为三晋国家的赵国。由此,上党举郡并入赵国。

由此,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分别派数十万重兵进入上党,展开了持续3年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名将白起围歼了赵括率领的赵军主力,俘获40万人。为了永除后患,白起残忍地坑杀了40万赵卒,仅仅放回了240名未成年小兵。

在很多人看来,秦国无疑是长平之战的最大赢家,直接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却在赵都邯郸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几乎将此前获得的成果全部吐出。而首功之臣——白起,也在不久后自杀。

[var1]

那么,谁才是长平之战最大的赢家呢?答案或许很意外,它就是韩国。

前文提到,山西上党地区,曾挖出了两把铜戈。从铜戈上的铭文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从“十七年彘令戈”来看,应当铸造于彘地,位于上党郡的境内,时间不早于桓惠王九年(前262年,也就是说桓惠王十七年(前256年)的时候彘仍为韩地。

从“二十二年屯留令戈”来看,此戈铸于屯留,同样在上党郡境内,铸造时间应该是在桓惠王二十二年(前255年),也就是说当时的屯留也在韩国境内。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没有成功保住上党郡,而是被韩国重新夺回了。学者吴良宝结合史料推论,至少从桓惠王十七年(前256年)到公元前247年,韩国仍保有其上党郡的大部分土地,而长平之战结束时间为公元前260年。

[var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短暂地占领了上党,却没能保住。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45万人,而秦国损失也非常大,史书记载为“伤亡过半”。两强打得两败俱伤,韩国却毫发无损。相反在邯郸之战后,韩国更是夺回了上党,可谓是火中取栗之徒。

实际上,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中了韩国人的驱虎吞狼、祸水东引的伎俩。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出了韩国人的阴谋。

赵国平阳君赵豹认为:“韩国人之所以将上党送给赵国,并非不愿做秦民,而是为了祸水东引。为了夺取上党,秦国花了很大力气,如今赵国却轻松摘了桃子,你说秦国能善罢甘休吗?因此,千万不要听韩国人的话,千万别要上党之地。”

然而平原君赵胜却认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因此在平原君的力主之下,赵国还是接纳了上党郡的投降。而秦国也如平阳君所料,派兵与赵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对于这场战役,列国都坐山观虎斗,坐看两国两败俱伤。对于赵国的求援,楚国不肯派兵,齐国不肯救济粮食。最终,秦赵两国决战于长平,赵国损失45万人,秦国损失恐怕也过了20万。

[var1]

此战后,白起认为,秦军应当立即乘胜攻取赵国首都邯郸,当赵国人从震惊中醒悟过来,邯郸就没那么容易攻取。况且,各国必然不会坐视赵国灭亡。

就在这紧急时刻,韩国人再次出动,他们聘请纵横家苏代出使秦国,并秘密会见了白起的政敌——范雎。最终,苏代说动了范雎。而范雎也以秦军疲惫、伤亡过大为由,拒绝了白起直接攻打邯郸的请求。而这一举措,不仅延缓了赵国的灭亡,同时也成功离间了白起与秦昭襄王以及范雎的关系,为白起之死埋下了祸根。

为了保住赵国,韩国还大花血本,主动割让垣雍,让秦国罢兵。而这一举措,整整把邯郸之战推迟了一年。

公元前259年,秦军大举讨伐赵国,直取邯郸。而这一次,赵国早有准备,他们同仇敌忾,整整将秦军阻挡了1年多。最终,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率领数十万援军赶到邯郸城,里应外合大败秦军。而楚、魏、赵、韩联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var1]

可以说,邯郸之战的失败,将秦国的统一整整推迟了数十年。此前奋战的成果,几乎全部丢失。诸侯联军的兵锋甚至直抵函谷关,秦国甚至有被反推的危险。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白起反而大说风凉话。不仅如此,当昭襄王命他领军对抗诸侯联军,白起却充耳不闻,在家里装病。在极端恼怒之中,昭襄王流放了白起,并在路上赐予他一把剑,让他自杀。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从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我们总能在秦赵两个大国之间,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阴影。但正是这个阴影,在暗中操纵了秦赵两国。这个阴影,正是韩国。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削弱了两大强邻,同时还重新占领了上党。而前文提到的两把铜戈,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长平之战的大赢家并非秦国,而是韩国。

同时,白起之死也并非完全归咎于昭襄王和范雎,而是死于韩国说客—苏代的反间计。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人口最少,疆域最狭小。不仅如此,韩国还位于天下之中,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从实力上来说,韩国勉强可以称为万乘之国,比宋国、中山国稍强。但在大国中,韩国又算小国。

但是韩国总能以智慧,在大国间纵横捭阖,挑拨离间,最终活到了战国的最后。即使在灭亡前,韩国公子韩非子仍给秦王嬴政写了一篇名为《存韩》的文章,希望将祸水引向赵国。因此,一个国家的存亡,实力果然重要,同时国策和权谋也同样重要。

[var1]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不仅是一本帝王书,更是一本权谋之书。

作为帝王之书,司马光重点关注从三家分晋到秦国统一天下的那段历史,考据翔实,内容丰富,乃是史学之佳作。

为了帮助普通人看懂资治通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出《白话资治通鉴》。

[var1]

相比于普通白话版资治通鉴,本套书有如下优势:首先,参与编纂此书的,都是国学大家,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而普通市面上的书籍,不仅翻译错漏颇多,而且兜售私货,贩卖成功学,这是不可取的。

其次,本套《白话资治通鉴》价格合理,在市面上,买这套书要花4、500块,但经过我们降价,出版社在头条号上给了我们特价,仅用208元。10本书,每本书价格不过20元,实在划算。

[var1]

最后,《白话资治通鉴》便于读者理解,特别适合孩子或历史初学者学习,毕竟读文言文,耗时比较长,而且容易出现理解方面的错误。

如今本书已经售出5100多套,出版社正在紧急加印,欲购从速。希望购买此套书的朋友,可点击下方横栏购买,万分感谢。

); }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更多文章

  • 山西挖出石碑,揭露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或被误解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长平之战图片,赵国长平之战惨败的真实原因,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故事

    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史记如此记载:春秋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少即满负盛名,精通兵书计谋,谈论军事策略头头是道,但在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之际,赵括领命代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主将,廉颇在时赵国虽未曾取得胜利,但秦军也未取得丝毫利处,但赵括上任后的结果是几月之内,

  • 第一个不服关羽的大将,收服典韦,独战吕布,连张飞都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张飞联手可否击败典韦,正史关羽典韦谁强,典韦与吕布的战役

    如此尴尬的结局,这让曹操帐下的文武情何以堪啊…,真是想想都不甘心!早年跟随曹操创业的人有很多,比如:曹仁,曹洪,张辽,徐晃,曹真,郭嘉,荀彧等等。这些人可都不是庸才,曹操也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之后的2分天下。曹操手下的大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论》,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夸奖,称郭嘉提出的这个论

  • 周瑜西征的计划,成功率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瑜简历,周瑜历史上真实情况,周瑜最厉害的一次战役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周瑜是三国时期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物。领导过“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两次比较重要的战役,成为历史长河上一颗闪耀的将星。而且这个时候的江东集团还富有拓展的野心,周瑜也提出向西进入益州的计划,然后与北方呈现出“天下二分”的局势。孙权也敲定了

  • 此人熬过司马懿,被曹操夸奖,并且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初遇司马懿直接点破谎言,曹操何时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晚年对曹操的评价

    孙权小时候,孙策就带着他南征北战。估计当时孙策就已经把孙权当接班人来培养了,否则孙策不会仅仅就带着孙权不带其他兄弟。孙权性格气度恢宏爽朗,做人比较仁慈,做事相当果决,而且到处结交名士并为己所用。每次参加军事会议,孙权都能将战情分析得入木三分,连孙策都自愧不如。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孙权继承了江东事

  • 此人伪装成刘邦,被活活烧死,没有此人刘邦难以开创西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用刘邦的照片还原刘邦真正的长相,历史中真实的刘邦,历史上刘邦被谁杀死的

    据记载,有一次刘邦在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时,遇到了秦始皇的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的马车上,刘邦竟然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建立了自己的队伍,经历了4年的楚汉之争,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至此,刘邦便开创了西汉王朝。在刘邦打下这片江

  • 曹操为什么会重用许褚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对许褚有多好,曹操为什么最重用许褚,许褚在曹操的心里有多厉害

    在三国时期,要说起争议性最大的一个人物,可能就要属曹操了,毕竟他的事迹可以说正也可以说邪,而他最让人,称赞的一件事就是他特别惜才。而且他这个特点的确是在三国时期最为适用的,毕竟我们看哪一个做大事的人都不可能自己单打独斗,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而他的这个特点,也为自己的身边迅速积累了一大圈能人,其中就有一

  • 曹操一生最大污点:大孝子孔融竟被残忍杀害,只因他揭露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杀孔融的真实原因,曹操有没有杀孔融一家,揭秘曹操为何要杀名士孔融

    提及三国时期的孔融,想必世人对他并不陌生。7岁时他便深知孝义的重要,孔融让梨的孝义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传颂,这个故事一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恭敬、谦让、孝顺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孔融成为教育世人争相运用的经典范例。然而这样大忠大孝之人却被曹操以不孝罪名处死,这也成为曹操一生的最大污点。专家一直争论,曹操为何

  •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孙权曹操真实历史,刘备孙权曹操为何都没统一天下,历史上曹操和刘备的真实关系

    如果说刘表和荆州士人集团还是合作关系,那么孙策、孙权兄弟对于江东士人来说就是征服者与反抗者关系,江东士人把孙家兄弟看作了黄巾流寇一类的势力,200年孙策才死,江东士人就掀起了大规模叛乱,孙权好不容易镇压下去,205年左右山越又闹起来了,好不容易孙权平定了山越,抬头一看,我去,已经208年了,曹操马上

  • 当年韩信如果率领军队叛变,刘邦能打过韩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信叛变刘邦能打吗,刘邦兵败彭城韩信在干嘛,刘邦张良韩信

    历史上的韩信带兵打仗确实厉害。在韩信没有加入到刘邦的阵营中的时候。在和项羽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以刘邦的失败结束。一直到韩信加入到刘邦军队中的时候,才逐渐的有了转变。正是因为这样刘邦才能够顾最终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可以说韩信是一个帅才,当年在彭城一战之后,刘邦大败,失去了占领的大部分楚国的土地,并且很多

  • 曹操一生最失败的事,放过了此人,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一统天下了吗,曹操一生做过几件最让人佩服的事,曹操最后有没有一统天下

    这个人就是刘备,曹操其实一直都对刘备另眼相看,早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曹操已经是一方诸侯,但是对刘备三兄弟非常敬重,觉得以后一定是了不起的英雄。后来刘备被吕布从徐州赶走,走投无路只得投靠曹操,曹操第一句话就是:“玄德与吾,兄弟也”,后来煮酒论英雄,曹操更是把刘备看成是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