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商古国-息国,息县的起源,“出息”是这么来的

殷商古国-息国,息县的起源,“出息”是这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3/12/8 7:27:11

对于息国历史,我们只停留在春秋时代,《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载有“

息侯伐郑

”的故事,这是东周最早对息国的记载。而西周甚至商代息国或息族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空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末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境内发掘了25座商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带“息”字铭文有29件,如乙息觚、息伯卣、息戈、息爵等等,并在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象征国力的重器“

息鼎

”,从而断定这里为息国墓地,曾属于商代息国的势力范围。甲骨卜辞中有“

……息……伯……

”的记载,可知息国为伯爵,周代姬姓息国就是在商代息国的基础上重建的。商代息国的确切位置应该就在今河南罗山县、息县一带,也有说法认为商代息国在罗山境内,西周重封时东迁至息县境内,称为“新息”。虽然经过考古掌握了古息国一定的信息量,但还有许多地方成谜,比如商代息国的姓氏、何时立国、首封君等等。

商代晚期息鼎

“息”的甲骨文有“鼻子”形,“鼻子”就是“自”,“自”的象形是“鼻子”,鼻子是人脸上最显眼的部位,人家随手一指就会指到你的鼻子,一旦碰壁首先受伤的肯定也是鼻子,所以被人拒绝了往往会说“碰了一鼻子灰”;人家指着你骂你会说“指着我的鼻子骂”。鼻子因为高高耸起,处于人体的最前端,所以有开始的意思,比如自从。“鼻子”下面有类似呼出汽水的指示符,表示“正在呼吸”。《说文解字》说:“

息,喘也。

”段玉裁注:“

喘,疾息也。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引申为休息之称。天地万物有了合理的作息,就会按自然生长,所以“息”字又引申为生长之息。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人类需要生生不息,故“息”字有一层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意思,比如子息,即子嗣;利息,即本金中产生的利益,等等。

息的甲骨文

我们都听说过“息壤”这个词,《山海经·内经》:“

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

”这是关于息壤的传说,说得是鲧偷了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帝尧处死了鲧,然后让他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大禹最终用疏导的方式成功治理了洪水。“息壤”是什么东西?传说它是能不断复制、膨胀的土壤。但事实上,息壤是指被翻松的正在等待耕种的土地,据说帝尧杀鲧的起因就是鲧私自将这些百姓历经千辛万苦才翻好的土(息壤)去填洪了,严重影响了农业耕种。早息部族的族人希望后世子孙代代有“出息”,便用“息”来命定族名和国名,寄予殷切厚望。

息壤

息国北依淮水,南临大别山脉,是中原进入长江流域的咽喉要道。商代中后期,武丁为了扩展疆土、控制南淮地区,与息国联姻,从出土大量兵器及斧钺来看,息国当有一定的军事执行能力。楚国灭亡息国,也曾建有著名的“息师”,春秋时享有盛誉,也离不开息地历代相传的这种军事优势。“

戊申,妇息示二屯。永。

”妇息,商武丁娶息国女子为妻,与息国加强外交关系,从而也掌控了息国的军事力量。《诗经·殷武》有“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的诗句,殷武,即商武丁,可见武丁曾大肆讨伐过荆楚。根据史实记载,荆楚早在夏时就已开始活跃,经常北上骚扰中原地区,在商朝“九世之乱”时期更是猖獗,唐代《毛诗正义》说:“

高宗前世,殷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

”直到盘庚迁殷,武丁即位后,商朝才慢慢走向复兴。武丁选择与息国联姻估计与“奋伐荆楚”有关。息国与殷都有一段距离,但与商王朝政治往来密切,安阳殷墟刘家庄曾出土过两件“息”铭铜器,可见殷都有息族人曾在王室任职。息国国力不俗,威望颇高,有过一时的辉煌。

商代晚期息爵

商末大板荡时期,息国估计没能看清时势,导致息国族人站错了队,最后被周族灭掉,息人或迁或被融合。之后周族将息人东迁到息县建立姬姓息国,即为西周息国。春秋初期,随着楚国北上步伐的日益加紧,息国已成为楚国的兼并对象,息夫人的出现,加速了息国灭亡的步伐。

文/堰风

殷商古国——羌国,杀不尽,赶不走,还搞合纵,商亡后它还在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宗法分封制的产物,道义理想的坚定实践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春秋战国宗法分封制崩溃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晋国六大公族的范氏子孙后来流落到了齐国,成为只能依靠自己的平民。没落贵族依靠自己的知识或技能依附于他人,以求得温饱和发展,成为士人,这在那个时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私学兴起周王朝初期,是"学在官府"的,也就是只有贵族才能够学习、查看书籍,庶民百姓没有学习的权利;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由贵

  • 比干去世后留下一个遗腹子,此子获周武王赐姓,现成南方第4大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比干真实的历史故事,比干后人姓氏有哪些,比干后代王姓分布

    实际上妲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比干也不会有那空闲和一个妃子斗法。纣王帝辛在位时,殷商有三大“仁人”,一个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另外两个就是纣王的叔叔,箕子与比干。因为纣王处处奢侈无道、穷兵黩武,微子启先去劝谏,没用,于是他装疯出走了。紧接着箕子也劝谏,也没用,还被关了起来。比干是第三个劝谏的人,《史记》

  • 殷商古国-屯国,因不服驯被商王残酷镇压,沦为人牲的供应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殷商古国,殷商古国的历史由来,殷商西北古国现状

    梏多屯”,梏,拘犯人的刑具,意思是俘获大量屯国人牲。说明屯国一开始是不服商朝的,或者是后来的背叛,经过商王的征伐,屯国俯首称臣。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商王曾大量使用屯人作为人牲,也因为屠戮人牲过多而占卜会否带来负面效应。一方面可能说明屯国人口多,另一方面或是因为屯人不服驯,商王才会如此对待屯人。屯国的地

  • 比干死后,妻子随意给孩子改的姓氏,至今仍是大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比干后人五个姓氏,比干现在姓氏,哪些姓氏和比干有联系

    可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跟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一些出入的。历史上的比干,据说是因为受了侄子的牵连才丢了性命。在商朝,王死后,王位不是传给儿子,而是要传给弟弟的。但比干的侄子微子因为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就动了反心,被纣王察觉后下令处决,比干因此受到牵连。那比干死后,妻子随意给孩子起姓名,又是怎么回事呢?历史

  • 清华大学获赠战国竹简,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骨文在夏朝出现过吗,夏朝甲骨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中国人眼里,上古三代夏商周真实存在,毋庸置疑。但是西方学者对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质疑点是中国未出土夏朝实物史料。然而,不少中国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朝遗址。因为推测年代和史书记载的夏朝方位,都能契合。其实,《史记》中的《夏本纪》对夏朝描述颇多,但司马迁距离夏朝已经过去两千多年

  • 春秋首霸齐桓公死后尸体出现尸虫也无人收尸,姜子牙因他绝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传奇一生,姜子牙是齐桓公吗

    公子小白是吕氏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他的爸爸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齐僖公,他爸爸死后,他大哥继位,是为齐襄公,本来齐国国君没有小白什么事的,但齐襄公在位时,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还派人杀了妹夫鲁桓公,还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看不顺眼的大臣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便联手杀了齐襄公,于是公子

  • 皓镧传:吕不韦当年放手爱情注定孤独终老,夜入皓镧寝殿难修旧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皓镧传吕不韦和皓镧,异人有多爱皓镧,皓镧知道吕不韦发毒誓而不娶她吗

    [var1]吕不韦,是一个不断产生梦想,实现梦想的人。就像他喜欢富有,就去经商,然后富甲一方。喜欢谋政,就去钻营,然后权倾朝野。可以看出,吕不韦的实践力永远与当下的梦想相匹配。他不允许自己在第一要务上迟疑。而他的第一要务永远与政治、野心、权力相关,爱情是其次。无疑,任谁都不能说吕不韦对皓镧不是真爱。

  • 桑丘之战: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桑丘之战秦国损失兵力,齐国对桑丘之战,桑丘之战齐国和秦国谁厉害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秦国挟胜魏国之威势,从韩国、魏国借道来进攻齐国,企图借此挫败齐国的威势。对此,齐国自然积极抵抗,从而爆发了桑丘之战。对于桑丘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因为在此之前,包括春秋时期,秦国和齐国因为相距遥远,中间隔了太多诸侯国,所以一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正面

  • 年少的秦始皇,手上没有实权,凭什么击败权臣吕不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早年,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很喜欢吕不韦的妾姬,就娶了她,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姓赵。后来,庄襄王回到秦国,就给儿子改姓嬴,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在赢政十三岁那年,父亲秦庄襄王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他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王位。那时候秦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先后吞并

  • 赵括40余万降卒被坑杀,为何无人反抗?并非白起个人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历史上赵括到底有多厉害,赵括历史战绩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战争是我们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个朝代的更迭兴衰,都是依靠战争来获得的。通过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地、人口,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算是一个亘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