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之洞为何被慈禧连升四级,原来张之洞与慈禧有种特殊关系

张之洞为何被慈禧连升四级,原来张之洞与慈禧有种特殊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62 更新时间:2024/2/21 20:36:48

(清末重臣张之洞

说起来,张之洞还是太后门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张之洞,从小天赋异禀,很会读书。早在13岁时,就考中秀才,15岁中解元。如果不出意外,在接下来的会试中,张之洞一定能毫无悬念高中进士,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

然而,紧随而来的太平军起义,却让张之洞的科考之路不再顺利。

先是镇压太平军的朝廷已经无暇顾及科举考试,因此科举考试一度被中止。

在恢复科举考试后,张之洞的父亲张瑛却在任上病逝。张之洞又得治丧守制,如此又是3年。

让张之洞无语的是,接下来的两次会试,主考官居然都是他的族兄张之万。

清朝对科举考试有着许多严格的规定,其中一项就是如果家人是考官,那么其考生为了避嫌,不能参加考试。

这样一来,张之洞由于迟迟不能参考,只能一边谋事,一边刻苦学习。

族兄张之万很欣赏张之洞的才气,便将他带在身边,让他代写奏章,以达到历练他的目的。

没想到,张之洞的一篇关于漕运的奏章得到了慈禧的称赞。

张之万对慈禧如实禀报,称该奏章为族弟张之洞所写,并讲了前两次会试,张之洞未能参考的情况。

(慈禧剧照)

转眼又到了会试,慈禧想到张之洞是个人才,所以就改用满臣宝鋆担任主考官。这样张之洞才如愿参加了会试,并顺利得到了殿试资格。

在殿试中,张之洞文思泉涌,忘了之前张之万“言辞切不可太过犀利”的提醒,在策论时提了不少真知卓见。

果然,阅卷的官员认为张之洞的文章“太左”,所以把他排在了后面。好在宝鋆很欣赏他的文采,所以坚持将他的名次排在了二甲。

按清朝科举考试的旧例,前10名的考卷要由皇帝来定名次。而当时同治皇帝年幼,一切政务皆由垂帘听政的慈禧定夺,所以这些考卷就送到慈禧那里了。

慈禧看了张之洞的文章,大为欣赏,又想到当年他所草拟的关于漕运的奏章,更加认定张之洞是个人才,所以大笔一挥,将他定为一甲第三名,并赐进士及第。

此后,张之洞得到慈禧召见。

慈禧见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颇为高兴,破格收他为门生。而张之洞也因此,成为慈禧掌权半个世纪中唯一的门生。

然而,对于这个门生,慈禧并没有特殊照顾,所以张之洞在前十几年里一直担任编修及学政等工作。

但做学究,显然不是张之洞希望的,所以他决定立名。

(李鸿藻旧照)

当时朝廷里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形成了一支“清流派”,而李鸿藻与张之洞又是同乡,所以张之洞与其走得很近,且在其影响下,很快就成为了清流派主将。有人说李鸿藻若是青牛头,张之洞便为青牛角,不言而喻,张之洞敢于谏言,是官员中的先锋分子。

按说,张之洞这个青牛角在朝中一定树敌不少,只怕慈禧对他都要白眼相看。

但事实上,张之洞却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看到慈禧为了制衡恭亲王奕䜣和李鸿章等人,刻意培植清流派势力。因此他深知,想要升官,必然在清流派中表现出众才有机会。

1875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这一年四川东乡县令孙定扬由于违规暴征引发了一场血案。

当时,孙定扬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引得农民袁延蛟不断入京上告。然而此事不仅没得到相关部门重视,他还饱受虐打,枷号,并被遣回原籍。

无奈之下,袁延蛟率7百余人在县衙门请愿,结果孙定扬反诬其为盗匪并上呈至四川总督文恪。

深信不疑的文恪派2千清军前来围剿,将手无寸铁的农民杀死千余人,造成了民愤汹汹的血案。

张之洞从该案中看到了机会,所以他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将案情始末都上呈给慈禧,并表示如果不为其翻案,则会官逼民反,成为一方祸患。

得知真相的慈禧,震怒之余,对张之洞敢于直言颇为赞赏。于是张之洞在得到慈禧支持后,将罪首孙定扬等人一一定罪。

冤案平反后,百姓欢喜之余,难免对慈禧歌颂有加。

(张之洞画像)

博得了好名的慈禧自然高兴,同时她也对张之洞刮目相看。

此后,张之洞又接连处理了崇厚卖国、午门冤案等重大事件,渐渐改变了他在慈禧心中的书生形象。

张之洞在处理政务时,不仅很有才干,在谏言上更是把握分寸。

比如,有一次慈禧打发太监给醇亲王的福晋送几盒点心。

要知道醇亲王的福晋可是慈禧的亲妹子。

太监仗着是慈禧的人,出宫既不带腰牌,又不事先告知,结果遭到侍卫阻拦。

太监在争吵无果后,故意把食盒摔在了地上,并恶人先告状,称侍卫不让他出宫,还砸了食盒。

慈禧听后暴怒,不仅把负责保卫皇宫的护军统领革职,还让人把他押到刑部,要重重地处置他。

慈禧的做法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劝阻,慈禧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要治护军统领的罪。

就在此时,张之洞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他不像那些官员那样指责慈禧跋扈专权,而是将当年嘉庆在位时,林青攻进皇宫的事情拿出来说事,并表示侍卫能严格遵守制度,这是对皇室安全的保障。

张之洞的委婉改变了慈禧的态度,最终护军统领得以释放并官复原职,而真相大白后,那个太监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在这之后,张之洞在政务处理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这让一心想要培植势力的慈禧自然高兴不已,于是便有了文中开头的连升四级。

连升四级的张之洞引得朝臣哗然一片,而他也因此名声大振。

此后,尽管清王朝已成岌岌可危之态,但在危楼之下的张之洞在感激慈禧之余,更是努力工作,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政绩,而他也实至名归,成为“清末四大重臣”之一。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更多文章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妻女家人的?手段非常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样对待他的,年羹尧是自己作死还是雍正害死的,年羹尧会被雍正处死吗

    源于康熙之赏识年羹尧为什么如此受恩宠呢?视线还要从康熙时期开始。康熙时期,年羹尧因为颇有才识,屡屡升官,由此赢得了康熙帝的青眼,成为封疆大吏。面对康熙帝对他的恩宠,他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说出“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的话,表达自己一定竭尽全力去报答君主的宠爱。到达四川后,他首先做出了表率,坚决做到了“

  • 康熙看望50岁的哥哥,康熙刚走,哥哥就对家人说:我可以放心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对兄弟们的态度,康熙和他兄弟们的关系,康熙探望病重兄长

    自古以来,帝王家里多纷争。三国有曹植七步作诗,唐朝有玄武门手足相残,清朝九子夺嫡更是激烈残酷。千百年来皇家兄弟阋墙的例子数不胜数,毕竟皇位只有一个,皇帝的儿子却有很多个,竞争确实非常激烈。兄弟相残,父子互相猜忌都屡见不鲜。夺位通常都伴随着流血,一旦失败万劫不复。在这么多皇位争夺战中,清朝的九子夺嫡是

  • 康熙驾崩时如果不把皇位传给雍正,雍正会起兵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是传位给雍正还是雍正篡位,康熙驾崩雍正的表现,康熙是怎么样传位给雍正的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嫡长子胤禵此时已经被康熙皇帝关进了宗人府,已经完全丧失了争位的可能,同时原本的废太子胤礽,更是在康熙的圣旨下无人敢提,三阿哥胤祉完全就是打酱油,对于太子之位也就是刺探过。而对于四阿哥胤禛唯一具有威胁的,便是八阿哥集团了。相对于势单力薄的四阿哥胤禛,他可能是众皇子中最懂得审时度势,

  • 康熙临终将此人托付给雍正,后封为亲王,然而却给乾隆留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雍正乾隆,康熙怎样传位给雍正,康熙用了什么心思把皇位传给雍正

    雍正鉴于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的惨痛教训,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此后又不遗余力地为弘历扫平障碍。为此,他不但对宗室王公进行严厉打击,还对自己的亲儿子弘时也狠下毒手。弘皙因为是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按说也是弘历即位的一大隐患,但雍正帝碍于康熙遗嘱,不便下手,从而导致了乾隆即位后出现了一次危机。康熙弥留之际,除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怎样对待他的妻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样对待他的,年羹尧的死是雍正害死的吗,年羹尧死了雍正后悔吗

    雍正电视剧照1724年,年羹尧因平定青海战事有功,被雍正晋升为“一等公”,这也是年羹尧自效忠康熙、雍正两任皇帝以来,获得的最大荣耀。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年羹尧不仅在西部地区一呼百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经常出现在雍正左右出谋划策,在一些重要官员的安排和人事任免上,雍正也经常会采纳他的意见,这就使得

  • 康熙将乾隆定为隔辈继承人,一百多个孙子,见到小乾隆惊得放下酒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为什么见了乾隆惊得放下酒杯,乾隆和康熙的祖孙情,康熙是不是直接传位给乾隆的

    乾隆是大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自称为十全十美老人,在位六十三年之久,据说他的父亲雍正,能够当上皇上,也是沾了他的光。康熙和雍正执政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军事,乾隆登基后,继承了前面两位的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治理措施,使清朝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状态。被称为”康乾盛世“,乾隆自小聪

  • 康熙欲将鳌拜处死, 鳌拜脱下身上衣物, 康熙看后泪流满面免其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康熙铲除鳌拜的史实,康熙是否处死鳌拜

    在清代的皇帝之中,康熙可以说是最有作为的一个君主。关于他的事迹和所做的功绩,为后人所传唱的也有很多。在他刚刚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可能就是除鳌拜。不过这位张扬跋扈的大臣,为康熙所制服之后。他给康熙看了一样东西,康熙竟然泪流满面,免了他的死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我们大家都知道,

  • 康熙晚年算不算昏君?雍正为何要抹黑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与雍正的关系,康熙晚年如何对待雍正,历史上的康熙对雍正怎样

    康熙朝的储位之争,有一个很著名的词“九子夺嫡”,历史上跟这个很相似的是“八王之乱”,就是那位说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发生的事。康熙帝复立太子后,在布局中其实有很大的私心,他的布局是完全偏向了自己晚年的大权独揽,依旧布置太子诸王互相牵制,以使得自己借力大力维护皇权的高高在上。这个布局如果放在

  •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被活埋前,太监们为何要在她头上倒石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地位有多高,康熙王朝里的苏麻喇姑符合史实吗,康熙王朝当时的苏麻喇姑

    在当时孝庄太后的儿子对董鄂妃可以说是非常喜爱的,董鄂妃说想有一个儿子,顺治帝就开始满足她,接着就把佟妃的儿子(玄烨)直接过继给董鄂妃作为儿子。但因为董鄂妃生病的缘故(得天花),也传染给了玄烨,要知道这样一种病情放在古代基本上是没有救的。而另一边的孝庄太后则是非常喜欢玄烨的,如果这件事被她老人家知道的

  • 康熙亲政前,为何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亲政斗鳌拜,康熙是怎么智擒鳌拜的,康熙是如何对付鳌拜的

    康熙的生母是一位极不受宠的贵妃,康熙出生时,他爹顺治正和董鄂妃你侬我侬,对他毫不在意,7岁时遭了天花,命悬一线,所幸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撑了下来,结果落了一脸麻子,8岁丧父,9岁丧母,康熙一生几乎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唯一幸运的,恐怕就是有个疼爱他的皇祖母。虽然早早就登基为帝,但因为年幼,所以根本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