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隐藏的是他无比狠毒的心

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隐藏的是他无比狠毒的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3/17 11:00:23

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刘克庄《杂咏一百首·王燭》

春秋没有哪个诸侯国一直兴盛。

战国也没有哪个诸侯国一路衰亡。

总是处于战国七雄末席的韩国和燕国,也都曾让其余诸侯国瞩目过。

赵国、魏国、齐国、楚国,也都曾有一统华夏的能力,只是历史的天平倾向了秦国而已。

尤其是战国后期的齐国,曾一度和秦国并列为东西两个最有实力的诸侯,在秦王的建议下,齐王和秦王还曾称过帝,史称“东西二帝”。

秦国的强大源自于一直遵循商鞅变法,从根源上扭转了败局,而让齐国声名大震的并不是它的强,而是它的学术,因为它一度是百家争鸣的中心。

[var1]

齐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官办的稷下学宫。

但是由于齐泯王的狂妄,齐国的强大终究成为了昙花一现,公元前284年,随着燕国的乐毅联合韩、赵、魏、秦共同伐齐,强齐就不复存在了。

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他无比狠毒的心。

齐国的稷下学宫曾名震战国,那么乐毅攻克了临淄之后这些人去哪了?

我们还得从稷下学宫说起。

齐国治国思想近水楼台先得月。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的,私人主持的高等学府,是齐桓公创办的,办学的地点就是齐国首都临淄稷门附近,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稷下学宫。

那么这个高等学府是干嘛的呢?其实就是官府选拔人才治国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官府培养干部的地方,古代人读书莫不是以当官为终极目的,俗话说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个道理。

[var1]

稷下学宫强盛的时候,到底多厉害?春秋战国时期又被称为百家争鸣的年代,而稷下学宫曾笼络了几乎在中原大地上的每一个学派,即使秦国统一天下遵循的法家,在稷下学宫也存在过。

当时的君主,其实也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用哪个门派能强大,但是对于齐国而言,它却能利用稷下学宫笼络的学术逐个试试,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大批有才之士,也正是从稷下学宫开始崭露头角的,比如,申不害孟子鲁仲连,慎到等。

临淄被乐毅攻破,稷下学宫不复存在。

天有不测风云,当然也会有轮到齐国头上的时候,因为齐国出了一个齐泯王,并不是说齐泯王很昏庸,而是他好大喜功,不懂得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强大的国力让齐泯王狂妄的没边没沿,终究引来五国伐齐。

战国得以持续三百多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个诸侯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但是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就会立即引来其余诸侯的不满,齐国吞掉肥沃的宋国,就是打破平衡的关键点。

[var1]

名将乐毅也在伐齐的这场战争中大放光芒,因为他率领燕军一路南下,连战连捷,当时的齐国有74座城池,被乐毅在几个月之内攻破了72座。

这72座城池里,就有齐国的首都临淄,临淄被破,稷下学宫再也没有举办过任何学术论坛,这也意味着稷下学宫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

乐毅伐齐为何会留下2座城池?

乐毅留下两座城池不攻,这正是乐毅的狠毒之处,燕国这时候并没有能力全盘接收齐国的能力,再说其余诸侯国也不会放任燕国吞齐,乐毅留下这两座城池也是为了防止齐国人拼个鱼死网破。

所以乐毅留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改用怀柔的政策,也就是想用燕国的仁慈,把蜗居在这两座城里不愿意投降的齐国人淡忘掉家破国亡的仇恨。

[var1]

这一招狠不狠,当然狠,毒不毒,相当毒,我们都知道武力征服一个国家,虽然容易,但是想要磨灭掉国人的意志和思想却相当不容易,相反,你的武力越猛,被践踏国家的人民就会越仇视你,当然,只要有机会,势必会反叛,而乐毅这种政策,就是为了征服齐国人的心。

假使燕国真能一直沿用乐毅的这个怀柔政策,那么说不准还真能化齐为燕,只是新即位的燕王等不了,也看不透乐毅的良苦用心,所以乐毅打下来的齐国城池,最终被田单收复了。

临淄被破后稷下学宫的名士去哪了?

关于齐国名士的去向有史料这样记载: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人,有爵位于蓟者百余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临淄被乐毅攻破后,接受乐毅怀柔政策的就有一百二十余人。

其中,有20人在燕国得到了封地,而有100多人在燕国当上了官,这是很吓人的一组数字,我们可以想想,这些曾经吃着齐国的米,临淄被破后,竟然改弦更张去燕国吃肉去了,此等士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var1]

当然,这些士人里还有一个例外也是唯一的一个例外,这个人叫王燭,此人在齐国有很大的名气,乐毅攻破了临淄之后,特意交代士兵,不得打扰王燭,并且自降身份想见见王燭,燕兵就去请这位稷下学宫的名士。

但是,这些燕兵的趾高气昂,让王燭很不爽,看着国破家亡,王燭老泪纵横,朝向王宫的方向,拜了三拜,随即自挂树枝上,上吊自杀了,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唯一一个看着齐国被破,而以身殉国的稷下名士,相比较那些去燕国做官的士人,王燭是何等的令人敬畏。

飞鱼说:

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隐藏的是他无比狠毒的心,因为乐毅的这种做法,不是为了摧毁齐国,而是为了彻彻底底征服齐国,乐毅糖衣炮弹的攻势,让齐国无数人忘记了自己曾经吃着齐国的米,住着齐国的地。

齐国的稷下学宫曾名震战国,那乐毅攻克了临淄之后这些人去哪了?这些空有一肚子才华的名士,绝大部分抛弃齐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燕国享福去了,当他们在燕国高枕无忧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即墨,莒城两地的齐国人还在苦苦坚持着要复兴齐国。

[var1]

难怪南宋的豪放派诗人刘克庄,针对这段历史会发出了“稷下空多士”的感叹,想想也是,曾经名震一时的稷下学宫,当齐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些人几乎所有都变成了忘恩负义之人,如果放在现在来说,这些人就和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为鬼子卖命的汉奸,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稷下学宫的“名士”,虽然才华横溢,能力超强,但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了私利愿意出卖自己灵魂的人,也注定会彻彻底底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正如王燭、屈原此类人,才能名垂青史。

对此,您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为何稷下学宫的成功,曾经的霸主地位,都未让齐国称霸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的稷下先生,稷下学院和玄雍的关系,稷下学宫出了哪些人才

    [var1]第一,秦国变法成功,社会稳定发展秦国的国力得到稳定发展的基础,应该与商鞅变法的成功有分不开的关系。商鞅变法的使得秦国从经济、政治、土地、军事、思想,甚至于社会风俗都做了改变,直接具有了和各大强国争霸的权利。[var1]1.经济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当时的时代处于中国社会的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廉颇和赵括谁强,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能赢吗,赵国的廉颇与赵括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赵括的母亲曾跟赵孝成王说不要用赵括。可是赵王还是坚持用赵括,那么赵国当时除了廉颇和赵括就真的无将可用

  • 长平之战,秦国耗费举国之力攻打赵国,为何楚国不趁虚袭取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var1] 当时的秦昭王为了打赢赵国,亲自去河内征兵,而且征兵的年龄竟然已经下放到了15岁,由此可见,当时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已经消耗到了什么地步!而地广人多的楚国,为何不趁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袭取秦国呢?按理来说,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出动了全部主力对付赵国,国内根本没什么军事力量,要是楚国这时出击,

  •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廉颇的三道防线,秦赵长平之战详解,廉颇是长平族的族长吗

    [var1] 韩国的地形像一个葫芦,上下两头大,中间小。秦国计划猛攻韩国中部狭窄处的各要塞,最后攻占中部的大城野王城,将韩国分割成都城新郑所辖区域和上党郡南北两块土地,这样一来上党郡就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然后再迫使韩国将上党郡这块大蛋糕拱手送上,秦国就能占领一半韩国的领土。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

  • 长平之战遗址,挖出历史有名的万人坑,学者:白起被人误解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考古真相,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

    [var1] 长平一战赵国40万人投降了白起,但是白起觉得降兵太多,决定全部杀掉。于是他就用计引诱他们进入了事先挖好的大坑,然后全部活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战斗的遗址现在也早已经成为了良田,只是我们现在都能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残酷。 [var1] 但是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却让人怀疑白起是不是真的活埋了这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惨重,为何三十年之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没错,长平之战的胜利属于秦,但毕竟这是一场惨胜,秦军本身士卒死伤过半,粮草消耗巨大,无力继续攻邯郸灭赵。赵国又一度表示要割地求和,所以,秦王决定暂时收手。然,赵国虽然惨败,骨气却还很硬,旋即表示:不赔款也不割地,要打哥奉陪。所以,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秦赵便爆发了邯郸之战。换句话说,这就是灭国之战 [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元气大伤,为何还能击垮实力未曾受损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长平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元气的

    [var1] 那么赵国也就因此得到了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北边上的燕国却开始动歪心思了,燕国在战国七雄里面存在感一向薄弱,属于战五渣的类型,但偏偏还特别爱搞事,当年带头搞事情差点没把齐国搞掉,这也成了燕国的一个骄傲,虽然我燕国国力不佳,但是当年可是差点灭亡强齐。 总而言之,燕国打算乘者赵国刚刚元气

  • 亚历山大如果真打到秦国,到底有没有命回去?秦惠文王不是吃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知道秦国的存在吗,亚历山大可以打过秦国么

    有人说他是半神半人之身,出生时电闪雷鸣,以至那些平日里就神叨叨的占卜师一个个吓得不轻。他们振振有词地表示:一定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将诞生,让这个世界很不一样。后来,甚至有人说这个人肯定是宙斯的儿子。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了。据13世纪西方的记载,他的长相果然很是与众不同:他天生就带有体香,目光如炬

  • 为什么春秋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例如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诸侯称公为何楚国称王,楚国为什么称王而不称公,春秋时为何楚国称王

    [var1]本身是很有效的礼乐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已经名存实亡了,大量的违反周朝礼乐制度的事情随时在发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周朝的势力越来越弱,周幽王宠信褒姒,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个周幽王,戏弄诸侯的结果是诸侯都不愿为周王室效力了。后来周幽王废掉了太子宜臼,宜臼逃跑到了申国,他请求外公申侯为他

  • 从一介商人到朝堂相国,吕不韦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人生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不韦人生感悟,吕不韦一生的价值,吕不韦是最成功的商人吗

    引言:吕不韦,秦国的丞相,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他出生在一个商人世家,但是他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姜子牙那里。作为一介商人,他在接受父亲的商业版图之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后来,他以异于常人的眼光支持当时秦国质子异人回到秦国,并且在他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之下,很快便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