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孔明见魏延第一眼时,就认定魏延脑有反骨,收纳为蜀国,自己在世还能约束一二,自己不在,魏延必反。果不其然,诸葛亮不在,魏延反了,而马岱也取之性命。
而在《三国志》中,诸葛亮生前对魏延万般信任,甚至重用他。死后也没有安排任何人谋杀魏延。而是在临终前于五丈原召开了“退兵”会议,魏延当时是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专门负责对外作战,但这次会议,居然破天荒地没有让魏延参与。这显然是诸葛亮特别安排的。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与杨仪发生冲突,并且落入了诸葛亮生前就设下的圈套,让早就在魏延身边当卧底的马岱给杀了。
在《三国演义》和正史《三国志》中分别有两个版本,但结局都是一样,魏延死于马岱之手,那为什么诸葛亮要杀魏延呢?
魏延随刘备、诸葛亮南征北战,可谓战功赫赫,经验丰富。论文武之才,魏延更是不在关张之下。但诸葛亮本身安排的后手是姜维,为了蜀汉的安定团结的大局,为了给蜀汉的主帅姜维扫清障碍,诸葛亮不得不借杨仪的手杀掉魏延。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魏延生前特别给予他非同寻常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诸葛亮本人。只可惜,魏延死后,很多人都给魏延背了一口“反叛”的锅,其实不然,主张北伐的强力武将,如果能与姜维相搭配,或许蜀国的结局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