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苏秦两次回家,看人性的丑陋,刺激,过瘾

从苏秦两次回家,看人性的丑陋,刺激,过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3/12/10 9:03:13

[var1]

苏秦早年师承鬼谷子,和张仪孙膑庞涓都是师兄弟。苏秦学成之后,变卖产业,西去秦国去游说秦惠王。苏秦提出“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主张,和后世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蓝图如出一辙;怎奈秦惠王刚刚除掉商鞅,对游说之士心有余悸,且自量“并天下”的时机尚未成熟,就委婉拒绝了苏秦的主张。

[var1]

苏秦还不死心,留在秦国陆陆续续上书十余次,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苏秦置办的行头“黑貂”早已破败不堪,所带的百斤黄金也已用尽,走投无路,只好打道回府。

回家之路,怎一个“惨”字形容。

羸滕履蹻,负书担櫜,形容枯搞,面目犁黑,状有愧色。——《战国策》

苏秦绑着小腿(不这样不行,从咸阳到洛阳上千里地,全靠步行),穿着草鞋,背着书(那可是竹简做的,想想“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吧),担着行礼,身形瘦弱,神情憔悴,面目黝黑,脸上还带着一种羞愧之色。

[var1]

这还不是最惨的,回到家,看着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一般人受不了。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国策》

苏秦回到家后,妻子忙于织布,根本就没停下来;嫂子也不给他做饭,估计也没正眼瞧他;父母连话都不跟他说。

[var1]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苏秦这样的经历。当你干一件事,失败之后,最担心的其实不是失败这件事本身,而是怎样面对家人。遇到通情达理的家人,算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遇到嫌贫爱富的家人,也许能把你的心给“撕烂”了。

“嫌贫爱富”本就是人之常情,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区分。一点也不“嫌贫爱富”的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圣人,一种愚笨至极的人。这大概就是人性恶的一面,谁也躲不开,谁也避免不了。

[var1]

英雄就是英雄,不怨天、不尤人,反躬自省,奋发图强。

苏秦面对家人的冷落、奚落,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或恼羞成怒,或怀恨在心,或一蹶不振,或自暴自弃;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苏)秦之罪也。”

瞧瞧,一句“都是苏秦的罪过”,多么英明睿智!这才是大丈夫应有的气度!这才是面对失败最正确的做法!这才是面对人情凉薄最有力的回击。

回家后的当晚,苏秦翻遍自己的藏书,觉得《太公阴符》最能说动人主。自此发奋苦读,揣摩精思,读书欲睡,则以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头悬梁,锥刺股”中“锥刺股”的由来。

但凡一个人,做某事做到如此疯狂的地步,罕有不成功的。

[var1]

一年之后,苏秦胸有成竹,再次游说诸侯。他提出六国“合纵”抗击强秦的战略思想,获得六国的鼎力支持,最终组成六国“合纵”联盟,任“纵约长”,并兼配六国相印。什么是“纵约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相当于现在联合国军的总司令。

再次回到洛阳,但看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精彩表演,实在是刺激、过瘾!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於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迤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史记》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路过洛阳。但见车骑连驷,从者甚众,气派犹如帝王。天子周显王听说了,感觉十分恐惧,急忙派人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又派专使到洛阳郊外迎接、慰问。苏秦的兄弟、嫂嫂、妻子,都把目光放低了,不敢抬起头看,规规矩矩的俯在地上,端茶送水。苏秦看见这一幕幕精彩的表演,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就笑着问他的大嫂:“大嫂,为何以前那么傲慢、刻薄,现在却这么恭敬、顺从呢?”大嫂扭扭晃晃地爬到苏秦的脚下,脸贴着地面请罪道:“还不是因为您老三官做的大、黄金又多吗?”

[var1]

好大嫂!说出了多少人心中不敢说的话;好大嫂!说出了多少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好大嫂!真是个实在人,比伪君子强的太多了。最能让你体会到人情冷暖的,往往是你的家人,而不是外人;最能伤到你心的人,也是你的家人,非外人也;最能让你看清人性的丑陋,还是你的家人,外人不足道也。

豪杰就是豪杰,看透人性,散尽千金为报恩。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史记》

苏秦看到眼前的阿谀逢迎,想起以前的种种嫌弃,不由得长叹一声说:“

我一直是我,富贵了,亲人们就害怕成这样;贫贱的时候,亲人们轻视成那样;何况是其他人呢!倘使我有洛阳近郊二顷良田,我岂能佩戴六国的相印?

”苏秦看透了人生、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人情、看透了世态炎凉,就把所带的黄金散尽,以回报对自己曾经有过恩德的人,无论大恩小恩。

[var1]

以上就是苏秦两次回家,家里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真真切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实在是刺激、过瘾。我们作为普通人,虽然体会不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但多多少少都会体会到一点。

既然,“嫌贫爱富”是人性的常态,那就拿一种平常心去看待。落魄的时候,不要埋怨别人无情,多找找自己的不足,以图东山再起;显贵的时候,也要尽量不计前嫌,有恩报恩,有德报德,自己的气度要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孟子旁通》。

更多文章

  • 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隐藏的是他无比狠毒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乐毅,乐毅的最著名战绩,乐毅伐齐历史回顾

    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刘克庄《杂咏一百首·王燭》春秋没有哪个诸侯国一直兴盛。战国也没有哪个诸侯国一路衰亡。总是处于战国七雄末席的韩国和燕国,也都曾让其余诸侯国瞩目过。赵国、魏国、齐国、楚国,也都曾有一统华夏的能力,只是历史的天平倾向了秦国而已。尤其是战国后期的齐国,曾一

  • 为何稷下学宫的成功,曾经的霸主地位,都未让齐国称霸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的稷下先生,稷下学院和玄雍的关系,稷下学宫出了哪些人才

    [var1]第一,秦国变法成功,社会稳定发展秦国的国力得到稳定发展的基础,应该与商鞅变法的成功有分不开的关系。商鞅变法的使得秦国从经济、政治、土地、军事、思想,甚至于社会风俗都做了改变,直接具有了和各大强国争霸的权利。[var1]1.经济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当时的时代处于中国社会的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廉颇和赵括谁强,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能赢吗,赵国的廉颇与赵括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赵括的母亲曾跟赵孝成王说不要用赵括。可是赵王还是坚持用赵括,那么赵国当时除了廉颇和赵括就真的无将可用

  • 长平之战,秦国耗费举国之力攻打赵国,为何楚国不趁虚袭取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var1] 当时的秦昭王为了打赢赵国,亲自去河内征兵,而且征兵的年龄竟然已经下放到了15岁,由此可见,当时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已经消耗到了什么地步!而地广人多的楚国,为何不趁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袭取秦国呢?按理来说,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出动了全部主力对付赵国,国内根本没什么军事力量,要是楚国这时出击,

  •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廉颇的三道防线,秦赵长平之战详解,廉颇是长平族的族长吗

    [var1] 韩国的地形像一个葫芦,上下两头大,中间小。秦国计划猛攻韩国中部狭窄处的各要塞,最后攻占中部的大城野王城,将韩国分割成都城新郑所辖区域和上党郡南北两块土地,这样一来上党郡就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然后再迫使韩国将上党郡这块大蛋糕拱手送上,秦国就能占领一半韩国的领土。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

  • 长平之战遗址,挖出历史有名的万人坑,学者:白起被人误解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考古真相,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

    [var1] 长平一战赵国40万人投降了白起,但是白起觉得降兵太多,决定全部杀掉。于是他就用计引诱他们进入了事先挖好的大坑,然后全部活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战斗的遗址现在也早已经成为了良田,只是我们现在都能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残酷。 [var1] 但是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却让人怀疑白起是不是真的活埋了这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惨重,为何三十年之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没错,长平之战的胜利属于秦,但毕竟这是一场惨胜,秦军本身士卒死伤过半,粮草消耗巨大,无力继续攻邯郸灭赵。赵国又一度表示要割地求和,所以,秦王决定暂时收手。然,赵国虽然惨败,骨气却还很硬,旋即表示:不赔款也不割地,要打哥奉陪。所以,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秦赵便爆发了邯郸之战。换句话说,这就是灭国之战 [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元气大伤,为何还能击垮实力未曾受损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长平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元气的

    [var1] 那么赵国也就因此得到了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北边上的燕国却开始动歪心思了,燕国在战国七雄里面存在感一向薄弱,属于战五渣的类型,但偏偏还特别爱搞事,当年带头搞事情差点没把齐国搞掉,这也成了燕国的一个骄傲,虽然我燕国国力不佳,但是当年可是差点灭亡强齐。 总而言之,燕国打算乘者赵国刚刚元气

  • 亚历山大如果真打到秦国,到底有没有命回去?秦惠文王不是吃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知道秦国的存在吗,亚历山大可以打过秦国么

    有人说他是半神半人之身,出生时电闪雷鸣,以至那些平日里就神叨叨的占卜师一个个吓得不轻。他们振振有词地表示:一定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将诞生,让这个世界很不一样。后来,甚至有人说这个人肯定是宙斯的儿子。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了。据13世纪西方的记载,他的长相果然很是与众不同:他天生就带有体香,目光如炬

  • 为什么春秋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例如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诸侯称公为何楚国称王,楚国为什么称王而不称公,春秋时为何楚国称王

    [var1]本身是很有效的礼乐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已经名存实亡了,大量的违反周朝礼乐制度的事情随时在发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周朝的势力越来越弱,周幽王宠信褒姒,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个周幽王,戏弄诸侯的结果是诸侯都不愿为周王室效力了。后来周幽王废掉了太子宜臼,宜臼逃跑到了申国,他请求外公申侯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