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富察氏、乌拉那拉氏的出身,魏佳氏的起点实在是太卑微了,因此魏佳氏刚入宫时,只是一个地位底下的贵人,位次是倒数第一。
然而,从乾隆十年起,魏佳氏的人生仿佛就像开了挂,节节高升。
1745年,魏佳氏被封为令嫔;
1749年,魏佳氏晋升为令妃;
1759年,魏佳氏晋升为令贵妃;
1765年,魏佳氏晋升为令皇贵妃。
从魏佳氏的封号来看,她完全称得上后宫的老大,因为皇后去世后,乾隆再也没有册封皇后。
出身卑微的魏佳氏,在人情薄如纸、动不动就触怒龙颜的宫廷,为何能够华丽转身,而且深受乾隆的宠爱?
婆媳关系历来都是一个难处理的关系,在宫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事关女人的家庭地位。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祖父吴禄是个白丁,父亲凌柱是四品典仪官。因为家世不显赫,所以嫁给胤禛十多年后,身份上还是称“格格”,比福晋、侧妃的地位低很多。
也许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皇太后对魏佳氏多了一份的爱惜。而魏佳氏把皇太后也伺候得服服帖帖。
在太后面前,魏佳氏总是毕恭毕敬,而且有一种诚惶诚恐的表情。在魏佳氏身上,皇太后看到了病逝的富察皇后的影子,勤俭持家,孝敬婆婆。
对比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中规中矩,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一点傲慢少礼,皇太后还是觉得令妃好。后来,令妃凭着皇太后的喜爱,鼓动她晋封自己为皇贵妃。
其实,按照大清家法,只要有中宫皇后健在,为了避免皇后有压力,是不会轻易册封皇贵妃的,可是魏佳氏偏偏提出此事,结果导致皇后乌喇纳喇氏失去理智,剪去秀发,激怒了乾隆。因此,乾隆皇帝将皇后乌喇纳喇氏打入冷宫,而令妃如愿晋封为皇贵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魏佳氏是极富心机的女人。
大多数中年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小女人,乾隆也不例外。令妃,比乾隆小16岁。这个年龄的女人极具魅力,又年轻漂亮,迷人的外表迷倒了乾隆。
乾隆曾经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令妃是一个“柔嘉”的女人。这足以表明,令妃在乾隆面前是非常温柔的。加上与皇太后相处融洽,在乾隆面前自然是加分的。令妃用自己的温柔和迷人的外表打动了乾隆,获得了乾隆的宠爱。
在古代社会,成功男人都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更不用说,后宫佳丽如云。妃嫔育有子女尤其是皇子是十分重要的,皇子甚至可以决定妃嫔在后宫中的地位。妃嫔因为生下皇子有功,在后宫的各方面待遇会水涨船高。
乾隆是一代风流天子,后宫佳丽自然也不少,但是只有令妃和乾隆生育最多,达到6个子女。
1756年,令妃生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
1757年,令妃生下皇十四子永璐;
1758年,令妃生下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1760年,令妃生皇十五子永琰(后来的嘉庆帝);
1762年,生皇十六子;
1766年,生下皇十七子永璘(多罗贝勒);
短短的十年,令妃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真可谓宠冠后宫。
令妃宠冠后宫,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天公不作美,乾隆三十九年底,令妃从热河回宫之后就生病了。乾隆四十年,令妃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令妃病逝当日,乾隆就为她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并且命令妃的子女、女婿、媳妇穿孝、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皇贵妃的丧仪。
乾隆四十一年,令懿皇贵妃去世周年祭之时,她的祭文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虚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可见乾隆对她的深情,而且她去世后乾隆再也没有册封过皇后、皇贵妃,甚至贵妃等高等级后妃。
乾隆六十年,令妃去世二十年后,乾隆在公开皇十五子永琰的储君身份的同时,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汉人血统的皇后。
由此可见,令妃用她的迷人的外表、机灵、温柔,收获了乾隆的宠爱,成为乾隆继富察氏之后最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