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太原起兵,打进了长安城。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长孙氏当上了秦王妃。李元吉被册封为齐王,杨氏成了齐王妃。
武德初年的大唐朝,李世民经常挂帅出征,李元吉则是作为副帅,协助二哥征战四方。大唐讨伐王世充,就是李世民挂帅,李元吉副帅的模式。兄弟并肩作战,妯娌往来款洽,倒也合情合理。
秦王和齐王击败王世充,活捉窦建德之后,大唐朝基本上坐稳了江山。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排排座,分果果了。
李世民不服大哥李建成,想取代李建成入主东宫。李元吉想先联合大哥干掉二哥,然后干掉大哥,最后入主东宫。
李元吉跟李建成一起,对付李世民。齐王妃杨氏,不赞同李元吉的做法。杨氏认为李元吉斗不过李世民,就劝李元吉不要和二哥作对。李元吉不听老婆的话,杨氏就倒戈帮忙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元吉和李建成制定了对付李世民的计划。齐王妃杨氏胳膊肘往外拐,给李世民通风报信,把太子集团的计划泄露给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知己知彼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伏击没有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世民则是掌握了大唐权柄。
李世民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李渊迫于形势,只能把皇帝宝座让给李世民。李世民依照礼制,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齐王妃作为玄武门的功臣,被李世民纳入宫中。杀兄诛弟纳弟妇,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道之举。李世民纳杨氏入宫,承担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在我看来,李世民宁愿挨骂,也要纳杨氏入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犒赏杨氏的功劳,另一个原因就是拉拢弘农杨氏。
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杨氏倒也老实本分,没有出什么幺蛾子。长孙皇后故去之后,杨氏自恃功劳巨大,居然觊觎皇后之位。
欧阳修修撰的《新唐书》,在《列传第五》,记载了这件事情。原文是:“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
这条史料,透露出三条信息。第一条信息,就是杨氏为李世民生了儿子。第二条信息,就是李世民很宠爱她。第三条信息,就是李世民想立她为皇后。
问题的关键是,李世民真的想立杨氏为皇后,还是在敷衍她呢?我们不妨看看,李世民接下来干了什么事情。
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
李世民有了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之后,就把风声放出去。李世民放出风声之后,大唐第一喷子魏征,就来找李世民理论了。
魏征引经据典,抬出了一套“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的理论,劝说李世民放弃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放弃了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
在我看来,李世民在放出要立杨氏为皇后的风声的时候,就料到了魏征会捣乱。李世民根本就没有诚心要立杨氏为皇后,他就是想敷衍一下杨氏。
魏征出来捣乱的时候,李世民刚好就坡下驴。李世民这么做,就是想告诉杨氏:“朕知道你的功劳很大,也想立你为皇后,但是魏征强烈反对,朕也没办法啊。”
李世民在拒绝了杨氏想当皇后的要求之后,马上给杨氏的儿子李明升官。李世民通过加封儿子的方式,安慰失意的杨氏。
李世民这么做,就是典型的堤内损失堤外补,让杨氏失意之余,得到了些许安慰。李世民的手段确实很高,难怪可以战胜隋末唐初的一众英雄好汉,坐稳皇帝宝座。
本文史料来源:《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版权公司签约,委托版权公司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未经授权转载者,版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