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的花木兰,东周的李清照:许穆夫人的一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春秋的花木兰,东周的李清照:许穆夫人的一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40 更新时间:2023/12/18 8:28:21

[var1]

东周列国小世界,风云莫测如人心。欲问英雄何处来?天降大任点英才。——非朱非墨

话说,卫国这个淫乱后宫,又自食其果的卫宣公被宠妃宣姜和儿子气死后,宣姜为了帮儿子公子朔巩固王位,只得听哥哥齐襄公撺掇,半推半就地嫁给了自己的继子,原公子急的弟弟公子硕。

[var1]

公子硕的发妻此时虽已过世,然他无法不顾忌礼义廉耻,以及父子之伦,便抵死不从。然齐襄公早已安排了公孙无知给公子硕下了套,无知私下里找到公子职,说与此事,公子职恐为此与齐国失和,便下计灌醉了公子硕,就这样趁其醉酒之际,把宣姜推与房中,二人就此成事。

再说宣姜,倒也大方,或许是一心为唯一的儿子继位考量,也真豁出了老脸,一转身华丽丽的成了自己儿子的嫂嫂。还在后来的岁月里,与硕一连又生下五子。

这五子分别是:长男齐子早卒,次戴公申,次文公毁;女二,为宋桓公、许穆公夫人。

[var1]

讲到这里,这一篇我要讲的主要人物才刚刚出场,也就是最后一位许穆公夫人。因为她母亲的身份太为特殊,我不得不把她的身世讲清楚。

许穆公夫人虽然是姜氏所生,但她却和她的母亲宣姜,与姨母文姜的风流成性不同。她不仅是位三观很正的美女,还是位心怀国家,有情怀有胆识有才华的中国第一位女诗人。

诗经中收录她的诗歌就有五篇,而最有名也最具历史价值的,就是那篇《载驰》,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许穆夫人嫁给许穆公之后,仍惦念着自己的属国和亲人们。

[var1]

当她得知自己的哥哥战亡,国都即将沦陷之时,她不顾夫君反对,独自驾马车,甩开许国大夫的追踪,带着粮草等物资回到了卫国。

回到卫国看到百姓流离失所,许穆夫人赶紧从“宝马”车上拿出粮食救济百姓。她的第二件事不是歇息,而是马上召集了卫国君臣商量复国的对策。

不仅如此,她还亲自招兵买马训练军队。这简直让人以为是商王后妇好转世。许穆夫人作为一介女流,不仅有勇并且有谋。

[var1]

她提出去齐国搬“舅”兵,齐桓公小白感念这个女子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派公子无亏前来支援。在齐国的援助下,卫国终于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

从此卫国国力得以回暖,两年后在楚丘重建都城,这才又使卫国的气数延长了四百年。

其实想当初许穆夫人没出嫁前,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她从国家安危角度出发,是希望嫁给齐国的。因为齐国国力强大,与齐国联姻可以使弱小的卫国得到良好的庇护。

但她的哥哥卫懿公却是个鼠目寸光,眼光短浅之辈。他贪图许国送来的贵重礼品,因一己私利就把妹妹许配给了许穆公。

[var1]

结果真是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你贪了多少,命运都会让你以成倍的价值还回去。卫懿公终究为他自己的贪婪买了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过于短视了。

大国之间无小事,一个贪念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当初按许穆夫人的盘算,齐国不仅军事力量强大,更主要的是齐卫两国离得很近,远水救不了近火,但齐国不同,齐国离得近啊,卫国一有风水草动,齐国就可以跑来参战,故如果当初听了许穆夫人的,卫懿公或许不会死了。

[var1]

许穆夫人就是这么有远见卓识的女子,又有胆识又有气魄。她不仅不惧许穆公,反而主动离开胆小怕事的许国,独自一人带着几位当初出嫁时带来的女孩们回了卫国。

她的举动估计她母亲宣姜是都不敢想的,否则也不会一女嫁了老子又嫁儿子。不仅失了纲常,更乱了人伦。使自己的孩子们辈分错乱。

[var1]

因此说许穆夫人是那时候一位具有伟大情操的女性,她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并能跳脱开来,以一国国君的胸襟,心怀天下。这真是女中之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啊。

她除了是历史第一位女诗人,恐怕还是第一位敢于离婚,冲破不合适的婚姻第一人吧。姜女其母虽淫荡,却生出了这么有节操的女儿,这也真是她的造化啊。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她的这首《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除了这首诗,她还著有《竹竿、《泉水》等诗收录在诗经当中被广为吟诵,流传至今。

[var1]

这位许穆夫人简直就是春秋的花木兰,卫国的李清照,忧国忧民,文韬武略。关注@非朱非墨 看历史长河中历代奇女子的人生故事,让你穿越千年,与她们有趣的灵魂来一场心灵的碰撞。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诸侯动辄暴兵几十万,为何到了明朝出个十二万人都费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 首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史料记载并不丰富和详细,导致后人在很多史料的解读上出现了误区。春秋时代列国纷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史官和具体军政机构,而不同国家间出于保密或是对敌国进行震慑的考虑,一定会对自己真实的军事实力进行一些因地制宜的夸大或者示弱。因此即使

  • 春秋战国的四大刺客,为何只有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是哪四个

    [var1]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刺客往往被视为义士,后来太史公司马迁编纂《史记》时,还专门为那时的著名刺客而编写了一篇《刺客列传》。在原文当中,司马迁一共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及其事迹,后来人们将后四位统称为"四大刺客",以示对他们的纪念。 然而,这四个刺客当中三个都成功完成了

  • 春秋战国混战背景下“侠客”文化为何会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的侠客,战国末期的中国侠客形象,战国时期侠客如何生活

    侠者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群体,尽管到了现代仅有“侠风留存”,但独特的“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总览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侠文化”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都呈现出了其自身的不同特点。[var1] 一.“侠文化”的起源与传播 “侠”源自于商周

  • 春秋战国时期,号称“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个国家击败,春秋晋国城图片高清,春秋时晋国是怎么强大的

    这种分封制从夏朝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结束,开始了郡县制。晋国就是分封制下的产物,晋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将晋国封给庶出儿子唐初虞,唐初虞将国号定为“唐”,在其子继任之后才将国号改为“晋”,自此晋国初立,而后发展壮大,被史学家称为“春秋四强国之一”,并且具有“春秋五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圆钱、蚁鼻钱,都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时期的布币是什么材质铸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和布币,战国赵国布币

    [var1] 出现于战国晚期的圆钱,这是一种外形像车轮的钱币。圆钱很方便携带,用绳子穿在中间的圆孔之上,很容易大量的保存和带着外出。圆形钱币最早时期出现在魏国时期,刚开始圆形钱币比较大,中间的孔比较小,因为这种钱币便于携带所以在民间很受欢迎。 在秦朝,这种圆形钱币被广泛的推行,并且进行了改进,为了节

  •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死时的一句话让人心酸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名将白起有过败绩吗,战国时期的白起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战国白起

    [var1] “战神”白起电视剧照 白起自秦惠文王时期便在军中为左庶长,为人聪慧,善于思考且待人友善。在秦昭襄王时期,自“依阙之战”斩首敌军二十四万后一战成名。后又在“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共计斩首敌军人数百万之多,且次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在当时,敌军一听到白起的名

  •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黄池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的黄池会盟,吴国黄池会盟有多少兵马,黄池会盟与勾践灭吴时间

    “今天我们不撤兵,我要当霸主。” 这是一个面临国都被攻破太子被击杀的国君想的事情——在吴国历史上,可能这也是其最后的野心。公元前482年,精锐尽出、国防空虚导致都城为越国所破的吴国人,为了在中原赢得一场国君的尊严,彻底舍弃了驰援国都与越国正面对战的机会。春秋末期的中原人在弭兵之会的影响下战争有所消停

  • 春秋战国549年,唯有一人全身而退,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蠡助越灭吴的事例,范蠡急流勇退的故事,范蠡从政的故事

    这一时期的文化上的大师也好,名臣良将也好,多得数不胜数。文化上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许多学派,大师有孔子、孟子、鬼谷子、荀子、韩非子等等,政治家有商鞅、申不害、苏秦、张仪等。军事上那就更多了,毕竟这到底是个诸侯争霸的大动荡局面,最需要的便是军事人才。[var1] 细数下来也很

  • 春秋大墓中被盗墓者忽略的“中华第一剑”,现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南楚国大墓宝剑,盗墓史上最传奇的剑,河南楚国大墓出土的青铜剑

    [var1] 一、百兵之君 “兵器”一词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周礼》,这本书与《仪礼》和《礼记》二书合称“三礼”,对我国古代的礼法和礼义做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考证文献,对历代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那么在《周礼·地官·小司徒》中有说“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

  • 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剑,专家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在这里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墓出土剑图片,古墓出土最厉害的剑,古墓挖出来的青铜剑

    众所周知,古墓的发掘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了解墓主人一生的故事,考察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与社会文化,进而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与文明发展。但却有一座墓穴发掘出土的剑让考古学家面面相觑,直惊呼到奇怪。 器具的出现与使用人类对器具的使用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在三千多年前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