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词,专门写来向丈夫撒娇,却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词,专门写来向丈夫撒娇,却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5:35

我们可以说苏轼的“大江东去”,也可以在很难受的时候,念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看看他的“一肚子不合时宜里的”机锋,不给诗人贴标签,这才是诗的打开方式。

苏轼如此,李清照更是如此。

我们称李清照是婉约派,婉约词虽然她写得极多,也极好,但是不掩她少女的顽皮、对于爱情的执着还有就是忧国忧民的思想。世人都接受李清照婉约的一面,也有很多人欣赏她巾帼不怕须眉的英气。

而我们要说的李清照,则是她调皮可爱的一方面。你们猜猜我们会说她那一首祠呢?你们会想起什么?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我们今天要说的都不是上面的,而是她一首,可以说是信手涂鸦之作。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词里的

这首词,写的时候,正是李清照刚刚结婚的时候,当时也是夫妻两人琴瑟相和,最为幸福的时候。

我们可能不觉得,当时她们也可能不觉得,但是在战火未起,家国未破的时候,往往幸福也只是“道是寻当时只常”了。

这首词写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子出门买东西的,回来之后,和丈夫分享的故事。我们不妨想一个场景,阳光正好的一天,新婚未久的她在繁华的汴京街上逛街回来,顶着明媚的春光,心情自然是好得不得了,左看看,右买买,最后选来选去,还是不能辜负这大好春色,又或许是想到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便轻轻柔柔的买下一枝花,想回家问问丈夫好不好看。

“女为悦己者容”,为什么从古至今购物一直都是女子喜欢的事情,甚至在当下还有好多女子号称“剁手党”,其实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有值得分享的对象。李清照当时也是一个小姑娘,还没被后世的符号赋予那么多教科书上意义,就是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首词的里透露出来的是小女孩子的气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句简直就是当下的直男杀手,简直就是把女孩子那种可爱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也许我没花好看,也许我没春光明媚,但是就是想撒个娇,偏要问问我的那个他,你说,到底是我好看,还是花儿好看。

情谊已经足够动人了,但是作为一首词,不得不说,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充分显示出了她作为一个词人的天才。她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以花映人,以人衬花,将花和人完美的人结合起来,既在美丽的春光下写尽了花之美,也写出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女子的可爱。

不妨把鲜花插于云鬓,让丈夫来评一评,这就是她的任性和调皮,更是那个少女时代的圆满回忆。纵观全词,不仅是艺术手法出色,李清照在造句和语言的运用上更是别出心裁,一个“徒要”一个“奴”,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后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影子,对于口语,俗语入词的贡献,她是第一人的。

词外的世界

如果我们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也许她这一生,这是最幸福的时光了。后面就是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她一人带着金石玩物苦苦支撑,再后来就是丈夫死去,自己孀居,然后又是改嫁,离婚,冒世俗之大不韪,到了老年,凄凄惨惨独自一人。

我们很难发现,她这一生之后,有什么日子,比现在更快乐了。

她喜欢写词,去纪念,纪念每一个逝去的日日夜夜。我想,每当她之后去看自己年轻时候写的那些词,其实也不只是看的词,是看的她过往的那一份甜。她也曾经是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是柳眼梅腮春心已动的思妇,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知道的那样,婉约或是豪放,完全不能定义一个诗人的全部人生。

但是在词外的世界里,人们看到的只是她不守妇道,看不见那颗执着炙热的灵魂,曾经嗅青梅的庭院,突然在年老的词人眼里,变得好深好深,庭院深深深几许。

突然想起了之前电视剧《知否》热播的时候,微博上有一个热搜叫“李清照笔给你你来写”。这个热搜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原因来自于一个朋友圈。有人吐槽知否的主题曲矫揉造作,逻辑上非常混乱,甚至没想到被喷成还不如喊麦。

而好笑的是,那首主题曲的词,就是李清照的名篇《如梦令》,然后便有了“不懂填词李清照”的戏谑。

我们好像离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了。

李清照在词外的世界,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我们现在,好像一直都蛮远的。当时的人不理解她的改嫁和再离,我们现在的人,不懂她的音律和心境。

结语:

我们的历史上一直都不缺才女,汉代有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卓文君的《白头吟》,唐代也有薛涛笺的逸事,但是直到李清照,我们的叙事体系,才把他和男性分开。

蔡文姬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像曹操一样的男人,玩弄她自己的命运,并自以为仁慈,薛涛我们也不是看的她的诗,而是关注她和中晚唐那些诗人的爱恨情仇,只有李清照,我们第一印象绝对不是一个男人,而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词太出色了,让那些男人都有一种“崔颢诗在上头”的感觉,传闻中就有赵明诚狂写诗词五十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的那几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来赵明诚看到敌人来袭,弃城逃跑了,也因此被罢了官。后来他们经过乌江的时候,李清照就当着赵明诚的面,念出了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她的价值观里,人活着就要当个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英雄,如今这样恍如丧家之犬,又像什么样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观,李清照的词被赋予了强力的精神内核。我一直说,一首好词,一首好诗,只有作者的阅历足够深厚,才能承载的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不懂李清照,才会如此让人看起来可笑又可悲。

明代才子杨慎,就是那个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曾经发自内心的赞美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就连辛弃疾有时填词也说自己是“效李易安体”,两位同时代,同样关注民生国情的词人,大概也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心相惜之感吧。

我们应该再多读读李清照的。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后的15万锦衣卫,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在干嘛,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都去哪了呢

    锦衣卫分离国家的其他机构,它是由皇上直接管理和发展的,这支队伍服务于皇帝,只听从皇帝一人的命令,同时也承担着保护皇帝的重责任。后来这支队伍数量越来越大,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所以这个统领必须是皇帝足够信任的人,选不对人这将是一大隐患。崇祯皇帝当时就选错了人,所以李自成攻城的时候自己孤立无援,15万锦衣

  • 明朝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英宗如何除掉石亨和徐有贞的,明朝的魔咒石亨和朱祁镇,明朝的朱祁镇怎么夺回政权

    明朝的北疆一直都是不安定的,在北边的鞑靼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经常南下抢掠汉人财物。明英宗为了效仿先祖故而要率兵亲征。兵部和内阁拼命劝阻但收效甚微。一番劝阻不动朝廷只能够努力去配合皇帝的北伐大计。皇帝率领半数的文武官员以及太监王振,带领五十多万兵马从北京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旌旗遮天蔽日。从未经历过沙场战争的

  • 陕西出土一块墓碑,专家:墓主下西洋到达伊拉克,比郑和早62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考古发现一个明代石碑,陕西明朝藩王墓发掘,陕西发现春秋墓

    不过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郑和“下西洋”第一人的地位恐怕不保,这是因为陕西省考古队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唐朝墓碑,上面记载了一件足以轰动国内外航海界的大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小山村,村民在耕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清理掉上面的泥土之后,上面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刻字,村领导意识到石

  • 文天祥:留下丹心绝唱的他,在身死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天祥十大绝唱,文天祥死前丹心绝唱,文天祥的三个励志故事

    宋朝推崇理学和儒学,同时还重视商业发展,包罗万象的开放意识,让宋朝有了灿烂的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经济以及丰厚的文化积淀。但生不逢时,宋朝周边的国家个个骁勇善战。隔壁的辽,动不动就来骚扰一下。重文轻武的宋节节败退。甚至只能靠赠银求和来换取安宁,这条路一走就是120年之久。无奈之下,只能联合后起之秀——

  • 《大明风华》中,为什么朱祁镇要杀掉自己的奶奶“张太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风华中朱祁镇杀了张太后视频,大明风华朱祁镇怎么被戏耍的,大明风华朱祁镇当了多少年的俘虏

    当然说朱祁镇杀掉了张太后,主要是针对于《大明风华》这个电视剧的剧情来说的。但是这个说法非常的不准确,因为当时的太后是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所谓的张太后,实际上是朱祁镇的奶奶,应该是太皇太后。就按照剧情的来说吧,张太后纵容自己的弟弟在边境上掌管互市。所谓的互市就是边境贸易市场,蒙古人拿自己的马匹和各种动

  • 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国享有哪些权利,各有多大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周武王分封诸侯国等级及封地大小,武王分封了哪些人

    所谓诸侯,产生于夏商时期,鼎盛于春秋战国。早在商纣统治时期,殷商治下就有八百诸侯一说。《封神演义》中关于文王姬昌要起兵伐纣时,就有八百诸侯已有四百已反的说辞。那么,武王灭商以后,他大封天下,这时候分封的诸侯跟商纣时期的诸侯有什么区别,有哪些权利,又有多大地盘呢?首先,武王分封诸侯,是按国别来划分的大

  • 古代六大鬼才:诸葛亮未上榜、姜子牙倒数,第一名无可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与诸葛亮谁更聪明,史上六大鬼才诸葛亮,历史姜子牙跟诸葛亮谁更厉害

    鬼才一般都不按常理和常规做事,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和正常人的逻辑不同。和天才不同的是,他们的行事带着一些诡异的感觉,有时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便能创造出极大的能力和能量。古时候出现过很多了不起的鬼才,比如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已经将他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近乎于神。诚然,演义略有夸张之意,但历史

  • 夏朝初期疆域狭小,仅有4万平方公里,大禹何以划分九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最繁荣时期的疆域图,夏朝初期疆域多大,大禹时期的夏朝版图

    根据《禹贡》记载,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囊括了传统中国大部分区域,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左传》中提及,大禹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就让九鼎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然而,这就令人难以

  • 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让中外关注,但破解难度太大,破解一字10万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阳馆藏甲骨文数量,河南安阳发现甲骨文是什么文化,第一批甲骨文出现在河南安阳

    众所周知,甲骨文在文物界中的地位非常高。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县一个村庄之中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这批甲骨文出土于殷墟遗址,经过专家坚定之后发现。这个甲骨文的朝代经过专家鉴定之后确定为商朝。这批商朝甲骨文的出现轰动了整个文物界,甚至直接惊动了世界。这次殷墟遗址的发现被誉为全球重大发现之一。伴随着甲骨文的

  • 商汤都城疑云,商丘还是洛阳,郑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都城为什么在安阳不在商丘,商汤是谁,河南商丘甲骨文

    亳都所在何地,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南朝宋时裴骃的《史记·集解》说“梁国谷熟(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为南亳,即汤都也”,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亳,(洛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商丘),后(有认为这是指商汤后代盘庚)徙西亳(洛阳偃师)也”,东汉班固《汉书》中说“偃师,尸乡,殷汤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