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攻打合肥失利开始,合肥似乎就成为了孙权此生越不过去的一道坎,如果说第一次攻打合肥失利,是因为孙权犯了疑心病,那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的失利则完全就与一个将领有关,他就是张辽。公元215年,曹操出征讨伐张鲁,孙权趁机出兵攻打合肥。此番出征,孙权出兵十万,李典等守将见敌我兵力悬殊,认为不宜出战,然而张辽却认为此时曹操的军队尚在汉中,难以出兵支援,如果等到援军赶来,或许合肥就已经被攻破了,不如趁着敌军还未站稳脚跟时,出兵折损对方的声势,这样才能战胜吴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辽带领八百死士,趁着拂晓时分,冲入孙权大军之中,吓得孙权逃到了土坡上以避张辽。后来合肥久攻不下,孙权决意撤退,张辽又率领城中七千大军冲入东吴军中,就此成就了七千战胜十万大军的神话。
在此战之后,孙权对张辽就十分畏惧,而只要有张辽在,孙权就难以攻克合肥。因此有人认为,孙权此生攻不下合肥,主要是因为孙权畏惧那个曾经以八百死士冲入中阵,更以七千将士击溃东吴十万大军的张辽,但实际上,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合肥之战中,与孙权对峙的将领并非张辽,可见张辽并不是孙权失利的唯一原因,那孙权攻不下合肥,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孙权攻不下合肥,主要和东吴的政治体系有关,由于东吴的政体是松散的军阀联盟,各家有各家的私兵,连部队这种资产都可以抢夺和继承。当时陈武为国战死,吕蒙直接夺其部曲。后来孙权对吕蒙做了工作,吕蒙才把部队还给了陈武的儿子。也多亏吕蒙是孙权亲自带出来的人,要是步家或陆家,孙权不一定就有这个面子,可见东吴内部军阀之间的混乱。而这样的东吴,除了赤壁、夷陵之战等生死存亡关头之外,很难凝聚起来,一致对外。
合肥城池坚韧,难以攻克,唯有三军用命才能攻克下来,正因如此,孙权才不得不率军亲征。因为如果他不咬着牙自己上,甚至要亲自带兵冲锋,东吴内部的军阀根本没有人愿意损失自己手中的兵力。正因如此,当张辽率领八百人攻打过来时,东吴的各个军阀势力根本没有阻挡张辽的打算,否则只需要八千人将张辽的军队团团围住,张辽根本冲杀出来,更不用提后来的威震逍遥津了。
笔者认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宫斗位居第一,也是因为大家族拥有发言权的结果,也是因为这种政体与曹魏和蜀汉完全不同,孙权才没有办法攻克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