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时候,中原地区的管理还是比较松散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时局所限,在交通、文字、思想还有各种方面都不足够建立一个联系紧密的国家。而中国第一个真正以世袭制为主的统一王朝,就是我们都熟知的夏朝了,这也是我们又自称“华夏子孙”的原因了。
夏朝大约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当时的执政者是我们熟知的先贤大禹,大禹本来也想着禅位给当时颇有人望的益,但益却没有接受,让禹的儿子继承了皇位。此后,夏朝就以王室血统开始世袭,一直传承了14代,共统治中华大地近五百年,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政被商汤推翻后,夏朝才退了历史舞台。
但关于夏朝的直接证据还是比较少的,而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夏朝距今实在太过久远,此外仓颉造字后在文字和语言方面还不够成熟,而且当时的书写工具也比较匮乏,因此遗留下来的直接证据确实不多。
因此,有些国外的学者常常认为中国并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很可能并不存在,只是后人臆想出来的一个王朝。但对于这种言论,自然是难以为我们所接受。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现在突然要把我们五千年的历史砍去500年,肯定是无法让人轻易苟同的。
于是我国专家便开始研究各种遗址查阅各种史料,最后拿出来了两条有力的证据,用以反驳“夏朝不存在”这种说法。第一条证据就是在《史记》与《竹书纪年》中,都十分明确地记载了夏朝的帝王沿革过程。
从禹到启再到太康、仲康,最后由发传位给桀,整个过程传了14代,14位皇帝的名字、居住地都有相关记载。而且《史记·夏本纪》中所编撰引用的史料是周朝的遗存,毕竟不止现在的我们会考古,古人也会研究过去的历史。
而周朝距离夏朝的时间仅仅只有六百年左右,这就大大增加了《史记》中对夏朝记载的可信度。而且在《竹书纪年》等其他史书中,也不断佐证了《史记》的记载。这是在权威史料中的直接记载的证据。
此外,还有出土的甲骨文也从各个方面证实了夏朝的存在。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文物中,都不断提到了“杞国”这个名词,“杞人忧天”里的主角就是“杞国”人。而“杞国”又跟夏朝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分封制”的雏形了,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也为了让刚刚建立的王朝少些战事,便将夏朝旧臣和皇子等封到各地,其中有一个地方就是“杞国”。
在《大戴礼记》中便记载了杞国的存在,再经过其他甲骨文以及夏商时代出土的文物,也佐证了商灭夏之后,将夏朝皇室封到“杞国”的事实。因此,这就证实了夏朝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