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卧薪尝胆时,吴王在做什么?并非沉溺于西施的温柔乡

越王卧薪尝胆时,吴王在做什么?并非沉溺于西施的温柔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83 更新时间:2023/12/8 7:20:16

编辑搜图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无疑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戏之一。

从周敬王元年,吴侵越时所俘获的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开始,吴越双方的矛盾日渐激化,吴王阖闾在周敬王十年大举攻楚之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发兵攻越,周敬王十五年吴军主力攻入楚都郢时,越军趁机侵入吴境,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var1]

编辑搜图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须先拔掉越国这一

背后芒刺,越国欲北进中原,夺取霸主地位也必须先征服吴国打开通道,如此一来,吴越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吴越争霸战争‍

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率军攻越,两军主力战于檇李,此战中吴军因被阵前自刎的死罪刑徒分散注意力而招致惨败,吴王阖闾也受伤阵亡。

[var1]

编辑搜图

其子夫差即位后继续攻越战争,战于夫椒,最终越军大败,吴军占领越都会稽,越王勾践请降,吴大臣伍子胥建议吴王拒绝越王投降,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吴王夫差却并未采纳,而是以越王质吴为条件撤军。

[var1]

编辑搜图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熟悉的卧薪尝胆了。越王勾践获释回国后发奋图强、秣兵厉马,还采纳范蠡的建议以美人西施进贡吴王,使其纵情声色,西施也由此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谍形象载入史册。

[var1]

编辑搜图

经过长期准备,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定公争作盟主之机,分兵两路攻吴,周元王三年,越军攻破吴都,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越王勾践也由此成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中的最后一霸,这便是我们从小熟悉的卧薪尝胆的故事版本。

[var1]

编辑搜图

另一方面,由于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之大,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吴王夫差自从得到西施之后就成日耽于酒色,“温柔乡,英雄冢”,如同后世的唐明皇一样,在美人西施的温柔乡之中,夫差原有的雄心壮志逐渐被消磨干净,变得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以至于最终亡国身死。

[var1]

编辑搜图

然而,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吴王夫差在吴越争霸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千越甲可吞吴-吴王失败的原因‍

事实上,在夫椒大败越军后,吴王夫差并未停止北进中原参与诸侯争霸的步伐,伍子胥坚持“定越而后图齐”,认为越是“腹心之病”,而“齐鲁诸侯不过疥癣之疾”,可刚刚战胜越军而心高气傲的吴王极度轻视越国,并未将越国看作主要威胁,于是拒绝了伍子胥的建议,将中原诸国作为主要军事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var1]

编辑搜图

周敬王三十一年,吴王先发兵攻打陈国.以此解除陈国对其侧翼的威胁。三十三年,吴攻鲁,打开进军中原的大门。随后,吴王为建立北进战略基地以及打通北进运输线,为吴军的北进提供后勤保障,更是于三十四年下令在长江北岸修建邗城,并开凿了由今扬州经射阳湖至淮安之邗沟,沟通江、淮,并与泗、沂、济水联结。

[var1]

编辑搜图

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战争准备之后,周敬王三十五年,吴率鲁、邾、郯等国联军由陆上攻齐,并派大夫徐承率水军由长江入海迂回齐军侧后。吴水军海上作战失利后,陆上联军遂退兵。三十六年,吴王再次攻齐,艾陵一战全歼齐军精锐。三十八年,夫差率军进至黄池,与中原诸侯会盟,“欲霸中原”。

[var1]

编辑搜图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准备一雪前耻的同时,吴王夫差也并未完全沉溺于西施的美色而不思进取,反而积极对北用兵,取得了消灭齐军主力,成功进军中原的战果,此时的夫差成就离霸业仅仅一步之遥。

[var1]

编辑搜图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

然而正是在此时,卧薪尝胆多年的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率吴军主力进军中原、吴国后方空虚的天赐良机发动了复仇之战,不仅让夫差的霸主美梦

一夕之间化为泡影,还让吴国元气大伤,从此走上了一条亡国的不归之路。

[var1]

编辑搜图

黄池之会以前,吴王夫差的霸主大业几乎是完全按照他的预定计划有序推进,然而在勾践质吴期间的恭顺外表的迷惑,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的冲击之下,沉浸在霸主美梦中骄傲自大的吴王夫差,早已忘记伍子胥的那句忠告“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也早已忘了越国这个对吴国而言,如同芒刺在背的腹心之患的存在。

[var1]

编辑搜图

黄池会上为自己的霸王大业而洋洋得意时,吴王夫差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千秋霸业,居然会被勾践毫不起眼的三千越甲所终结。

吴王自刎,越王称霸‍

吴越争霸大战的这一出大戏最终以吴王夫差的自刎殉国,越王勾践夺得霸主之位,成为春秋最后一霸的结局而告终。

[var1]

编辑搜图

与后世亡国之君在国破之后不得不面对的悲惨命运不同,在贵族传统尚存的春秋时代,诸侯亡国之后往往能够保住一份封地,以维持作为贵族的相对体面的生活。可吴王夫差还是选择了像千年后的金哀宗和崇祯帝那样自杀殉国,由此可见夫差在霸业终成泡影之后的绝望与羞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上的一着不慎,往往会导致满盘皆输。这个道理被历史无数次证明,却又无数次在历史舞台上重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胖虎说史

更多文章

  • 战国“三大巨头”,为何是秦国走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秦国为什么那么强大,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强,战国秦国有多厉害

    [var1]晋国分裂后,三晋(韩、赵、魏)依然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统一号令,一致对外。所以,三晋的分裂给了旁边的秦国机会。“战国七雄”只有秦、楚、齐是主力;燕只能算个替补;韩、赵、魏如果抱团可以作为一个主力,但是拆散后连个替补都不如了,光内耗就够它们折腾了。[var1]秦国的

  • 春秋期间刺客有哪些?彭生杀鲁桓公,齐桓公被劫持,专诸刺王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生个人资料,彭生杀鲁桓公,历史上春秋战国彭生杀鲁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变革、发展的时代,周室王权衰落,各诸侯国崛起,在传统政治结构瓦解,新的政治结构逐渐形成,国内外斗争异常激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卿大夫之间权力斗争,他们为了达到擅政或篡夺君位的目的,常常利用刺客进行暗杀行动。刺客经常被用来暗杀一国国君,或者掌握重权的大臣,他们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 古代士兵打仗时,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的办法实属“缺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越王勾践如何给士兵鼓劲,古代打仗个人问题怎样解决,古代打仗士兵如何解决七情六欲

    [var1]冷兵器战场是最原始、也是最残酷的战场,双方士兵需要贴身肉搏,这样在战场上受伤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导致古时候一有战事便要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导致出现战争之后,军队也只能通过步行的方式前往战场。由于战场较远,作战环境又差,危险又大,一场战争打起来就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有

  • 没有三家分晋,中原巨无霸晋国,能否与秦国一争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晋国秦国实力

    楚国虽大,而在秦国面前却成了食草动物,一路被秦国各种撕咬。所以,三家没有分晋,可能比三家分晋的局面更糟糕。原因就是:一加一再加一,未必就大于三,甚至可能小于一。[var1]首先,三家不分晋的局面可能更糟糕如果三家没有分晋,那么大概率就不是三家而是四家,因为还有最强智家。要么是赵家联合魏家、韩家对付智

  • 此人对魏国有多重要,他战败魏国国力下滑,死后更是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当时有多强,魏国国力到底有多强,魏国后期最厉害的是谁

    [var1]前言变法之后魏国逐渐强大,在军事上也是拥有10万精兵,这让当时的魏国战斗力爆表。而且魏国也是因为自身“拳头硬”逐渐生出了一些想法,当时和周边的几个国家关系也是非常紧张,于是三晋关系也变得非常差。[var1]魏国内乱给韩、赵、秦机会魏国自魏武侯离世之后便陷入了内战,韩、赵抓住魏国内乱之时开

  • 深度解析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真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主要内容是什么,赵括纸上谈兵对赵国的影响,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能坚守吗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秦惠文王开始秦国在跟东方六国的作战中连连获胜,就连被秦国视为最大威胁的楚国也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陷首都,楚怀王也被生擒,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国家能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悄悄崛起。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并

  • 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是怎么被秦国灭亡,赵国灭亡过几个国家,赵国灭亡的三个原因

    [var1]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燕国、魏国、楚国、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国号,继续被后来的朝代或者割据势力所采用。那么,问题来了,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

  • 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曾刺杀秦王,为何在建功立业后选择了归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归隐成谜,历史上张良活了多少岁,开国功臣与张良之间的矛盾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道: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现实中,一但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var1]在长诗末尾,张良选择淡漠一切,归隐匿迹,无人问津。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很大一部分原

  • 此人是孔子第八代世孙, 才高八斗, 最终却在造反起义中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七十八世孙孔维东,历史上最真实的孔子,孔子经历的重大事件

    [var1]孔子雕塑其实也不然。在孔子的后代中,也有这么一个人,学识也很渊博,但却未曾效力过国家,而是选择走上了一条造反的道路,此人便是孔子的第八代世孙——孔鲋。孔鲋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位人才,博学才高,也像其先祖孔子一样收了许多门徒,也出过不少有名的学生,例如曾在秦朝为官的叔孙通就出自于他的门下。[v

  • 晋文公重耳大器晚成,66岁称霸,多亏了骊姬的“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文公简介资料,晋文公成功的秘诀,晋文公的主要经历

    相较于中国历史上那些百天登基,三岁御极的皇帝,重耳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大器晚成竟然是被一个女人逼成的。[var1] 佛系晋公子重耳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而且这个女人都具有某种特质,譬如“狠”、“柔”、“美”。如果一个男人不巧遇到同时兼备这三种特质的女人,恭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