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如此壮烈,却为何败于秦国而无缘天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如此壮烈,却为何败于秦国而无缘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4/2/3 20:32:07

[var1]

衰落的主角光环

七大战国之中,韩赵魏是晋国解体而来,田齐代姜也出现在战国初年,而秦国是春秋初年才受封的诸侯。

因此,楚国和燕国是唯二从西周开始就存在的诸侯国。

而与燕国的数百年默默无闻不同,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华夏争霸舞台上毋庸置疑的主角。

换句话说,楚国是春秋大国之中,唯一存活到战国并跻身七雄的国家。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对南方控制力减弱,楚国趁机崛起,在长江流域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势力范围,这便是楚国历史中所说的“筚路蓝缕”。

强大后的楚国,开始挑战西周建立了中原秩序。却遭到了齐桓公、晋文公带领的中原诸侯们的强烈阻击。

楚国两次问鼎霸主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晋、齐等中原诸侯也认识到楚国的强大。

于是,楚庄王与中原达成了某种默契。楚国以承认中原体系的存在为条件,换取了中原诸侯对其霸权的承认,这便是所谓的楚庄王饮马黄河。

[var1]

随后的春秋时间里,楚国基本上与晋国平分中原霸权,而楚国的疆域也开始了第二次扩张。

由于粗放的地方管理模式,到了春秋末年,楚国与晋齐等中原诸侯一样,陷入了卿大夫专权的困境,春秋争霸陷入萎靡。吴王阖闾和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五战入郢便发生在这之后。

事实上,对于楚国来说,吴攻楚之战虽有不幸,却也包含着万幸。

因为吴攻楚之战间接地消灭了楚国国内专权的卿大夫势力,使得楚昭王复国之后王权复振。

否则,楚国是否能逃过像晋国和齐国一样的命运,被卿大夫瓜分或者取代宗庙,都还是个未知数。

但即使如此,当楚国重新梳理内政,抬头环视新兴的战国时代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主角光环,已然黯淡了许多。

为何大而不强?

事实上,战国初年的楚国仍然是华夏舞台上的大国,从疆域来说的话,无一战国能出楚国之右。

然而,从实力来说,楚国与齐、秦不相上下,并没有超级大国的资本。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var1]

简单来说,两个原因。

其一,楚国扩张的过程中,卿大夫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发展的红利,直接落到国家腰包里的实惠并不多。

而因年代久远,楚国的卿大夫势力盘根错节,是七大战国之中最为顽固和强大的。因此,楚王能直接调动的人口和资源比例,在七国之中是最小的;

其二,除了江汉平原、陈蔡之地两大核心区域外,楚国对边远地方的控制极其微弱,基本上属于羁縻状态,这种类似于周王室分封制的管理模式,很难凝聚国力。

楚灵王时,楚国的主要赋税和兵源,都来自于北部边境的陈、蔡、东不羹、西不羹,以及申息等县,史载,四县“赋皆千乘”。而来自南方地区的赋税则少得可怜。

所以,这就是战国初年的楚国,大而不强。空有大片丰饶之地,却难以把它利用起来,转化为国力。

因此,楚国要强大,有两个方面都可以发力。

其一,加强对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控制,设县治理,将南部和东部的人口和资源,转化为楚国的国力;

其二,向七国一样,进行内政改革,摒弃春秋时期旧的管理模式,削弱卿大夫手中的资源和人口,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国力。

而楚国失去逐鹿天下的资格,其根源也正在于此。

大约在公元前385年前后,吴起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开了楚国变法的序幕。

[var1]

吴起的变法以第二方面为主,也兼顾第一方面。

但刚刚提到,楚国的卿大夫贵族势力是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吴起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不知是为了循序渐进还是担心夭折,总之,吴起的变法措施制定得非常温和。

但即使如此,吴起变法还是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贵族们追杀吴起。吴起无奈,伏于王尸。

事后,射杀吴起的贵族,因侮辱王尸之罪,有七十余家被即位的楚肃王处以三族之刑,楚国的盘根错节贵族势力总算得到了削弱。

可笑可叹,楚国的变法最大的成效,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达成。

不过好歹,也算是变法了,频繁的兼并战争已经在路上,就这样吧。

偏离轨道的盛世外交

即使只是扬汤止沸的变法,还是让楚国进入了战国第一个黄金发展期。

大约在公元前330-310年,历经接下来的肃王、宣王,在威王和怀王初年,兼并了陈国、东夷、越国大部的楚国,进入了全盛时期。

此时,三晋之中,魏国已经在与秦的争斗中落败,赵国还未充分崛起,华夏舞台上是秦、齐、楚的三强格局。

而楚国与齐国形成政治联盟,北控三晋,西北扼秦国,西向虎视巴蜀,还一度成为东方合纵的纵约长,形势一片大好。

但秦国的政治策略也很高明。为了破除孤立局面,秦国反过来联合韩魏,制控齐楚联盟。

秦韩魏联盟和齐楚联盟,战国舞台上强大的两方,等待着一次较量。

公元前316年,巴、苴两国与蜀国大战,由于巴国与楚国发生过多次战争,因此巴国选择了向秦国而不是楚国求援,这直接导致了巴蜀之地被秦国兼并,楚国略失先手。

公元前313年,大约是因为不满足于丢失巴蜀,楚怀王两路出兵,率先出手打破平衡。

[var1]

楚军一路围攻秦与韩魏交通的要地曲沃,一路围攻於中。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军很快就攻陷了曲沃。

而在此时,发生了著名的“张仪诓楚”事件,这个事件诸多细节值得推敲,篇幅关系,有时间再详述。总之,楚国停止了军事进攻,还断绝了与齐国的联盟。

原本平衡的秦韩魏和楚齐对峙,变成了秦韩魏分别对阵楚、齐。因此,这一事件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军事方面,而是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让秦国有机可乘。

公元前311年,秦韩魏联军与齐、楚大战,秦军三路出击,一路出函谷关,解曲沃之围;另外两路反攻於中的楚军。

结果,秦军三路都取得大胜,楚国损军八万,丢失汉中之地。

不甘于失败的楚怀王,再次举兵攻秦,再次遭到大败。汉中丢失已成定局,楚国还失去了上蔡之地。

这是秦楚两大国之间的首次大规模战役。

[var1]

从战役过程来看,楚国对新兴秦国的实力和野心估量严重不足,十分轻敌,这才导致了失败。

但相对于损失的土地和人口,楚国最大的损失在于外交。

张仪诓楚,楚绝齐,虽然之后断断续续有所修复,但稳固多年的齐楚联盟有所松动,楚国北向遏制的韩魏也投入秦国的怀抱。

如此一来,楚国经营多年的连齐国、控韩魏而遏秦国的大好形势被打破,反而被秦国所构建的巴蜀-商於-韩魏的弧形包围圈所遏制,楚与齐之间也有了裂痕。陷入孤立的楚国不得不收起北向和西向扩张的野心,而转向守势。

舍本逐末

公元前300年前后,对楚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虽然楚国趁机灭了东部的越国,把疆域扩张到了海边,还一度成为纵约长。但外交上的孤立,导致楚国不断地受到齐韩魏来自北方、秦国来自巴蜀上游的攻击。

不仅如此,内政治矛盾尖锐,还发生了庄蹻之乱,楚国几乎一度被分裂。

[var1]

加上对地方粗糙的管理和庞大的贵族势力,楚国的东向扩张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楚国的国力不仅没有上升,甚至开始走下坡路。

走上坡路时,楚国贵族们还能分到一杯羹,整个楚国朝野还能勉强同舟共济。

一旦走了下坡路,蛋糕在减少,但贵族们却在不断繁衍,野心在不断膨胀,此战之后的楚国已经隐隐有了内部不合的倾向。

这时,初入政坛的屈原满怀报国之心,热忱的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为此,他多次向楚怀王表示,希望完成当年吴起未竟的改革事业。

然而,没等屈原开始行动,就遭到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连续贬黜。

事实上,屈原的敌人和射死吴起的,都是他们,楚国的既得利益者,那些盘根错节的贵族们。所谓谗言,所谓上官大夫、公子子兰等人,其实就是他们的代表。

事实上,任谁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利益。与其指责他们目光短浅,不如说,是屈原政治经验太过浅薄,不注重方式方法。

[var1]

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似乎仍旧那么美好。

但事实上,楚国紧紧盯着韩魏边境那几座城池,勉强北进,却一直忽略南方大片没能转化为有效实力的国土,以及政权内部已经影响到国家继续强大的庞大贵族群体。

这就仿佛,拿着放大镜去找芝麻,却对身边的西瓜置若罔闻。

这种舍本逐末的战略,让楚国的强大之路被死死地封住了。

公元前年284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五国伐齐。楚国则再一次打起了精神,从衰弱的齐国身上咬下了一大块肥肉-淮北之地。

然而,事实证明,楚国此次仍旧只是舍本逐末而已。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鄢郢之战爆发。白起率军经过两年苦战,最终用引水灌城的办法,攻占了楚国的鄢郢之地。

鄢郢之地,就类似于临淄之于齐国,咸阳之于秦国。而且,此两城丢失,楚国的龙兴之地-富饶的江汉平原也就守不住了。

虽然楚国疆域广大,但实际上只有江汉平原和北部诸城支撑着楚国的国力,不管是赋税还是兵员,都要从这些地方来。

[var1]

所以,东迁陈县的楚国就仿佛成了一个寄居之国,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衰而不弱

楚国这种与分封类似的地方管理模式,像西周一样难以集权,这是劣势,但同样也有优势。

那就是,楚国也与周王室一样,死而不僵,衰而不弱。

因此,东迁的楚国似乎很快就重新焕发了生机,仍旧是战国舞台上的大国。

为什么能这样呢?

其一,江汉平原被占,除了国君直属领地损失严重,很多楚国贵族也成为无源之水。

讽刺的是,原来的国家蛀虫,而一旦失去了利益,他们反而成为了中央集权的拥护者,他们团结在楚顷襄王周围,高喊着复兴楚国的口号,很快就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楚国贵族们在东迁至陈的第二年,就凑出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并所向披靡。

而事实上,东迁的楚国突然雷厉风行,就和宝岛上的老蒋反而能甩开膀子干,是一样的道理。

之前反对改革是因为他们不允许别人动他们的奶酪,而现在他们高喊口号,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够迅速在新地盘跑马圈地找个合适的借口。

其二,楚国团结了吴越当地的地方实力派,将他们纳入楚国统治集团。

楚王手中有显爵高位,地方实力派手中有人口和资源,双方一拍即合,楚国在东部的统治新秩序迅速稳固,而地方实力派也成功进入到了楚国的统治阶层。

比如,鼎鼎大名的项氏一族,项羽的爷爷项燕,就是在这时进入到楚国上层的。

[var1]

那么,经过这一番折腾的楚国,要励精图治了吗,他们找到了强大的钥匙了吗?

事实证明,并不是。

刚刚说了,他们只是为了跑马圈地。等到贵族们吃饱了喝足了,他们便又继续重复着昨天的骄奢淫逸了,还将后来的首都陈、寿春纷纷都改名叫做郢。

楚国的贵族们换了一个新的卧室,继续做着同样的美梦。

尽管新生的地方实力派们,为楚国注入了很多新的生命力,但楚国的统治阶层仍在,他们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几百年形成的制度羁绊已经把他们的活力全部消耗殆尽,只剩下一潭死水。

楚国新贵们的努力,就像是死水水面泛起的一片片涟漪,终究改变不了这是一潭死水的现状。

子彧说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攻楚,被新贵项燕率军击败,但这已经是楚国最后的胜利。两年后,楚国灭亡。

[var1]

那么,楚国是什么时候,彻底丧失了逐鹿天下的资格的呢?

如果我们将楚文王、武王的筚路蓝缕比作是争夺天下的一张入场券的话,那么楚庄王的成功称霸则是为楚国争夺天下加上了一个强大的主角光环。

进入战国后的楚国,实力虽然依旧强大,但已略显审美疲劳,主角光环锐减。吴起本想帮楚国重新换一个人设,重回舞台的中央,但楚国却没能学得会。

而与齐国断交后的外交孤立,和鄢郢之战丢失江汉平原,则使得楚国彻底丢失了争夺天下的主角资格。

上帝为了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楚国的主角之门打开的时间太久了,注定了变法改革这扇窗子,几乎打不开。

因此,楚国其实在吴起身死的那一刻,几乎就已经注定,再难成为争夺天下的主角。

[var1]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唯一官方账号:一品铲史官,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子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十大奇葩国君,春秋12位国君,春秋秦国国君一览表

    [var1] 齐景公和晏子在一起臣君相伴四十七年,齐景公做国君五十七年。有人问,齐景公是不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那怎么可能?齐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是“齐庄公”。齐国有两位齐庄公,其中一个就是齐景公的哥哥齐庄公吕光。还有一位齐庄公跨跃两周,即位于西周晚期的周宣王时代,在位六十四年,一直到春秋

  • 春秋五霸之外,其实还有一霸,他14岁即位,之后差点灭亡东周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春秋五霸,古往今来,史学家们一直都议论不休,没有定论。《史记索隐》上记载五霸依次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上记载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之外还有一霸,他便是虽无霸主之名,却有霸主之实的晋悼公。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君

  •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根深蒂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也在其中之列,在楚国贵族的响应下,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朝军队。[var1]这也印证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绝非仅仅的三家人,而是当时楚国屈景昭三个大氏族。那么,有如此庞大的三大家族坐镇楚国,为何国祚长达800楚国还是灭于秦国?三大家族从

  • 正是因为有了鲍叔牙的举荐,齐桓公才能不嫌弃管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桓公和鲍叔牙评管仲,鲍叔牙为什么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评价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他们当时的人就要披头散发,左开衣襟,成为东夷人那样。这其实就是在褒扬管夷吾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而那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管仲的名言。管子乃周穆王后裔,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早已不复往日光彩。(一)、位卑

  • 楚国人喜欢逃往秦国?六国人向往秦国?大数据告诉你:扯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百姓逃往秦国,楚国对秦国的态度,楚国流民逃往秦国楚王愤怒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电视剧中的各种雷人台词一次次挑战着历史爱好者们的神经和下线,其中最赤鸡肉麻的,莫过于如下台词:[var1]这台词仿佛将楚国说成了日伪军+反革命。抛开所有的主观臆断和管中窥豹,我们接下来可以用数据说话,看看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移民和出逃选择上,到底更倾向于哪些国家和地点。结果显示,秦

  • 樊於期为何要叛逃秦国?和《大秦赋》中的冬儿无关,2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的樊於期简介,樊於期怎么背叛秦国了,樊於期为什么要逃离秦国

    以至于不少同学觉得,嬴政或许早已斩断七情六欲,任何儿女情长,只会阻碍嬴政一扫六国,问鼎中原的大业。可是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却虚构出了一位“冬儿”的女性角色。[var1]剧中的冬儿是嬴政的青梅竹马,嬴政当上秦王后,还将冬儿接到身边,对其百般呵护。在这之中,冬儿也是为数不多并能得到嬴政信任的人。《

  • 楚国音乐:遗世独立,独步世界,深刻影响后世音乐艺术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先秦音乐美学体系,楚国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位于长江流域,大概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周成王时期,册封楚人的部落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国力强盛,华夏文明和蛮夷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因而诞生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而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楚国的音

  • 易中天: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歧视吗?我们都误解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易中天孔子,易中天对孔子的态度,易中天孔子视频下载

    [var1] 我们从小养成的道德观都以儒学为主,也有许多的伟人曾经表示过,只要不错误地对儒家文化进行理解,那么儒家思想,将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情况。 1、伟大的孔圣人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圣人之称。他对后世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是他的诸多传世经典,都为后来的人的为人处世提供了准则。[v

  • 权臣晏婴,如何辅佐三代齐王,乱世捍卫齐国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晏婴是齐国的吗,齐国大臣晏婴现状,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

    晏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而说起来也真是奇妙,他的父亲曾经也是齐国的上大夫,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便子承父业接替了父亲的位置,继续担任齐国的上大夫一职,一心一意负责齐国君王。[var1]晏婴在他在位期间,他一共辅佐了三代君王,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能与外交风格,在诸侯国中颇受人欢迎

  • 刘备创业团队非要裁一个,应该裁掉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的创业团队,刘备如何管理自己团队,刘备团队是如何组建的

    这个6人的创业团队是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如果真要裁掉一人的话,会是谁呢?首先看看武将,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生死兄弟,创业元老,没有张飞的资金的话,刘备还在涿郡卖草席呢,而且他们的业务能力一流,绩效卓越,攻城拔寨一把好手,于公于私都是核心成员。然后是赵云,赵云与刘备相识于公孙瓒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