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母亲,为何不愿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她有何苦衷?

孔子的母亲,为何不愿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她有何苦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09 更新时间:2024/1/19 7:04:17

[var1]

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说起。虽然每一个人都曾经前程的学习过孔子的儒学理论,虽然每一个人都被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所感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孔子的一生还是非曲折坎坷的。公元前549年开始,孔子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公元前537年,孔子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并且他已经进入了思想认知上的自觉自发阶段。当时的孔子虽然只有15岁,但是他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要开始学习之旅。虽然在现代人的眼中,15岁正是求学的好年纪,可是对于古人来说,已经到了可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公元前533年的时候,孔子也娶妻了。

[var1]

公元前532年,孔子的儿子出生了。也许是这个孩子给孔子带来了好运吧,他也当上了委吏。虽然这只是一个管理仓库的很小的官职,但是对于孔子来说,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毕竟全家人都不用再为生活太过担忧了。公元前525年的时候,孔子开始创办学校。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很多思想上的解放的特点和表现。

但是准确的来说,那个时候还是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而且私学并不发达。所以孔子创办了学校传播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行为。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孔子才得到了更多可以同上流社会阶层的人们接触的机会。与此同时,孔子注意到自己是可以更进一步的。

[var1]

从公元前496年开始,孔子就有了周游列国的计划和打算。而且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思想以及他的治国意见并没有得到统治阶层的采纳。其实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其实早在公元前516年的时候,齐景公因为知晓孔子的名气,所以特意去他询问治国的良策。

孔子当时就像统治阶级宣扬了自己的仁爱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该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然后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对于处于最高阶层的统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维护整个社会和国家合理运行的秩序,而不是完全一味的讲究道德和慈善。也许孔子的那一套治国方法在海清河晏的时候还能够派上用场,但是在纷乱复杂的春秋战国时期绝对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var1]

公元前483年的时候,孔子因为屡屡受挫,所以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鲁国。虽然自己在政治领域没有取得意料中的作为和成就,但是孔子却意外的在教育的方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不得不说,与其和那些朝廷的老奸巨猾的官吏们周旋,倒不如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孔子的确是有自己的教育方法的,比如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至今还被教育工作者们所奉行和推崇。也正是因为孔子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初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所以他的弟子中才能够出现七十二圣贤。可是即便如此,孔子也一直都有一个始终无法解开的心结。虽然孔子的祖上是国栗邑的贵族,他的父亲是叔梁纥。

[var1]

但是他却一直背负着一个“野合”之子的帽子。叔梁纥的正妻没有给他生下儿子,唯一的小妾为叔梁纥生下的孩子竟然还有生理上的缺陷。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子嗣昌盛,叔梁纥就起了纳妾的念头。可是让人们感觉到非常意外的是,当时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尽管世人都认为叔梁纥不应该再纳妾,他还是去了颜家提亲。

当时颜家三个女儿只有最小的女儿愿意嫁给叔梁纥,可是这个女孩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青春少女。两人结婚的时候,叔梁纥已经66岁了。正所谓“一树梨花压海棠”,别说是在思想相对封闭的古代封建社会,哪怕是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恋情也是注定要被人们议论的。

[var1]

不过,虽然这对老夫少妻的爱情挑战了当时的伦理界限,可是他们还是愿意和彼此相伴一生。婚后不久,叔梁纥就有了一个儿子。而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孔子。可是在孔子的童年记忆中似乎是缺失了和父亲相处的部分的。那么为什么孔子的母亲不愿意和她提起叔梁纥呢?目前人们都认为是舆论的影响,毕竟“野合”的名声实在是不好听。

因为孔子的母亲和叔梁纥之前就一直住在偏僻的地方,就是为了能够躲避世俗的眼光和那些恶毒的评论。叔梁纥死后,孔子的母亲似乎也就没有理由再旧事重提了。而且不得不承认,她的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在家庭缺失了丈夫和父亲的情况之下,还能够将孔子照料的非常好。这样一来,她还有什么理由整天和孔子抱怨追忆呢?

[var1]

不过有很多史学家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得出了一个让人感觉到非常惊讶的结论。那就是孔子的母亲和她的父亲并没有举行传统意义上的婚礼,那既然如此,他们两人也就算不得是合法的夫妻。既然这样,孔子就是一个私生子。

[var1]

而这一点,似乎也能与孔子的母亲从来不向他讨论家事和父亲的理由对上号。不过由于孔子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今天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所以这种观点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和证实。所以不论事实真相如,相信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了。

更多文章

  • 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近170万,吴起出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东137县人口排名,吴起县有多少人口,山东78个县总人口

    [var1]一首先,曹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点海拔66.8米,东北部最低点44.8米,高差22米。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对境内地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决口时由于流向流速不断变更,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境内微地貌形态主要有如下六种:砂质河槽地,占总面积的1.23%;决

  • 山海经记载过的一怪人,如今在新疆发现证据,传说难道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中记载的全部怪物,山海经发现的怪人,山海经记载的奇怪的人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古籍,是一部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奇书。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人们能够从《山海经》中寻找到许多和现实生活相似的动物。比如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个怪人,人们一直以为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物种。但是在近年来,却先后在宁夏和新疆发现了这种怪人存在的证据。无论是宁夏上古就存在

  • 山东出土千年竹简,揭开孙膑伪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骨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的真实记载,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

    然而随着山东出土的千年竹简,却也揭开了孙膑伪善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刺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让我们好好看下。[var1]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位于临沂县银雀山的汉墓,发现了包括陶器、青铜器在内的大量陪葬品,不过最具有价值的,莫过于4942枚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其中更是

  • 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不分裂可以阻挡秦国吗,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秦国与晋国的争霸

    周成王先是将一片剪成玉圭形状的桐叶,赏给了叔虞;接着周公出来说话,认为玉圭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举是册封叔虞。尽管周成王予以否认,但周公以“天子无戏言”反驳,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又称为唐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执政30年去世,其子燮父即位,将国都迁往晋水河畔,并将国号改为“晋

  • 孙膑被挖膝盖一点不冤?山东挖出一竹简,揭开孙膑遭遇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真实历史,山东孙膑竹简

    [var1]残忍陷害,恩怨情仇根据记载,庞涓当初已经成为韩国的大将,而当时的孙膑却还没有遇到千里马。但是庞涓深知孙膑富有才华,担心有一天孙膑出大风头,盖过自己。于是他便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韩国,和自己一起工作,但孙膑刚一到韩国,庞涓就借自己的职务之便给孙斌判了一个罪名,最后孙膑还被残忍的挖去了膝盖骨。因

  • 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野王郡,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上党郡郡守冯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与其做秦国人,不如投降同为三晋国家的赵国。由此,上党举郡并入赵国。由此,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分别派数十万重兵进入上党,展开了持续3年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名

  • 山西挖出石碑,揭露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或被误解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长平之战图片,赵国长平之战惨败的真实原因,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故事

    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史记如此记载:春秋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少即满负盛名,精通兵书计谋,谈论军事策略头头是道,但在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之际,赵括领命代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主将,廉颇在时赵国虽未曾取得胜利,但秦军也未取得丝毫利处,但赵括上任后的结果是几月之内,

  • 第一个不服关羽的大将,收服典韦,独战吕布,连张飞都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张飞联手可否击败典韦,正史关羽典韦谁强,典韦与吕布的战役

    如此尴尬的结局,这让曹操帐下的文武情何以堪啊…,真是想想都不甘心!早年跟随曹操创业的人有很多,比如:曹仁,曹洪,张辽,徐晃,曹真,郭嘉,荀彧等等。这些人可都不是庸才,曹操也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之后的2分天下。曹操手下的大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论》,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夸奖,称郭嘉提出的这个论

  • 周瑜西征的计划,成功率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瑜简历,周瑜历史上真实情况,周瑜最厉害的一次战役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周瑜是三国时期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物。领导过“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两次比较重要的战役,成为历史长河上一颗闪耀的将星。而且这个时候的江东集团还富有拓展的野心,周瑜也提出向西进入益州的计划,然后与北方呈现出“天下二分”的局势。孙权也敲定了

  • 此人熬过司马懿,被曹操夸奖,并且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初遇司马懿直接点破谎言,曹操何时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晚年对曹操的评价

    孙权小时候,孙策就带着他南征北战。估计当时孙策就已经把孙权当接班人来培养了,否则孙策不会仅仅就带着孙权不带其他兄弟。孙权性格气度恢宏爽朗,做人比较仁慈,做事相当果决,而且到处结交名士并为己所用。每次参加军事会议,孙权都能将战情分析得入木三分,连孙策都自愧不如。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孙权继承了江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