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分分合合中一直变动着,当然这里面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大多以山河之险作为划分的依据,如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在300年前,也就是清朝初年,大清曾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这一省份,所贡献的税负收入,就占据了全国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大清王朝治下最为富裕的一个省份,傲视其他所有同级行政区域,比今天的上、广、深还要牛,而这一省份,就曾是仅仅存在了几十年之久的江南省。
其实在清朝时期,我们很多所熟知的省份都已经大致定型了,然而说到江南省,恐怕还是知者寥寥。江南省,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具体管辖范围,主要包括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盘,从这一管辖范围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直辖市、一个农业大省、两个经济大省,几乎都包含在内,所以仅从体量上看,它就是一个“巨无霸般”的存在。
其实不仅是体量巨大,在原先明朝以首都南京为领头的南直隶基础上成立的江南省,是清朝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富裕的地区,即使在今天,江苏、浙江两省的经济,在全国依然稳坐前五的位置,何况是在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都集中在苏杭一带的年代。因此庞大的体量也让其以令人艳羡的税负收入而傲视全国。
同时在科举考试上,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带来了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全国一小半的举人、进士等社会精英,都出自江南省。以至于当时流传的一句俗语是:“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然而江南省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体量还是经济发展程度,这让清朝统治者为之感到惴惴不安。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当时的清朝,在顺治之时,还未完全统一天下,东南地区,有明朝藩室所组建的南明小朝廷,西南地区,还有张献忠等割据势力,所以江南省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才的聚集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顺治帝经过详细的考虑,作出拆分江南省的决定,免得强大的江南省,一旦被敌军占领,会成为朝廷的重要威胁。因此江南省被拆分之后,一分为二,一个是江苏省,一个是安徽省,时至今日,其行政大致框架也就由此延续下来。
参考资料:
【《清史稿》、《全国市县地名沿革表》、《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