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军略和战功在江东四大都督中可能比不上周瑜、吕蒙和陆逊三人,不过他的战略眼光却在三人之上,特别是在200年周瑜刚刚将他引荐给孙权时就提出了榻上策,第一次为孙权指明了江东的定位和前途,可以说这一策略在当时极具战略眼光,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么鲁肃的榻上策有何不足之处?高估了孙权,低估了刘表。
先来看看鲁肃榻上策的具体策略:“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榻上策的核心就是: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是迟早的事,趁着曹操把精力放在北方还顾不上南方的时候扫平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将荆州纳入囊中,如此一来就有了和曹操一争天下的资本。
由此可见榻上策其实就是两分天下的战略构想,但是鲁肃显然高估了孙权、低估了刘表:当时孙策刚死,孙权手中虽然拥有江东六郡,但是江东内部隐患不少,比如江东内有此起彼伏的山越叛乱以及江东大族对孙氏的敌视和不配合(孙策平定江东前期以铁血手腕为主,孙氏和江东大族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外有北面的曹操和西面的刘表对江东的虎视眈眈,而且孙权当时不满20岁,还远不能使得江东上下齐心。
刘表190年单骑入荆州,依靠荆州本土大族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虽然他在荆州要受到蔡氏、蒯氏等掣肘,但是在对待外敌尤其是江东方面荆州是上下齐心的,何况荆州的整体实力并不在江东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孙权想要“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谈何容易?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孙氏要夺取荆州,第一站就是要拿下江夏郡,从孙策开始孙氏先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八年(203年)、建安九年(204年)、建安十一年(206年)、建安十二年(207年)和建安十三年(208年)六伐黄祖,历时十年也才攻陷江夏(还不是全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荆州七郡江夏郡最小孙氏都用了十年时间才拿下半个江夏,想要攻占荆州其余五郡(荆州最大的南阳郡在曹操手中)特别是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郡哪有那么容易?荆州人杰地灵孙权绝无可能在曹操南下之前平定荆州。
至于有人疑惑鲁肃榻上策为何没提到刘备?那是因为当时官渡之战还没打响,刘备败退徐州依附于袁绍,正是寄人篱下之时,鲁肃又怎么可能会注意到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