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疑心比较重的皇帝,明朝诸多的开国功臣都被他杀了,那么汤和是如何获得善终,而且还深受朱元璋称赞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汤和与朱元璋
童年时期,汤和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总是带领着一众孩子玩耍,而朱元璋也是孩子当中的一员。在当时,朱元璋和汤和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时间。
但由于元末的动荡局势,导致各家常常食不果腹,作为家里的男丁自然要出去寻找出路,朱、汤便是如此,只是两人所走的路不同,朱元璋流浪,汤和则从了军。
从寺庙出来后,朱元璋再见汤和之时,他已经成为了起义军郭子兴手下的千户长,而且也变成了身高七尺容貌伟岸的将领了。当时,朱元璋顶着光头,在和汤和见面之后,两人便开始叙旧。
再次见面之时,似乎已经没有当年的无忧无虑,反而是在言语中,对汤和增加了几分敬意。很快,朱元璋就加入了起义军,因为自己作战勇猛,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
郭子兴甚至将自己的义女,也就是未来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就算是这样,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依旧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尊重。
也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汤和为了维护朱元璋的地位,在军中一直维护朱元璋,起义军中的凤阳党逐渐形成,也为朱元璋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汤和的酒后胡言
在日后的作战当中,无论是朱元璋成事的前期、还是中期,汤和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虽然汤和治军严谨,有勇有谋,但是还是有一个改不掉的毛病。
汤和喜欢酒后胡言,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酒品不好,比如:常州与张士诚接壤,是朱元璋守卫张士诚最重要的屏障,汤和就曾在那里镇守过。
有一次,汤和上书请示朱元璋后,由于没得到及时回复,他的心中很不爽。于是在醉酒时,说出了“我现在的地位,就如同在屋顶之上,我向左就是向左,向右就是向右。”
这无疑就是在向朱元璋提醒,现在我的位置,可以决定你的生死。朱元璋的性格很多疑,这也导致汤和在日后受到了惩罚。
后来,汤和还在征讨陈友定时,没有安顿好地方导致叛乱,这些事情都被朱元璋默默地记在心里。
在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斗之后,大明朝成功建立,朱元璋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洪武三年,朱元璋在朝廷上册封了,6位国公和三十位侯爵子爵,汤和却位居区区侯爵(后来才被封为了“信国公”)。
朱元璋为了威慑汤和,还多次提起他在常州的过失,并将此事刻在了丹书铁券上,让汤和引以为戒。数次当面请罪,然后又被朱元璋多次当反面教材说起,最后还刻在传世的铁券上。
时也命也!两人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汤和也没有、也不敢因为这些事情计较。他还是如同当年一样,将自己手下的军政大事安排得十分妥当。
告老还乡
在滚滚的时光洪流中,朱元璋和汤和都迎来了自己的老年生活,朱皇帝在马皇后去世之后,变得逐渐猜忌和担心。其实,朱元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朝开国打天下之时,有太多可以在青史留名的名将,比如蓝玉、也包括汤和。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有立自己嫡长孙朱允炆的想法,更是担心在自己去世后,会不会有人造反。
洪武后期,很多和朱元璋打天下的臣子,自发地组成一派,也就是淮西勋贵。这一派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觉得自己的地位正是自己付出所应该获得的,对于新晋的官员,也是嗤之以鼻。
更有甚者,他们因只会带兵作战,面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突然有一种失业的落差感。在皇帝的眼里,这样的臣子是十分不识时务的,于是开始大杀功臣。
汤和多年和朱元璋共事的经验,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低调,否则自己的死期会越来越近。后来,在分析局势后,汤和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辞官之事。
朱元璋闻讯大喜,设宴款待汤和,汤和交出了军权之后,朱元璋承诺为凤阳给汤和修建住府。告老还乡的汤和,在临走之前还被朱元璋问及想要什么赏赐,他说想要100个美女。
就这样,汤和逐渐也走到了生命的结尾,而在生命中的最后七年,汤和也没有商讨过军国事宜。甚至对于自己的家眷、好友都是闭口不提。
汤和的善终
1390年,也就是洪武帝二十三年,汤和从凤阳赶到京城向朱元璋拜年。在赶往京城的途中得了急病,到达京城之后病情加重,甚至都无法说话。
朱元璋在当天就赶往探视,过了一段时间,汤和的病情稍稍有所好转,朱元璋又让人将汤和接到京城,照顾得十分体贴。
4年后,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的病情再次加重,无法站立行走。但是朱元璋十分想念汤和,想让汤和坐车觐见。
朱元璋在这时,也是步入到了生命的末期,见到老友内心之中也是感慨万分。在见到汤和之后,拉着汤和的手,和汤和一起回忆两人创业的初期艰难和家乡的发展。
但是这时的汤和,已经无法言语,只能不停地磕头谢恩。朱元璋见自己的老友,已经变成这样,心中也是万分不忍,泪流满面。汤和离开京城前,朱元璋还赠送大量的金石玉帛,作为汤和的丧葬费。
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享年七十岁。汤和去世后,朱元璋罢朝三天,还封了汤和为东瓯王,并将他的肖像陈列于功臣祠,配享太庙。
总的来说,汤和成为了明朝开国将领当中最为长寿的,徐达虽然也是善终,但是寿命却没有汤和长。像李善长、蓝玉之流,在最后的年岁里,被朱元璋清算。
总的来说,在自己早年醉酒胡言后,汤和不仅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朱元璋,也知道了自己的圣上,不是一个省心的仁君,所以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兵权,对于外人不谈论军国大事。
也正因此,他才保住了自己和家人。其实,汤和索要的100名美女,也算是一个障眼法,人生晚年,他早早就遣散了家中的一百多位小妾。
毕竟功高震主,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和家人不是什么好事,只有自污才能保全。正是汤和的做法,为自己的子孙家族换来了二百年的平安生活,也让自己的故事和智慧,在人们的心中流传至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