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

为何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3/5 19:29:54

刘备原话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当然有权术成分,主要是打感情牌,指望用道德约束诸葛亮走到篡逆这一步。从另一方面看,人死如灯灭,刘备其实也管不了身后事,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说这话留一个因果:假如事态真发展到那一步,诸葛亮可以摆明说先帝有言在先,这样大家对夺位的反弹会小一些,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斩草除根做得太绝,更有可能保全刘家血脉。

说起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就不得不说说小说演义中的“白帝城托孤”一事了,小说演义中关于此事的记载和《三国志》中的记载非常相似,演义中怎么写的呢?在罗贯中先生笔下是这样叙述的:“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段话与正史中的记载仅仅只有七字只差,然而却将许多朋友深深的带入了一个误区。在演义中,“君可自取”已变成了清清楚楚的“自为成都之主”。“君可自取”在今人看来本就有些含糊不清,经过演义的推波助澜,这个“自取”在今人看来便是“取而代之”的意思,故现在不少朋友认为刘备托孤时确实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之意。那么真相真是如此吗?显然刘备不是燕王哙,君王让位与丞相的历史也不会重演。

从史书记载可知,刘备是先将诸葛亮与曹丕相比,然后才有:“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语。从语言环境中可以判断,刘备更多的是在提醒诸葛亮不要象曹丕一样篡汉!同时,刘备也深知其子刘禅年纪尚幼、暗弱无断,若诸葛亮自立将无人能够阻止。所以,刘备之意也有对身后之事,无可奈何之意。

结尾时再说一句,刘备托孤时是在白帝城,把千里之外的诸葛亮只身一人找来,肯定是留有后手,诸葛亮要是回答不遂刘备的心意,很可能当场就身首异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刘备手下谋士,劝降马超,计平南中,儿媳更是为关羽最爱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谁是刘备手下的谋士,马超能打过关羽吗,刘备与马超故事

    李恢公元214年(夏),因为马超的勇武镇守,刘备与张飞久攻不下雒城,诸葛亮来了之后,便巧施反间计,顺利的让城主与马超互相产生了矛盾,马超见大势已去,便悄悄写信向刘备投降。收到信封的刘备并不是太相信马超的投降,但又十分渴望得到马超这一员猛将,于是便派遣李恢前往马超处劝降。刘备大军劝降的过程中,李恢只用

  • 他是三国中第一谋士,诸葛亮也自配不如,被莽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谋士,三国第一谋士 诸葛亮,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四大谋士

    张郃是魏国人,后来做了降兵,归顺于曹操。曹操也是个大气的人,喜欢能人,即使是敌军的,只要能为他效力,他都热烈欢迎。张郃这个人也是个有才华的人,在战场上也很有自己的策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打过很多胜仗,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这样一个有谋略的人,但是却在一次跟张飞的对战中失手了。

  • 他是三国著名的武将,身经百战,却因狂傲自大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最狂傲自大的武将,三国里因自大而死的人,三国死得最憋屈的十大名将

    虽然我们平时对三国的最多了解也就是通过电视剧,而对于孙策的描述,电视剧里的情节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不足以让世人了解这样一位猛将。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孙策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17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无数次的冲锋陷阵,立过许多功劳。孙坚死后,孙策继续继承父亲的遗志,不甘心在袁术手下碌碌

  • 亭长的差事适合刘邦,干的正起劲的时候,他为何开始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当亭长职位有多大,刘邦什么时候当上亭长,刘邦的亭长放到现在是什么职务

    刘邦剧照刘邦性格从小宽厚仁爱,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从不像正儿八经人家的孩子一样认真干农活,帮助父母操持家务。他天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到处忽悠吹牛,可能就差提溜个鸟笼子天天遛鸟了。他喜欢交朋友,虽然没钱,但出手比较大方,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吃喝喝。吃喝没钱了,厚着脸皮,赊账打白条

  • 洮西之战:蜀汉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可惜姜维功败垂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最可惜的名将姜维,蜀汉后期姜维近况,蜀汉最强大将姜维

    在此基础上,洮西之战不仅是蜀汉对曹魏取得的最后一次重大胜利,也是蜀汉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不过,在这场战役中,姜维最终功败垂成,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蜀汉实力有限,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曹魏则承受住了洮西之战的损伤,并最终在公元263年消灭了蜀汉。一首先,洮西之战,是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两国于洮西的交战。

  • 孙权为什么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不借给他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有没有把荆州归还刘备,孙权把荆州还给刘备吗,孙权和刘备平分荆州了吗

    然而,这荆州是你孙权的吗?不是的!荆州是人家刘表的,再往上说荆州是大汉朝廷的,是老刘家的,你孙权又不姓刘,凭啥说荆州是你的呢?孙权会说,荆州是我打下来的。赤壁之战孙权确实居功至伟,没有孙权,荆州便已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刘备会说:俺凭本事抢来的荆州,凭啥要还啊!况且这天下本来就是俺老刘家的,你孙权算老

  •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阵营谋士那么多,为何没有人看穿火攻连环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不是没有人看出敌方会使用火攻。比如说,曹操的谋士程昱看出了其中的诡计,但曹操没有听进去。再加上曹操虽有野心,也拥有满腔热血,但是生性多疑,不得人心,导致在大事前所有谋士都选择沉默。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是偶然性的。谋士在军事中是相当重要的人物。如战事试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及猛将赵云、魏延、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夷陵之战诸葛亮当时为何不帮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诸葛亮在哪里,夷陵之战马超

    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影响,夷陵之战都无法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提并论,从战争动机上来说,夷陵之战的发生是有些违背战争规律的,发生的原因是公元219年东吴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攻击。无论是荆州还是关羽,对刘备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报仇,估

  • 徐庶投奔刘备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他跳槽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母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庶跟刘备最后一面,徐庶帮助刘备做了哪些事,徐庶与刘备是怎么相遇的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也无法辩驳,因为汉朝以孝为先,忠孝不能两全,徐庶为了一个孝字,离开了刘备,无可厚非。但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原因绝非如此,《三国志》中有几处非常重要的小细节,耐人深思。1、推荐诸葛亮的时间点。《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之前推荐了诸葛亮,也就是说徐庶走了之后,诸葛亮才过来;《三国志》中徐庶

  • 孙权到了晚年为什么没有以前那么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的晚年有多厉害,孙权的晚年怎么样,孙权晚年的时候在干什么

    今天,以孙权为例,我们来探讨另外一种可能性。首先,孙权的行为乖张,只是体现在废立太子的一系列事件中。在其他方面,孙权的行为,依然体现着他高超的判断能力。有这么一件事可为例证:蒋琬在蜀国执政后期,对于伐魏,曾经有过一番奇思妙想。之前诸葛亮伐魏,目标一直是关中,并因此不惜耗费转运之力,翻越秦岭运粮。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