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
”……
清朝郑板桥的小童王凤性敏貌美、深得郑板桥喜爱,优伶王稼更是长得
“妖艳绝世,举国趋之若狂”。
在清代,淫狎娈童的风气顶盛,几乎没有禁忌。
在纪晓岚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就曾记载过:
“有书生嬖一娈童,相爱如夫妇。”
他们有多相爱呢?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娈童与书生相爱的故事。
康熙年间,有一个清秀俊朗的书生,十分宠幸一个娈童。
这个娈童长的娇艳丽质,比起汉哀帝喜欢的男色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人恩爱到形影不离。
谁知娈童寿命短促,生病将死,对书生万般的凄切眷恋,在断气之时,还握着书生的手握舍不得松开。
安葬了娈童之后,书生对他依旧念念不忘。
晚上做梦要梦到他,在灯影月光之下也会见到他的影子,渐渐到了白天也会看到他,两人相隔一米多的距离,却怎么也无法靠近。
书生问他,也不说话,喊他也不向前,靠近他则退却。
就这样惘惘然得了心病。
他的父亲很是焦急,找了道士,画符请神治疗没有效验,又把他安排在了寺庙中住着,希望鬼神不敢靠近佛地,可依然没有效果,为人父母,看着他一天天消沉下去,怎能不心急。
庙里有两个佛法比较高深的老和尚,在讨论这个事情:
老和尚说:种种魔障都起于心,与这个娈童无关,是书生的心魔未除,只要把心里的杂物清空,一切就消灭了。
小和尚回答说:
师傅对不同佛法的人说这些,他还是不会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心怎么能空呢?
两人商量完后,小和尚对书生说道:
“你的邪念纠缠盘结在一起,如同草生了根,就像物质塞进了洞孔中,得用楔子把它通出来。所以你得这么想:
你的娈童死后,他的身体成了这样:
渐渐僵冷,渐渐的膨胀,渐渐的腐烂变臭,五脏六腑也碎裂了,血肉狼藉一片。
他的面目成了这样:
脸色渐变,渐渐变得像恶鬼罗刹,那么你就会生恐怖的念头。”
本来眼神渐渐空洞的书生,慢慢有些回神,小和尚见有效果,接着说道:
“如果你的爱童还活着,一天天的长大:
他的身材:
变的壮实魁伟,不再有像女人那样妩媚娇羞的姿态,脸上长了胡须,皮肤变得苍黑;
他的头发:
渐渐的发白,两鬓如雪,慢慢开始秃顶,牙齿开始缺落。”
本以为这个小和尚的硬核劝说,已经把人老后的丑态表述的差不多了,哪知道看到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又接着劝下去:
因为这个男童比你先死,所以你思念他,但如果你先死了,娈童的外貌姣好,肯定有其它公子引诱勾引他,他不会为你守身如玉的。
你一旦死去,他就会陪其它男子睡觉,
曾经在房中对你的那些淫秽情语,柔媚的姿态,都会对另一个人展示了,如此一来你们从前的亲昵烟消云散,你所剩下的,只有愤怒了。
你再这样想:
如果这个童子活着的时候仰仗你的宠爱,骄横任性,时间久了你会难以忍受;
如果你的钱财不够丰富,没法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生出异心,把你抛去了别处,你就会对他产生怨恨的念头了。
最后这些种种念头在你的心中起此彼伏,你的心里就没法容下其他的事情,你对你的爱童的那种爱之深切也会慢慢褪去,
那么一切的爱恋之根,欲念之根就没法容纳,你内心的一切魔障就会自行退却了。
不得不说,这个小和尚可比他的师父会忽悠多了,书生竟然把这些话都听了进去,然后按照他的说法去做。
在这几天里,他
有时会看到娈童,有时又看不到,又过半月有余,娈童的身影消失无形。
等书生彻底痊愈后,就想去寺庙中拜访这一师一徒,但寺庙中人都说没见过这两个和尚。
放箭之人听过这个故事后,有的说这两人是古佛化身显现,有的说这两师徒常住于十方,来往如行云,捉摸不透,偶尔的萍水相逢短暂一见,很快就云游别处去了。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昔日有“断袖之癖”的汉哀帝效仿尧舜禅让,要将自己的皇位让给董贤,今日有书生为自己的娈童思念到形销骨立,看来古人之间的同性之爱,不比相爱的男女间的凄美故事来的深刻啊!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