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建立汉朝后,为了与北方强悍匈奴和睦共处,便确立了和亲睦邻的基本国策。自开国皇帝开始,各任汉家皇帝,往往都要将汉朝刘氏公主或宗女嫁给匈奴单于,通过政治联姻,化干戈为玉帛。匈奴单于为了表示对汉朝的尊重,便将这些汉朝公主所生子女部改从母姓刘,其后裔遂形成华匈融合的结晶----匈奴刘氏。
公元前3世纪末,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北方边疆,与匈奴和亲,将刘氏宗室之女冒充为公主,下嫁冒顿单于为于阏(王后),并与冒顿约为兄弟,化干戈为玉帛。从此奠定了匈奴和汉族两族人民和睦友好的基础,也为后来匈奴刘氏的产生埋下了契机。
曹操将南匈奴族人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各立其贵人为部帅。以左贤王豹为首的匈奴贵族,自认为系汉家子孙、高祖后裔,遂改姓刘氏。当时,一同改姓刘氏的有左贤王左部帅刘豹、右贤王监国刘去卑、于扶罗的弟弟刘宣和其余四部帅等一大批匈奴贵族。这样,匈奴刘氏便在东汉末年形成了。
汉魏之际,匈奴刘氏主要居住在晋阳汾涧之滨。当刘姓在中原失鹿亡国,沦为庶民的时候,匈奴刘氏却以汉家子孙自居,仍雄居山西,控制着整个南匈奴部族。而随着匈奴族的进一步汉化,匈奴刘氏更有南下中原,问鼎天下之意,并以复兴汉家天下为己任。3世纪中叶,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妻呼延氏梦服太阳之精而生下一个神奇的婴儿。婴儿左手心有一个“渊”字,因而取名叫刘渊,字元海。(这种现象与当年刘累取名如出一辙,这期间是否有某种强烈的寓意呢!)
而后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被拥立为大单于,建都离石,公开起兵反晋。不久,刘渊即位称汉王,追尊三国蜀后刘禅为孝怀皇帝,并祭祀汉家列祖列宗。刘宋政权建立后,随着皇族的扩大,这支自匈奴而来的刘姓也逐渐成为了刘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