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带你了解周朝的建立和国号的含义

带你了解周朝的建立和国号的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82 更新时间:2024/1/19 11:38:13

周朝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踏实,厚重,规矩,经典。在夏商周三代当中从古到今所受到的称道最多,可以概括出几个方面:

第一点,周朝的国运长久,周朝32代,37王,大约800年左右,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间,它的延续时间是最长的。我们金蝉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中国人很尊敬老人,对于国家也是这样,对于王朝也是这样,长命的王朝往往受到人们的尊敬。除了夏商周三代都超过300以外,这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也因为周朝太长久,加上它国势的变化,所以后人把周朝分为建都在今天西安的周天子有名有实的西周,建都在今天洛阳的周天子有名无实的东周。又把东周再分为两段,以尊王攘夷大国争霸为特征的春秋,以相互征伐合纵连横为特征的战国,这是周朝八百年一个大致的情况。国运长久,这是受到后人称道的一点。

受到后人称道的第二点是封建诸侯。周天子大肆分封同姓的亲戚,异姓的功臣,古先帝王的后代以及一些秦顺的势力。据说周朝的初年所分的诸侯国就有七十多个,我们大家熟知的战国七雄,韩,赵,魏,秦,齐,楚,燕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我们经常讲中国古代史很长期的封建社会,其实真正从字面意义来说,最典型的封建社会是周朝。

第三点后人称道的第三点是制礼作乐。周天子封建诸侯当然不是建立脱离周天子控制的独立王国,这些诸侯和天子之间是有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为了明确各级分封之间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还有为了规范各自的名分,各自的行为,不要犯上作乱,不要不安其分,不要逾越礼制,因此来配合这个分封制,周朝就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制度,要提出一连串繁琐的礼仪,道德,规范,让大家各安其分,比如说天子是九鼎,诸侯国的古都城墙建多高,城建多大也有规矩。这些东西都需要制定一些制度来进行确定的,否则就会乱套。这就是周朝的制礼作乐,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治文化,周朝,尤其是西周的政治文化是备受后世的推崇。

比如说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已经乱套了,秩序已经混乱了,所以孔子一方面哀叹礼崩乐坏,另外一方面他是非常缅怀西周的制度。孔子之后的儒家也一直是以周朝的制度,周礼的模式为样板,历代宣扬的是托古改制,都是要恢复周朝的东西,有的时候就干脆以周作为自己 的国号,比方说公元557年到581年,南北朝的北朝的北周,就是隋朝前面那个小王朝;比如说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的武瞾的周朝,在比如说951年到960年,五代中间最后一个后周,就是后来赵匡胤取代的那个政权。北周,武周,后周,国号本来都叫周。所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周朝在中国历史上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四点周朝受到后人称道的农业文明。周朝的这些深远影响都和周朝的经济基础有关系,从中国汉族的文明来说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农业,一个是儒家,而农业和儒家这两点又是相互协调,高度配合的。我们强调重农抑商,强调安土重迁,强调家族观念,强调四世同堂,对于国家来说就要统一观念。我们为什么尊重传统?农业社会老人有经验,所以中国社会是尊老爱幼。这一系列的讲究都产生于农耕文化土壤,在这种儒家的主流观念里,我们是把周朝看做一个典范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古文字当中的周。在甲骨文,金文当中,周字的写法非常形象,可以望文生义。在甲骨文当中,周字的写法分为两种,第一种写法的周字,它的特点就是边缘是不整齐的,第二种写法的周字是方方正正的,大多数的学者对这两种周字不加区别,都解释为田中间种禾苗的意思。少数更加仔细的学者看出这两种写法的区别,认为第一种写法是表示田野种禾的意思,第二种写法是田间种禾的意思。这是在甲骨文中间周字的写法, 我们看这个字已经非常形象了。在金文当中,所谓金文就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有三种写法,前面那两种写法和甲骨文的写法是一样的,第三种写法是在这个下面加了一个口字,这个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周字的写法了。在甲骨文和金文当中,甲骨文还有简写,简体的周就是把中间的小点点拿掉了。

这是甲骨文和金文当中的周字,那么周字为什么要造成这个样子?从文字发展的规律来说,它应该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田野种禾到田间种禾,再到种禾养口。简而言之,周就是在田里种植庄稼,糊口养命的意思,甲骨文金文当中的这些周纵横的线条象征的就是阡陌,而这些阡陌之间的这些小点就是田里所种植的庄稼。周字诠释的就是这种既浅显又深刻的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名以食为天这个话最早见于《汉书》的《郦食其传》里面说“王者以民为天,而名以食为天”。国家以老百姓为根本,而老百姓又是以粮食为根本。名以食为天,除了狩猎,游牧,捕鱼等等方法所获得的动物性食物以外,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通过农耕而收获的植物性食物。所以开垦土地,种植庄稼,收获粮食,养育百姓,这就是周字最早的初义。

周这个字成为族称,成为后来的国号和周这个民族的发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说起周族或者周人,他的始祖师谁呢?他的始祖叫做弃,周人始祖确实曾经是个弃儿,被他妈妈扔掉过的,按照《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大概是今天山西的西南部,有一个部落有邰氏,有一个女子叫做姜嫄,有一天到野外去游玩,偶然看见巨人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就把脚踩在了巨人的脚印之上,就在那一刹那,仿佛一股魔力充遍了姜嫄的全身,于是就怀孕了,换胎十月,就剩下了一个男孩。备受人家议论,姜嫄一狠心,准备把这孩子扔了,先是扔到了狭窄的巷子里,这个巷子里面车马很多,人也很多,会被踩死的,但是奇怪了,巷中来来往往的牛马都绕着襁褓中的孩子而行。姜嫄看看不行,又把孩子扔到山林里面去了,山里里面有野兽,会被吃掉的。在山里打柴的樵夫逗孩子玩,还给孩子盖上衣服,孩子仍然安然无恙。于是一狠心,把孩子扔在了结冰的河上,想想孩子会被冻死的。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这是《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天上的很多大鸟飞下来了,用翅膀覆盖着孩子, 给他取暖。到了这一步,姜嫄意识到了这个小男孩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神灵在庇护着他,所以姜嫄把孩子又报了回去,决定抚养他长大,因为这个孩子被多次抛弃过,所以姜嫄给他取名叫弃。

弃长大以后,果然不同凡响。弃可以说是当时天才的农艺师,按照《诗经》里的描述,弃打小就喜欢种植各种农作物,把种谷子,种大豆,种麦子,种瓜果等等作为游戏来玩。长大以后,弃尤其擅长农事活动,精通耕作技术,根据土地不同的特性来种植不同的作物完善并且提高了从选种到播种,到施肥,到 除草等等的步骤,所以弃所种植的庄稼收成总是比别人的高出许多。弃非常愿意帮助大家共同致富,经常到各地去考察农业生产状况,传授农业知识,因此弃的这个名气就越来越到了。据说当年的帝就请弃这位庄稼好手出山让他做了农官。接任尧帝的舜帝更是请弃担任了“农业部部长”,而且还授予了弃一个称号“后稷”,就是稷王德意思,就是农神的意思。

从稷到周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农作物稷到族称周,甲骨文金文中的周字是田野田间种禾的意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周就是在田里中稷的象形,因为弃又被成为后稷,这两者就交接到一起,学者们认为这个民族的图腾就是稷,而以图腾来命名族称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所以大概就是在弃的时候,这支民族的名为周。

到二个阶段那就是从周族到小国周国。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一方面周族因为受到游牧民族戎狄的侵扰有过多次大规模的迁移,在今天陕西,甘肃都留下国周人的足迹。另一方面周人没有放弃他的始祖弃留下的那个好传统,重视农业,不断探索新的作物,不断提高耕作技术,证据之一就是弃以后很多代,周人一直担任夏朝的“农业部部长”。发展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时候,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迁徙到了今天陕西岐山县东面的岐山脚下,那个地方本来是一片广袤的黄土地。迁到这个地方以后,这个岐下之原被称为周原。古公亶父率领着周族人画地制亩,筑城立社,设官分职,开始了周人建立国家的过程。在后来周人的历史上,把古公亶父称为太王,从这个称呼就能看出来,古公亶父的时代,周族无疑已经建立了国家,只是这个国家还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小国而已。也正是在周原,古公亶父率领着周人开始了一个伟大的事业——翦商,也就是征服商朝的伟大的历程,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周国到周王朝。从一个小国家要灭掉一个王朝,这个道路当然是艰难曲折的。比如说古公亶父的额日子商王任命的牧师季历就被商朝囚禁到死,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称的周文王,被商朝任命为西伯,也就是西方诸侯的老大,但也被商朝囚禁。在被囚禁的七年当中,姬昌大概是为了排解郁闷,于是画八卦, 演绎六十四卦。因为姬昌后来被追尊为周文王,而八卦又是推演,推算事情的营养吉凶的,所以后人称为周易。也是在姬昌的时候,周人把他它的中心迁到了丰邑,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一带,但是是众水环绕,土地肥沃, 周人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在往下,到了姬昌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古公亶父的曾孙子的时候,在姜太公姜尚等人的辅佐之下,经过牧野决战,终于灭了商朝。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宣布,周革殷命,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建立,而周这个地方国号也一跃成为统一王朝的国号。

商,周这两个国号的改朝换代也给我们很多的发,周族的成功在于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在于重视人民胜于重视鬼神,而商朝的灭亡在于过分迷信神秘的占卜,在于重视鬼神胜过重视人民。我想这就应该是商周的改朝换代给予我们今人的启示。

更多文章

  • 古墓出土姜子牙的“天书”,破译内容后不敢公布,专家:太神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不知道这本书是否真的存在,但就在山东发现的一些汉代古墓当中,出土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里面就有姜子牙的这本天书,当时因为这些书籍保存的很好,所以专家才能破译出书籍上面的内容,就在研究《六韬》之后,得知了上面的内容上专家很是惊讶,因为这和历史上记载的版本是不太一样的,因此里面的内容到现在都没有

  •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岐和朝歌是现代啥地方,朝歌与西岐,商朝的西岐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时至今日,我们从地图上已经再也找不到这两个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别的名字。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地理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地名的更改、地域的划分、人们的迁徙、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对地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在古籍中看到一个地名,很多时候是很难判断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又在现在叫做什么名字的,所有这些只能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为啥周朝才存在790年?他犯了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姬昌当时还只是西伯侯,是商朝附属诸侯国的诸侯,因为商纣王昏庸无道,引得诸侯们纷纷不满,因此起义的诸侯国不少,不过当时的商朝还是有些实力的,因此这些诸侯们都被镇压了。而姬昌自然也是其中一个,姬昌起义失败之后便被囚禁在了商朝的国都。姬昌隐忍了许久,最后终于忍到了一个机会,姬昌被放回了诸侯国,随后姬昌便自

  • 周朝好不容易统一,为何要把权利分封出去?自己手里只有一小块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怎么统一的,周朝实现权力集中吗,周朝是如何分封各国的

    而分封制的出现,也为周朝后来的分裂埋下了祸根,不过很多人非常纳闷,毕竟周朝都已经灭商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把手里的大部分权利都分封出去呢?自己手里只有一小块地方。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仔细查阅资料后,才发现,不是周武王想分封,而是他不

  • 周武王姬发建立大周,如何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武王如何进行分封的,周武王和姬发什么关系,姬发怎么评价周武王

    引言:在商朝末年的时候,由于不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在周武王姬发的带领之下,众多诸侯王开始纷纷响应周武王继发的号召,并且团结一致地推翻了统治华夏大地几百年的商朝。在周武王姬发小时候,他就是在这样民怨四起的背景下出生的。虽然在他出生的时候,社会秩序十分的混乱,但是他的父亲十分的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于是从小

  • 史书为何说夏启是石头所生?山东考古揭开后羿灭亡夏朝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启建立的夏朝,夏朝历史后羿,夏启什么时候建立夏朝

    据《史记》记载:“禹娶涂山,癸甲,生启”。但启的出世却极不寻常,按照《楚辞·天问》的说法,大禹治水时,妻子涂山氏意外撞见大禹变为熊,惭而去,在崇高山下化为石,禹追赶而来,大呼“归我子”,于是石碎启生。这则神话故事虽然荒诞,却也透露出2条重要信息:夏朝的建立者启在出世时,生母涂山氏死于意外。而大禹高呼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说明分封制强于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分封制在周朝初期起到的作用,周朝的分封制评价,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相同作用

    1.周天子有效控制时间不足周朝一半时间周朝完全建立应该是在牧野之战后,但至今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而且可能的时间跨度一百多年。比较被人接受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从这一年算到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共计790年。周天子真正拥有最高权力的时候从牧野之战后到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这

  • 史载,夏朝刘累曾养过2条“龙”,那他养的是不是传说中的龙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累养龙的真实故事,刘累养了两条龙之后哪条龙死了,夏朝一位君主养了几条龙

    那么问题来了,刘累养的那2条“龙”,是不是传说中的龙呢?要回答这个问,单靠史料很难给出答案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文物来进行一番探究。1987年,河南濮阳县西水坡出土了龙图案——蚌龙。它由蚌壳砌成,长1.78米,高0.67米。这幅蚌龙图案,是全国考古发现龙图案中年代最早的。据科学测定在距今6460±

  • 千古之谜-夏朝因何得名?困惑华夏儿女几千年的秘密,终于解开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朝历史之谜大全,夏朝的诞生之谜,夏朝灭亡之谜详解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然而,近年来,夏朝是否存在却成了一个问题。除了夏朝,中国人自称华夏民族,这个夏也来自夏朝。那么,夏朝到底因何得名呢?历史上的夏朝到底在哪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已。真知堂遍读史料发现,原来古人早就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夏朝之名来自地名-大夏;也来自帝尧

  • 古代四大昏君排名,周幽王排第四,榜首实至名归,每一位都很“坑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古代十大昏君,幽王,历史上最著名的昏君

    前言: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可以说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林林总总这么多皇帝,确实是有很多优秀且治国能力很强大的存在,但是同样也出现了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们的一些事迹,至今还在被大家津津乐道,因为他们的出现也让朝代更迭。第四位,周幽王很多人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任何才能,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