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不是纯满人血统?雍正这份谕旨,点出乾隆生母其实是此人

乾隆不是纯满人血统?雍正这份谕旨,点出乾隆生母其实是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86 更新时间:2024/1/24 22:57:49

乾隆皇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清宫剧《甄嬛传》描述甄嬛从一个天真不谙世事的小女子,在复杂宫廷中一步步黑化成长的故事。这部影视剧中,众女子围绕的中心人物就是雍正皇帝。剧尾甄嬛当上太后,她的儿子四阿哥当上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这部电视剧呈现的结果,就是四阿哥不是钮祜禄甄嬛的儿子。

▲甄嬛。(图/翻摄自后宫甄嬛传官方微博)

然而,清朝史书上明确写出钮祜禄氏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影视剧虽然源于现实,但是却可能为了戏剧效果,远离现实或者高于现实。

关于乾隆身世,毋庸置疑是满清血统,后来关于乾隆身世之说又出现各种版本,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故宫发现雍正的谕旨内容与史实不符合,结果表明乾隆的身世可能不凡。

乾隆皇帝的生母,正史中记载是钮祜禄氏,但是在雍正皇帝的谕旨中,却出现一名女子“钱格格”。谕旨内容大致说,这个名叫钱格格的女子,生下皇室子嗣有功,所以被册封为后宫正式的嫔妃。册封妃嫔原本很平常,但问题就出在谕旨中,这名妃子生下皇子的日期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日,也就是说钱格格很可能生下乾隆皇帝。

▲乾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很多人开始猜测,乾隆皇帝生母很可能是钱格格,因为乾隆皇帝生辰与上面的日期吻合,而钮祜禄氏生下乾隆皇帝的证据很少,只有史书中的寥寥几笔。史书虽是官方正式书籍,但它是服务统治阶级,帝想要留下什么样的材料,史官们就得那样写,即便事实并不是那样。

乾隆皇帝生母如果是钱格格,那么雍正为要在正史中,把乾隆皇帝记在钮祜禄氏名下?毕竟其生母已经是王妃,完全不会辱没她的身份。

有人大胆猜测,这位钱格格身份与地位不高,生下乾隆皇帝本就聪慧异常,加上雍正皇帝对其母子的喜爱,想要乾隆作为未来的继承人,所以找一个身份地位高的女子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这样他就可以继承帝位。

毕竟,乾隆生母虽然是格格,影视剧中传达的也是皇帝的女儿才能叫格格,比如还珠格格,明珠格格。但是在《还珠格格》中,亲王女儿晴儿也被称为格格。根据清史记载,从皇太极时期起,皇帝女儿是公主,比如嫡出公主为“固伦公主”,庶出公主被称为“和硕公主”。

▲清朝的格格这称号并非代表地位高。(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此外,皇族贵胄之女也统一称为格格,还有一些有地位的侍女也被称为格格,比如康熙时期,一直抚养他的苏麻喇姑就被称为格格;更低一级的一些女子,比如亲王府中,在嫡福晋和侧福晋之下的侍妾也被称为格格。

如此看来,格格并非很高的位份,加上钱格格一看姓氏就是汉姓,虽然清朝做很多加强满汉和谐的举措,但雍正皇帝曾说,他是“满人之主”,从来就不是“汉人天子”。皇帝内心都有这种看不起汉人的情况,何况是其他人?

▲雍正皇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不过,爱情来了挡不住,雍正皇帝可不在乎满族女子还是汉族女子。但她生下的皇子,雍正却要考虑,尽管他可以将其位份抬高,但满汉混血的孩子,群臣是不会同意让他成为皇帝。就像是古代和亲的公主,她们生下的孩子也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代国君,因为这会混淆血脉,动摇国本。所以雍正沉思后,就把乾隆的身份在正史中写在家大势大的钮祜禄门下。

从乾隆身世解析来看,帝王家或许有真爱,毕竟雍正要是不爱他的母亲,为何要考虑他的前程,乾隆又如何成为钮祜禄这样的大家族中的人呢?不过是偏爱罢了。

更多文章

  • 不管啥鬼神,出姜太公就对了,说说太公在此诸神为啥要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太公在位诸神退让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姜太公之位诸神回避,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太公在此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呢?农村盖房子,要上主梁的时候这句话往往写在一张大大的红纸上,压在梁上,另外在农村的街角,或者胡同的拐弯处,往往能看到太公在此的文字。楼房中,如果卧房和厕所正对着,有人也爱在房门上整一个太公在此的牌子贴在门上,为了保平安。这句话从啥时候开始流行的呢,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有人说

  • 夏朝是第一个朝代,为何会被商灭掉,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是被哪个朝代灭掉的,夏朝真正历史,夏朝的建立和灭亡原因

    那么接下来小编还是给大家讲一讲夏桀他究竟是多么的残暴,而且他对待自己的子民是多么的残忍。当夏桀成为皇帝以后,整天都是沉迷在酒色之中。主要是因为这个皇帝,他非常的好色,而且还喜欢喝酒,所以他所管理的皇宫基本上每天每夜都是喝酒声不断,而且都是美女们唱歌跳舞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这位皇帝他还特地的组织了一些大

  • 夏朝三代君王都曾被后羿掌控,为何最终少康还能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少康的真实历史,后羿夺取夏王朝是真的吗,少康复国历史典故

    在经历了大禹时期的治理水患、涂山之会、会稽会盟和夏启时期的甘之战、钧台之享等事件之后,华夏族群完全确立了夏启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在大禹的父亲鲧的时代,他们的部落还叫做有崇氏,而到了大禹执掌天下之时,却给自己的部落起了一个逆天的名称。夏后氏,这其中的“后”字,与“司”同源,均为掌管的意思,夏后氏就是“

  • 毁灭三大古文明的雅利安人,为何在华夏陨落,倒在商朝的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雅利安人在商朝的惨状,谁记载了雅利安人灭了三大文明,商朝殉葬制度

    人类的历史对于这颗蔚蓝星球而言实在短暂,但人类通过不断发展文明使得这颗星球变得灿烂璀璨,在人类发展早期,由于地域分布等原因,世界各地出现了各种文明。这些文明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后来世界文明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华夏文明,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等等。但其中公认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属四大文明古国:中国

  • 汉代,刘邦为何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制?又为何会继续实行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刘邦实施的是分封制吗,西汉时的封国制能叫分封制吗

    那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刘邦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实行“郡国并行制”?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秦汉交替之际,“大一统”的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时秦国统一六国虽说是顺应潮流的,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强加给六国百姓的,秦国一统六国是用凶残的杀戮,血腥的战争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六国百姓来说,秦的统一并非是他们所想要的,

  • 武王伐纣后,10万商朝大军去了哪里?清朝人在美洲找到了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王伐纣经过哪些地方,武王伐纣商朝的军队去哪里了,武王伐纣时商军主力在哪

    于是商王自焚,商朝也宣告覆灭。但是,商朝灭亡后,殷商在东部的十万军队却一夜间蒸发了。对于这支部队的下落,作为胜利者的周朝人并未关心,直到近代,这十万大军的下落,才开始引起重视。因为清朝后期,墨西哥发生暴乱,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联系到清朝驻墨西哥的公使馆,表示印第安人其实是殷商的后裔,是三千年前经过天之浮

  • 没有共时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实锤?论夏代文明研究的一个误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朝文明存在吗,夏代文明的考古探索与研究,夏朝文化深度解析

    文字,常常被考古学家们视为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这一观点是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L. H. Morgan)在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中首次提出的。尽管,一些学者(比如童恩正、王震中等)已经认识到这个观点太过绝对化,不可盲从(比如南美洲的印加文明就没有使用文字),但对于重视实证的许多中国考

  • 殷商古国-息国,息县的起源,“出息”是这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殷商的起源与发展,殷商王国的由来,古代息县的发展

    对于息国历史,我们只停留在春秋时代,《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载有“息侯伐郑”的故事,这是东周最早对息国的记载。而西周甚至商代息国或息族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空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末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境内发掘了25座商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带“息”字铭文有29件,如乙息觚、息伯卣、息戈、

  • 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宗法分封制的产物,道义理想的坚定实践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春秋战国宗法分封制崩溃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晋国六大公族的范氏子孙后来流落到了齐国,成为只能依靠自己的平民。没落贵族依靠自己的知识或技能依附于他人,以求得温饱和发展,成为士人,这在那个时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私学兴起周王朝初期,是"学在官府"的,也就是只有贵族才能够学习、查看书籍,庶民百姓没有学习的权利;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由贵

  • 比干去世后留下一个遗腹子,此子获周武王赐姓,现成南方第4大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比干真实的历史故事,比干后人姓氏有哪些,比干后代王姓分布

    实际上妲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比干也不会有那空闲和一个妃子斗法。纣王帝辛在位时,殷商有三大“仁人”,一个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另外两个就是纣王的叔叔,箕子与比干。因为纣王处处奢侈无道、穷兵黩武,微子启先去劝谏,没用,于是他装疯出走了。紧接着箕子也劝谏,也没用,还被关了起来。比干是第三个劝谏的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