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4/1/20 10:51:48

第一个细节是樊於期的死,第二个细节是机智救秦王的成了李斯

历史上,樊於期并不是被太子丹逼杀,他是为了报答太子丹慷慨就义;当荆轲刺秦王时,机智投出药箱子的也不是李斯,而是医官夏无且

[var1]

当然,忠心救主的人改成李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部以嬴政李斯为主线的戏,但把太子丹和樊於期演成反目成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精忠卫国的忠义形象。

但事实是,《大秦赋》隐晦的“扒光”了当年的内幕——荆轲刺秦王只是一场注定失败的闹剧。

[var1]

历史上的樊於期,成就太子丹的棋子

在剧中,樊於期被太子丹狠心杀害,樊於期死前怒目圆睁,对太子丹背信弃义的做法十分愤怒。

在历史中,樊於期和成嬌谋反失败后,他独自逃亡到燕国,被太子丹救助。

当时太子丹的老师鞠武认为,这么做无异于与秦国翻脸,不如把樊於期逐出燕国送往匈奴。

[var1]

但太子丹认为不该逼迫前来投奔自己的人,于是力保樊於期,还十分厚待他。

直到荆轲刺秦前,有人提议送上樊於期的人头,打消秦王的顾虑,但太子丹不忍心这样做,于是荆轲私下找到樊於期,劝他自刎以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樊於期坦言,自己可以用人头报答太子丹的恩情,于是慷慨赴义。

樊於期的死,从侧面说明太子丹是个得人心又仁厚的人,但事实是这样吗?

[var1]

3点看穿荆轲刺秦王只是一场闹剧

1、荆轲刺秦王,只是交易,并不豪壮

荆轲是为了大义而去赴死的吗?其实荆轲是个十足投机的混混。荆轲刺秦,只是为了利益和名声。

太子丹为了让荆轲效力自己,对荆轲曲意逢迎,可谓下足了血本。

[var1]

他曾与荆轲同游东宫池,亲自为荆轲手捧金丸,让他拿金丸投龟;两人还同乘千里马,荆轲说“千里马肝美”,太子丹即杀马进肝;荆轲又看中了华阳台一个双手漂亮的美人,荆轲马上把美人之手斩断,献给荆轲……

这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宽厚的太子丹,和英勇的荆轲吗?刺杀秦王,并不是压迫下的壮举,而是一个为了私怨、一个为了富贵的交易。

[var1]

2、荆轲失败命中注定

荆轲贪图享受,学艺不精、好高骛远,注定这场刺杀以失败告终。

尼采曾言:慎重地选择你的朋友,更慎重地选择你的敌人。

因为荆轲选择了盖世的嬴政,所以他的名字被更多人熟知,他成名了,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

[var1]

在春秋战国时期,搞暗杀很常见,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就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这五人唯以荆轲最出名。

在这五个刺客中,荆轲的剑术远不能和聂政相比。

仗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为了成功,太子丹把无辜的百姓作为试验品,让荆轲用涂满毒药的徐夫人匕首一次次的做人肉实验,可惜荆轲还是在关键时刻失败了。

[var1]

失败的时候,他说,因为自己想要活捉嬴政,所以才会失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难道不是荆轲狂妄的遮羞布吗?荆轲根本就没有实力杀害秦王,实在枉费太子丹的谋划和樊於期的人头。

[var1]

3、撕下太子丹的好人标签

在历史中,太子丹备受大众同情,他仁义、隐忍,为了燕国鞠躬尽瘁,但其实太子丹是个阴谋家。

他最开始搞刺杀,想找燕国的老刺客田光,但田光年岁已大(其实是不想蹚浑水),遂推荐了荆轲。

但是田光还是自杀了,因为他知道了太子丹的秘密。这印证了太子丹的心很毒辣——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

[var1]

对于樊於期,从他踏入燕国的那一刻开始,荆轲就已经把他当做一张王牌,适合的时候就会取他性命。

相比鞠武把樊於期扔到匈奴让他自生自灭,太子丹才是杀人不见血的魔头。

可做足了这一切的太子丹,还要装出一副仁义厚德的形象,十足骗了很多人的眼泪。

[var1]

对于太子丹和荆轲,司马光对他们的评价很一针见血: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

一个自私,一个贪利,这才是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更多文章

  • 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魏国地位却高得吓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惇有哪些战功,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的地位高,夏侯惇正史厉害吗

    负土知忠力,敬师见高风。啖睛失一目,孤勇敌万军。壮哉盲夏侯,大名列三分。[var1]作为一个整日里在枪林箭雨中穿行的武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沙场上,再也无法见到明天清晨升起的朝阳。咱们普通老百姓纠结的是贫与富,暖与寒;枭雄们纠结的是成与败、兴与亡;文臣们纠结的是高与低,得与失。兵者,大凶也。而

  • 墨子不仅擅长机关术,更是堪比欧几里得的数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数学家墨子简介,墨子图片,墨子的三大定律

    [var1]第一,墨子主要贡献墨家兴起于战国初期,当时诸子百家一直为自己的学派著书立说,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比如大家熟悉的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但是儒家却非常的重视文教而轻视自然科学,不仅仅是儒家,当时的很多学派对于自然科学都是持消极或者不重视的态度!而墨家则是代表的底层小工业者的利

  •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体系,抓住了民众心理,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各个政策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贡献,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

    那么商鞅变法中到底有哪些改革方式呢?竟使得秦国崛起于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其实,商鞅变法中的改革途径有很多,例如废井田,推县制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它的奖励体系,它抓住了民众心理,帮助秦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提高了民众积极性。[var1]商鞅的奖励体系,一般要与管仲的利出一孔

  • 大秦赋:吕不韦有3次想杀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如何评价大秦赋中的吕不韦,李斯和吕不韦谁死得惨

    [var1]不过在吕不韦推荐李斯之前,吕不韦起码有三次是想杀了李斯的。[var1]第一次是在吕不韦得知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诡计的时候,当时王绾为了留下李斯,情急之下,说出了李斯和郑国相识这件事,很快吕不韦就明白了,秦国求着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的诡计而已。[var1]当时吕不韦就说过要杀了李斯,而且已经

  • 大秦帝国3大高手较量:嬴政狠,李斯奸,吕不韦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帝国三大名将,大秦帝国嬴政,大秦帝国秦国四大势力

    [var1](嬴政)吕不韦回洛阳后,本想专心务农,可他实在是专心不了。因为六国国君听说他解职,纷纷派使者至洛阳,以高官厚䘵为条件,求他出山。其盛况空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描述:宾客络绎不绝,道上站满了人,一眼望不到头……这让吕不韦感到害怕,他倒不是害怕六国宾客过多,会出什么乱子,而是害怕此事被嬴政知

  • 商鞅作为外人,为何敢削掉公子虔的鼻子,进入真实的历史一探究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为啥要割赢虔鼻子,商鞅历史经历,商鞅的势力

    削鼻子,在古代被称为劓刑,属于中国古代肉刑五刑之一,在隋朝之后被废弃,肉刑五刑主要是:墨、劓、剕、宫、大辟,按照罪行的轻重顺序可分为:墨刑即黥刑,意为在身体上刺字;劓刑,割掉人犯鼻子的刑罚。剕刑即刖刑,指断足宫刑,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大辟,死刑一般而言在春秋战国时期,依照“刑不上大夫”的原则,

  • 韩非到魏国购粮,却受外祖母刁难,红莲反应让网友们偷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非个人简历,韩非去魏国购粮,红莲和韩非最后的对话

    韩非奉命到南阳救灾并查明南阳灾情,却屡屡受到翡翠虎的刁难,但是韩非其实轻言放弃之人,只得去解决粮食问题,没想到自己的四哥也不帮自己,而且自己也在翡翠虎处百般的被羞辱,结果发现新郑的粮食早已被翡翠虎全被购走,而粮食也是有价无市,却在市面上基本没粮。[var1] 而在新的剧情中韩非不得不与翡翠虎打赌,虽

  • 韩国挖出《山海经》残页,刻画了世界地图,西方学界:坚决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出土山海经残页,山海经记载的世界地图,超大高清山海经古代地图

    [var1] 就拿《山海经》来说吧,其作者的身份至今没有定论,据悉可能是先秦时期的某个大神所写,主要描绘的就是神话故事的奇书,可是或许正是因为《山海经》中记载的事件过于的神话,由此导致了历代学者都对《山海经》持着嫌弃的态度,认为就是一部胡扯瞎编的书籍,没有任何的学术价值,在几千年历史中,《山海经》都

  • 韩国又要“碰瓷”:除了孔子和端午,现在连国家都是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国孔子事件,为什么韩国网友喜欢到处碰瓷,中韩端午节之争的看法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分不开的渊源。经过几千年的变更,中韩两国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近几年,不知道为什么,韩国频频“碰瓷”中国,老说中国的某个遗迹和古人是他们的。一开始中国网友还会表示愤慨和强烈抗议,这次数多了,中国网友就习以为常了:“又是来碰瓷的?你开心就好,反正拿不走

  • 韩国人又自称战国韩国后代,中国史料证明:确实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韩国历史,韩国战国时期简介,如何看待战国时期韩国

    宇宙民族韩国一直是网友热议的国家之一,毕竟这个国家相邻,而且从古至今一直纠葛不断。不过大多时候都是我国附属国,向我国进贡。因为离得太近,他们也一直受到我国文化的影响,在古代,比如科举,节日等等,就连韩国前身的国名都是我国明朝皇帝赐予的,朝廷制度也是照搬永乐大典的。由此可见韩国古时候受我国文化影响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