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71 更新时间:2024/1/16 13:05:10

周成王先是将一片剪成玉圭形状的桐叶,赏给了叔虞;接着周公出来说话,认为玉圭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举是册封叔虞。尽管周成王予以否认,但周公以“天子无戏言”反驳,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又称为唐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执政30年去世,其子燮父即位,将国都迁往晋水河畔,并将国号改为“晋”,正式开了晋国的历史。

桐叶封弟

纵观历史,晋国存世684年的历史中,始于唐叔虞,终于晋静公,前后经历了三十九位国君。其中从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开始,至公元前482年晋定公止,是晋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直称霸中原。众所周知,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他四位是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通过对经济、军事等多领域的改革,加之自然资源丰富,使得齐国实力大增,同时,在游牧民族袭扰中原之时,适时的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令到齐桓公在诸侯中迅速建立起了威望。

位于南方的楚国,长期徘徊于中原主流文化之外,一直想称霸中原。公元前597年,机会来了,楚庄王伐郑,与前来援救的晋军战于邲,史称邲之战。此役借着晋国将领的不和,楚军大获全胜,迫使一些中原的诸侯国臣服,为楚庄王在公元前594年会盟推为盟主,奠定了基础。

[var1]

楚庄王

称霸的时间段,齐桓公称霸了32年,其死后,齐国陷入内乱,从此一蹶不振;楚庄王称霸的时间则更短,只有三年。至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3的诸侯承认,而楚庄王呢,仅仅只有楚国的几个邻国承认,还是迫于淫威之下。

很显然,在当时众多诸侯国眼中,晋国才是霸主,且晋文公开启的霸业时间长达150余年,横跨公元前7世纪、6世纪、5世纪三个世纪,占据了春秋霸主时代的四分之三。邲之战之后,重整旗鼓的晋国先是打败齐国,无奈之下,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从而粉碎了齐楚联盟;接着又派出申公巫臣南下,教吴车战,达到“联吴制楚”的目的,使得楚国“顾头不顾腚”,晋悼公执政时期,楚国势力已经彻底淡出了中原。

[var1]

与此同时,宋襄公也有心接替霸业进入末期的齐国,但未能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坚守所谓的“君子礼战”。先是宋襄公不让军队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待楚军渡河后摆好架势,宋襄公又不准士兵不得对受伤的楚军下手,以及不能抓拿白头的老兵。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如此一来,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离世。

西面的秦穆公,也不甘示弱,也想着跨河东进,称霸中原,但碍于实力强大的晋国。为此,秦穆公费尽心机,趁着晋国国内内讧,多次插足晋国的内政,达到削弱晋国的目的,但始终未能如愿。

公元前628年,机会来了,借着晋文公去世,秦穆公派遣孟明视率兵,意图借道晋国,偷袭郑国,宣告新一代霸主的诞生。但却碰到郑国商人弦高,导致偷袭计划泄露;无奈之下,秦军班师回朝,在崤山峡谷遭遇晋军,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被生擒。从此,秦穆公惧怕晋国,再也不敢踏足中原,《史记·秦本纪》记载其“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也即是说,秦穆公打不过晋国,也只能找西戎练练手,称的是西戎的“霸”。

[var1]

秦穆公

可见,这一时期的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偶尔又打盹的时候,但缓过神来,齐楚都不是对手,更别提秦国了,完全有实力将秦国按在地上摩擦。有鉴于此,清代历史学家全祖望认为除了齐桓公之外,应该将晋文公以及之后的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列入五霸之列。事实上,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孙子晋景公、玄孙晋悼公,一直到晋定公的十一位国君,虽然有着起伏,但晋国基本上还是中原诸侯国的“一哥”。

为何会出现“三家分晋”的局面呢?这个得从曲沃代翼说起。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将曲沃封给叔叔成师,这便是曲沃桓叔,也标志着晋国分裂成了翼和曲沃。曲沃这支到了武公执政时期,武公打败晋侯缗,结束了晋国的分裂。史称“曲沃代翼”。

到了公元前677年,晋献公即晋文公的父亲即位。为避免“曲沃代翼”的再次发生,晋献公将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造成了晋国公族势弱。晋文公执政后,调整了父亲的打击公族的政策,启用了一批旧族,缓和矛盾,同时确立了三军,各设立了一将一佐,这就是三军将佐,也叫三军六卿。

[var1]

此后晋国国君逐渐势弱,从而形成了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最终,六大家族剩下了韩氏、魏氏、赵氏三家。公元前433年,晋国的疆域全部落入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国国君只剩下了绛、曲沃,作为遮羞的“裤衩”,晋国已是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干脆连“裤衩”都不给了,这边接受完周威烈王的赐封,等于是从名义上,正式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那边便将晋静公废为平民,史称“三家分晋”:

魏国: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吴起为担任主帅期间,魏国逐渐占领了黄河以西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的疆域压缩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增,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国家;

韩国:为三家之中最弱的一家,但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能够在诸侯环伺之下,传世接近200年,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var1]

三家分晋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没有分裂的晋国是多么的强大。

更多文章

  • 孙膑被挖膝盖一点不冤?山东挖出一竹简,揭开孙膑遭遇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真实历史,山东孙膑竹简

    [var1]残忍陷害,恩怨情仇根据记载,庞涓当初已经成为韩国的大将,而当时的孙膑却还没有遇到千里马。但是庞涓深知孙膑富有才华,担心有一天孙膑出大风头,盖过自己。于是他便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韩国,和自己一起工作,但孙膑刚一到韩国,庞涓就借自己的职务之便给孙斌判了一个罪名,最后孙膑还被残忍的挖去了膝盖骨。因

  • 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野王郡,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上党郡郡守冯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与其做秦国人,不如投降同为三晋国家的赵国。由此,上党举郡并入赵国。由此,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分别派数十万重兵进入上党,展开了持续3年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名

  • 山西挖出石碑,揭露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或被误解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长平之战图片,赵国长平之战惨败的真实原因,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故事

    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史记如此记载:春秋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少即满负盛名,精通兵书计谋,谈论军事策略头头是道,但在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之际,赵括领命代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主将,廉颇在时赵国虽未曾取得胜利,但秦军也未取得丝毫利处,但赵括上任后的结果是几月之内,

  • 第一个不服关羽的大将,收服典韦,独战吕布,连张飞都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张飞联手可否击败典韦,正史关羽典韦谁强,典韦与吕布的战役

    如此尴尬的结局,这让曹操帐下的文武情何以堪啊…,真是想想都不甘心!早年跟随曹操创业的人有很多,比如:曹仁,曹洪,张辽,徐晃,曹真,郭嘉,荀彧等等。这些人可都不是庸才,曹操也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之后的2分天下。曹操手下的大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论》,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夸奖,称郭嘉提出的这个论

  • 周瑜西征的计划,成功率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瑜简历,周瑜历史上真实情况,周瑜最厉害的一次战役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周瑜是三国时期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物。领导过“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两次比较重要的战役,成为历史长河上一颗闪耀的将星。而且这个时候的江东集团还富有拓展的野心,周瑜也提出向西进入益州的计划,然后与北方呈现出“天下二分”的局势。孙权也敲定了

  • 此人熬过司马懿,被曹操夸奖,并且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初遇司马懿直接点破谎言,曹操何时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晚年对曹操的评价

    孙权小时候,孙策就带着他南征北战。估计当时孙策就已经把孙权当接班人来培养了,否则孙策不会仅仅就带着孙权不带其他兄弟。孙权性格气度恢宏爽朗,做人比较仁慈,做事相当果决,而且到处结交名士并为己所用。每次参加军事会议,孙权都能将战情分析得入木三分,连孙策都自愧不如。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孙权继承了江东事

  • 此人伪装成刘邦,被活活烧死,没有此人刘邦难以开创西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用刘邦的照片还原刘邦真正的长相,历史中真实的刘邦,历史上刘邦被谁杀死的

    据记载,有一次刘邦在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时,遇到了秦始皇的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的马车上,刘邦竟然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建立了自己的队伍,经历了4年的楚汉之争,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至此,刘邦便开创了西汉王朝。在刘邦打下这片江

  • 曹操为什么会重用许褚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对许褚有多好,曹操为什么最重用许褚,许褚在曹操的心里有多厉害

    在三国时期,要说起争议性最大的一个人物,可能就要属曹操了,毕竟他的事迹可以说正也可以说邪,而他最让人,称赞的一件事就是他特别惜才。而且他这个特点的确是在三国时期最为适用的,毕竟我们看哪一个做大事的人都不可能自己单打独斗,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而他的这个特点,也为自己的身边迅速积累了一大圈能人,其中就有一

  • 曹操一生最大污点:大孝子孔融竟被残忍杀害,只因他揭露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杀孔融的真实原因,曹操有没有杀孔融一家,揭秘曹操为何要杀名士孔融

    提及三国时期的孔融,想必世人对他并不陌生。7岁时他便深知孝义的重要,孔融让梨的孝义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传颂,这个故事一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恭敬、谦让、孝顺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孔融成为教育世人争相运用的经典范例。然而这样大忠大孝之人却被曹操以不孝罪名处死,这也成为曹操一生的最大污点。专家一直争论,曹操为何

  •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孙权曹操真实历史,刘备孙权曹操为何都没统一天下,历史上曹操和刘备的真实关系

    如果说刘表和荆州士人集团还是合作关系,那么孙策、孙权兄弟对于江东士人来说就是征服者与反抗者关系,江东士人把孙家兄弟看作了黄巾流寇一类的势力,200年孙策才死,江东士人就掀起了大规模叛乱,孙权好不容易镇压下去,205年左右山越又闹起来了,好不容易孙权平定了山越,抬头一看,我去,已经208年了,曹操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