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国家局势渐渐稳定,而且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眼看中国就要与国际接轨的时候,膨胀的西方人却干涉起来了清朝的内政。清廷最烦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于是盛怒之下决定不再和洋人打交道了,就这样中国再次走进了闭门造车的老路。当时,有个叫做莱布尼茨的科学家非常仰慕中国文化,并且表示愿意来华兴建学院,传授西方的科学文化。
莱布尼茨写了封信给康熙,结果康熙看完信后那个烦啊,心想:“这些洋人怎么这么讨厌,朕的大清这么强盛,还用得着你来兴建学院,竟然还要求当院长,岂有此理。”于是,莱布尼兹的信犹如石沉大海,从此杳无音信。谁也没想到,康熙的这么个小小举动,竟然给以后的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为晚清政府被别人按着打埋了颗不定时炸弹。
公元17世纪—19世纪期间,欧洲的科学处于突飞猛进阶段,让生产力得到飞速前进的工业革命也在这一时期里完成。而莱布尼兹就是活跃在17与18世纪间的牛人一枚。莱布尼茨老板抽象地说叫科学家,然而万能的他却在数学、物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卓越的知识,而且他的学说还为欧洲后世科学家研究发明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工业革命的理论知识离不开他的学说铺垫。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莱布尼兹还是位中国文化的铁杆粉。
由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喜爱,因此他才主动提出来到中国兴建新式学院,并来华传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文化。假如康熙皇帝同意了莱布尼兹的请求,那么中国就可以系统地接触西方科学,从而了解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并且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可惜,中国提前接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机会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无独有偶,就在中国错过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机会后,俄国却抓住了一次机会。公元1727年,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一世邀请一位叫做欧拉的二十岁年轻人到圣彼得堡科学院进行学术研究。欧拉的老师叫做约翰伯努利,而约翰伯努利的老师就是莱布尼茨,按辈分算欧拉还是莱布尼茨的徒孙。20岁的欧拉已经在欧洲科学界小有名气,并且对于数学,物理、天文、建筑、航海等多个领域非常精通。在欧拉的帮助下,俄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至少没有脱离整个欧洲的平均水平。
就在清朝政府还沉醉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中时,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后来欧洲爆发了轰动世界的工业革命,而清朝却依然处于非常落后的局面:军队以冷兵器为主,海军以木船为主,火炮威力小、射程近。
由于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此前又错过了莱布尼茨传授西方科技的机会,因而导致中国缺乏对先进科学的认知与重视,加上完全不知外界的发展,从而到了后来根本不知道“欧洲列强已经步入了洋枪洋炮铁甲船的新时代”的无知地步。
可别人俄国女皇却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且引进优秀人才,保持了俄国科技水平的稳步发展,最终使得俄国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落伍于世界。随着时间推移,清朝与俄国的差距渐渐拉大,尤其到了晚清时期。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曾为中国手下败将的俄国也加入到了欺负中国的队伍中:八国联军侵华,其中就有俄国;日本与俄国跑到中国的东北打仗,交战的两国不在自己本土却跑到第三国打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强迫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强占中国领土。科学技术就是这么重要,武器先进、科学发达的俄国后来可以按着清朝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