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下雨后,乾隆却说:拉出去砍了吧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下雨后,乾隆却说:拉出去砍了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57 更新时间:2024/2/12 10:15:37

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非乾隆皇帝莫属,无论是《还珠格格》,还《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少不了乾隆的出现,今天我们不看乾隆作为男主角的多情,来看看他做统治者时的表现。

乾隆当政期间曾出现过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此时恰好出现了位颇具神通的道士,乾隆乘机把道士请到宫中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却说,“拉出去砍了吧。”

神奇道士 横空出现

乾隆年间有位很神的道长下山在京城民间游历,后入中原的道教本来并不受清朝人喜欢但这位道士却收到了百姓的推崇。据说这位道士不仅长相上非仙风道骨实力上也是不容小觑。

这位道士姓乔,具体姓名不详。起初百姓们只是觉得他鹤发童颜与常人非常不同,上前搭话后才知道,这位乔道士居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寿命,不仅如此这位道士还会不少法术,俨然一副神仙的样子。

虽然自古就有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但当真正自称神仙的人出现时百姓们还是非常不相信,几番交谈后,百姓们决定让这位道士施展一二他的法术。正巧这时邻里间有不少生病中暑的孩童,所幸直接抱到这位道士面前诊治。

本来也是花一两钱就能治好的小病所以即使这位道士哪怕不会医治也不要紧,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位道士两三下就让孩童继续活蹦乱跳了,原先还对这个神神叨叨的道士不屑一顾的百姓一时间纷纷崇敬起来。

享受着百姓们信任的目光,这位来路不明的神奇道士席地而坐,捻着花白的胡须讲述起自己的故事来。他说他早些年与明末大将孙传庭相识,孙传庭战死后自己伤心过度归隐山中至今。

明末大将孙传庭可不是一般人,他对明朝一片忠心,最终为了保护明朝战死在了战场上。但这位颇具神通的道士并不知道,因为他一直强调与孙传庭交好,为他招致清朝统治者的陷害埋下了伏笔。

听到明末大将孙传庭的名字,百姓们更加坐实了眼前这位道士就是个神仙的猜想。有关乔道士的故事越传越远,有人说他是包治百病的神仙也有人说他是“反清复明”的使者,乔道士并没有对这些传闻做出解释,反倒是借着在京城的热度办起了道观、收起了学生来。

在科学技术尚未兴起的封建时期,带着玄幻色彩的故事最能引起疯狂的传播。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位道士的故事就传遍了京城,乔道士的信奉者已经多到从民间百姓蔓延到朝廷大臣,就连朝廷大臣都壮着胆子上书,立乔道士为国师,久居深宫的康熙帝第一次知道了乔道士的存在。

设计谋杀 计划失策

清朝的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道教国师的出现,所以这位乔道士必然没有当上国师。因为作为一国之主,从小被灌输自己是真龙天子的乾隆皇帝肯定不会允许有挑战自己权威的其他势力出现,

乾隆和身边的近臣商量,如才能找出合理的理由把乔道士骗到宫中,诡计多端的和坤马上提议道,“既然他是神通广大的道士,不如就叫他来求雨,这雨要是不下就给他安个欺君之罪,这雨就算下了,皇城这么大还没他个葬身的地方?”

“好主意。”提议被许可后,乾隆立马下诏请来了这位道士,京城的百姓们只看到了乔道士被风风光光的请到了紫禁城,他们不知道皇宫里坐着的皇帝已经动了杀掉乔道士的心。

面见圣上之后,乾隆皇帝也不多客套,直接让乔道士施展求雨的法术。就在皇帝和和坤都等着看乔道士无计可施时,乔道士淡定的站在地面上天空默念了几句咒语,顷刻之间,烈日当头的晴空变得乌云密布。

乾隆皇帝心中一惊,看着身边窃窃私语的大臣乾隆明白,如果不立马除掉乔道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他,到那时谁还会像现在一样全心全意的臣服在自己的统治下?乾隆向侍卫使了个眼色,一群五大三粗的壮士就用一个胡编乱造的罪名把乔道士抓了起来。

杀一儆百 以绝后患

抓住乔道士之后,乾隆肯定不会好吃好住的供奉着乔道士,没过多久他就下令杀了乔道士。但是很多人说乾隆皇帝并没有真正杀死乔道士,在铡刀挥向乔道士之后,乔道士化作一股白烟消失在了天空中,无论乔道士最终是否活了下来,民间都没有再出现关于他的故事。

其实仔细想想,乔道士的消失是必然的,毕竟在乾隆时期,人说一句“明朝(即明天之意)期振翮,一举去清都”都要招受杀头的大灾,所以打着与明末大臣孙传庭交好旗号的乔道士也难逃一死的命运。

另外,封建集权的帝国是不允许有旁门左道的神仙来分权的,在百姓们眼中神通广大的乔道士在乾隆眼里就只是威胁自己统治的眼中钉肉中刺而已。

乔道士消失后,乾隆继续心安理得的治理着他的朝,杀一儆百、以绝后患,这位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根本不在乎有没有解决旱灾的神仙出现,他更不在乎普通百姓的死活,他想要的是长远的统治与帝王的名号

结语

乔姓道士的死亡不过是他残忍统治下微不足道的表现,“文字狱”“好大喜功”“宠信贪官”“六下江南、浪费奢侈”都是他在位时暴政的表现。乾隆刚在位时确实沿袭了父亲的有效统治,但他后期并没有一直沿用父亲的改革措施而是在玩乐中亲眼看着帝国沉沦下去。

“一个风云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句号的往往是一些凄怨灵魂。”乾隆皇帝在身处的康乾盛世中迷了眼,小农经济下的短暂富足让他误以为自己拥有强者的英武,他并不知道此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已经进入了屈辱近代史的前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全家旧照:原配妻子温文尔雅,偏房小妾容貌堪比现代大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全家相片,李鸿章家庭背景图,晚清名臣李鸿章全家福

    谈到李鸿章,你会想到什么?在清政府的眼里,他是中兴大臣,是推动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然而在人民群众眼中,他是卖国贼人,是与外国侵略者签下不平等协议的罪人。因此,世人至今对于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的。今天呢,我们抛开这些家国大事,我们来谈谈他的婚姻。这位身上充满着矛盾点的历史名臣的婚姻究竟是怎样的呢?他

  • 一个小小轿夫,是如何完成职场逆袭,成为大清王朝呼风唤雨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广州轿夫,逆袭大清,轿夫的故事

    领导高兴了,职位就会保住了影视作品中很多皇上面前的红人,都是那种只负责皇上喜笑颜开,不拿其他人当回事的低贱嘴脸。一面对着好人使坏,一面对着皇上哈腰......总之就是一副能把你看到吐的嘴脸。比如,清代第一大贪官和珅,就是这样一个人。和珅28岁从政,仅仅9年就做到了大学士兼六部部长。他是如何做到让

  • 衰落的清朝有多荒唐?嘉庆朝发生的4大荒唐事,件件能笑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嘉庆,嘉庆时期的清朝怎么样,清朝嘉庆的真实生活

    兵部,全国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全国国防,按理说应该是整个国家最严肃的部门了。一日,嘉庆参拜完乾隆皇帝 的陵寝,正在赶回宫的路上,收到了兵部大学士明亮和尚书普恭的报告:兵部大印丢了。当官的,还是兵部的官,丢了大印,这可真的是几千年都没有过的怪事,全国最高国防机关,被小毛贼偷走了大印?于是下旨严查!但最终

  • 吴三桂起兵后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三桂为何能夺取半壁江山,吴三桂在哪年起兵的,吴三桂为何要起兵

    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在三藩之乱爆发初期,吴三桂势力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可是,这基本上就是吴三桂的巅峰了。之后数年时间中,吴三桂和清朝反复拉扯,而形势在

  • 李鸿章女儿李菊藕,被迫嫁给年老大臣,不料两人的后代却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菊藕女儿,李鸿章女儿李菊藕的子女,李菊藕个人资料

    当初,他决意把年仅22岁芳龄的女儿嫁给一位40多岁的老官员。关于这对老少配,本就不被坊间看好,可往往好事多磨,该夫妻俩生下的子女,在后来竟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名人,大家知道是谁吗?李鸿章的千金,名唤李菊藕,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娇小女子。由于李鸿章老来得女,对李菊藕非常的宠爱,周边的人也跟着对李菊藕毕恭

  • 从秦朝到清朝,为何称“朝”而不是“国”?背后原因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到清朝是什么社会,秦朝到清朝的历史变化,秦朝到清朝经历了多久

    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对于地位,是非常看重的,比如说“门当户对”“士农工商”等等。而在古代人看来“朝”的地位要比“国”高,就拿秦朝来说吧!它在秦孝公时期也是被称为秦国,而当时的战国七雄,如魏国、赵国也是。当时的“国”是“诸侯国”的代名词,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自号始皇帝。而古代人认为皇

  • 吴三桂几乎把康熙打的要亡国了,之所以失败,只因为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怎么打败的吴三桂,吴三桂与康熙谁厉害,康熙和吴三桂的战争

    吴三桂是清兵入关的大功臣,多尔衮非常的重视他,清朝定天下之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封地却在云南,要知道云南可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吴三桂从山海关不远万里来到了西南边陲,然而康熙亲政之后为了加强对于中央的统治,决定削弱他们的权力,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吴三桂的利益,因此为了能让自己有一条活路,吴三桂直接选择扛起

  • 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后,才知康熙的数百年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麻喇姑墓戳穿了康熙的谎言,苏麻喇姑的墓有地宫吗,苏麻喇姑墓全景图片

    为什么苏麻喇姑的墓地,会如此受到关注呢?这还要从她的身世说起,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出生在科尔沁的牧民之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她长得非常美丽,而且从小就非常聪明激灵,非常招人喜欢,后来她进入了科尔沁的贝勒府,成为了贝勒斋桑二女儿的贴身侍女。这个二女儿当时13岁,叫布木布泰,也就说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

  • 雍正当年遗篡改诏,“传位十四”改成“传位于四”?公开遗诏解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皇帝的传位遗诏,雍正真的是靠篡改遗诏登基的吗,雍正把传位诏书改了么

    《中国档案珍品展》中,上百件档案让众人可以一点点去感受当时的发展,当然,毕竟档案还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展出的只是复制品,原件还是要保存起来的,从这些档案中,我们就能看出雍正的上位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篡改了诏书而来。康熙当年的那封遗诏,就在展厅中,另外还有电子档案帮助大家对其更进一步了解。这封诏书被书写在了

  •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打造了康乾盛世,他们谁的功绩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功绩一览表,康熙与乾隆谁的功绩大,康熙和乾隆谁的成就高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虽是守成之君,却有开创之功。他8岁登基,14智擒鳌拜正式亲政,一生的功绩有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挫败沙俄侵略军,在他的治理下,大清的版图迅速扩张。康熙帝不仅在军事上十分有作为,在治国方面也十分在行。他亲政后不久就下令禁止圈地,并着手整顿吏治,为了防止被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