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神话,后来由佛教传入我国,经过演化,逐渐成为了我国神话传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时,我国民间就有着十殿阎王的说法,称地府十王。
而经过演化吸收,又有了四大阎王的说法,而且这四位均是人间的高官,死后成为公正不阿的阎王。这其中就有着铁面无私、爱民如子的包拯,而还有一人,百姓听了他的名号都为之发抖。
兵不血刃擒虎将
在隋朝,有一位叫做韩擒虎的名将,他因灭亡陈国而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扬名,而在他死后,人们认为他成为了阎王,掌管生死。韩擒虎性格豪迈、体态魁梧,而且精通武艺。
相传他原名韩擒豹,因十三岁时打死了山间作乱的猛虎,因而改名韩擒虎。581年,隋文帝打算吞并江南的陈国,就任用韩擒虎出兵江南,而韩擒虎带着500精兵夜袭采石城,又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姑苏。
以至于江南的百姓都很敬畏他、江南的士兵听到他的名字没有不颤抖的,在古代官方史书的二十四史之《隋书》中,记载了他死后成为阎王的事情。
592年冬,在韩擒虎生病之前,有一个重病之人,挣扎着走到韩擒虎府邸,对守卫说:“我想拜见大王。”守卫不解:“什么大王?”病人魂不守舍地回答:“阎罗大王。”
韩擒虎的手下听闻都出来想要殴打他,韩擒虎阻止了他们:“生前我为上柱国,死后能做阎罗王,我已经很满足了。”结果韩擒虎突发急病,没过几天就死了。
韩擒虎去世前夕,又有一老妇夜晚路过他的府邸,看到他家门前阴风习习,有一众士兵表情肃穆分立左右,仪仗盛大,如同帝王。老妇人好奇地问他们:“深夜在此,是为了等待什么人?”其中一个领头士兵回答:“我等来迎接地府阎王。”
说罢,他们突然消失,第二天韩擒虎就去世了。二十四史作为官方的史书,通常而言不记录鬼神之事,但却将韩擒虎成为阎王的传说记录,可见韩擒虎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其实,韩擒虎有气场在那,名号也让很多人瑟瑟发抖,比较有阎王的特质。
铁面无私包青天
要说这四大阎王中流传最广的,当数包拯成为阎王的传说。包拯,北宋名臣,一生行政清廉、公正不阿,敢于为百姓发声,因而民间有“包青天”的称呼。
包拯是进士出身,从中央的御史到地方的知府都曾担任,还掌管过国家经济命脉——三司。朝廷百官没有不敬畏他的,平民百姓都视他为神明转世。
在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时,大开正门,让告状的百姓直接到公堂之上自陈冤屈,使得审案公正合理。在民间传说与史料记载中,包拯审理了大小冤案、奇案不计其数,结果都能使人信服。
久而久之,便流传起了包拯兼任阴间阎罗王的说法。大家认为他是“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包拯白天在开封府审案,晚上则通过他的木枕进入阴界担任阎罗王,在阴间断案审冤。
宋元时,民间不断神化包拯,将包拯塑造为半人半神,可上天入地的三界判官形象,并在死后,成为十殿阎王中的第五殿阎罗王。《宋史·包拯传》记载:不管是小孩还是妇女,都知道包拯的名声,都叫他包侍制。
另外,京城里更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有两人是无法贿赂的,一是阎罗王,再就是包拯包青天。可见,包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以及百姓对清廉吏治的向往和追求。
一位忧国忧民,一位忠君卫国
其余两位民间盛传的阎王都是北宋时的名臣,一位是范仲淹,另一位是寇准。这两位都以公正不阿、不畏权贵而闻名。范仲淹是北宋名相,“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的人生写照。
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发现不合理的政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由于他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权贵,使得他在不到十年间三次被贬。
庆历新政期间,他对百官的审核就十分严格,遇到不称职的,立刻在名册上把名字划去,改成下一级官员担任。在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自请离京,出任地方的知府。
每到一处,都为民着想,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生、改善吏治的事情,更是凭一己之力解决了浙江一带的饥荒,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
《吴纪闻》中记载:人在死后一个月便会在阴间见到阎王,这个阎王便是范仲淹范文正。范仲淹被民间神化为地府阎王,可见百姓对他为官清廉、为民造福的肯定。
寇准同样也是北宋名相,他曾力主宋真宗亲征澶渊,以抵抗辽军,但因他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一再贬谪,最终贬到了雷州(今天海南),到死也没有回到中原。直到宋仁宗年间,才为他平反,恢复了爵位和名誉。
当时的雷州教育水平不高,寇准便传播中原的文化、医学,发展水利,促进了雷州的社会发展,受到百姓的爱戴。与韩、包二人相似的,在民间传说中,他在去世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出任阎王。
《涌幢小品》中记载,寇准的侍妾茜桃在临终前对他说:“我之前没有和你说,是担心泄露天机。如今要死了,说了也没有关系:您之后是要阎罗王的人。”
《翰苑名谈》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甚至在寇准生前,就有人将他的画像命名为“阎罗王像”。
不管是勇猛善战的韩擒虎,还是公正廉明的包拯、范仲淹、寇准,他们在生前都是深受民众爱戴的清官,因而在死后才会被神化为地府中的阎王,世世代代都受到俸禄和尊敬。
因为在百姓心中,由他们四人掌管生死,一定能让人们都心服口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