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曾灭项羽20万大军,曾国藩:此计断不可信

韩信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曾灭项羽20万大军,曾国藩:此计断不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4/1/17 16:05:09

孙子兵法》中讲到“兵者,诡道也。”意思是说行军打仗,就要用变化无常之术迷惑欺骗敌人。而《北齐书》中也说过:“事贵应机,兵不厌诈。”纵观古今,凡是著名的军事家,不仅擅长兵法,而且都将兵法“诡”道运用到了极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俗语概述的便是汉初三杰之一,赫赫有名的大军师韩信的一生。韩信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战争,很多都是古代战争史上不可复制的“战争奇迹”。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便是韩信这诸多战役中一个。

▲韩信剧照

01

众多的经典战役之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就有“潍水之战”。汉高祖4年(公元前203年),韩信刚刚率兵灭了齐国,而此时的刘邦项羽则在荥阳地区展开拉锯战。韩信则挥军来到了项羽的老巢所在地,此时的项羽却无暇分身。因此,项羽只得派出自己的爱将龙且,率20万大军前往阻止韩信,而两支军队正好在潍水相遇了。

战前,韩信命令部下紧急赶制1万多个沙袋。随后,他便将赶制好的沙袋全部投入到了潍水之中。紧接着韩信又将部队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过河和龙且的部队作战,但不可恋战。并且下令,与龙且的部队交手之后,便可假装不敌,“仓皇”逃回。

▲潍水之战画像

战争开始之后,一切都按韩信的部署进行,而好大喜功的龙且果然轻敌。看到韩信的部下败逃,他信心满满的对自己的部下说,他和韩信是老相识了,对于韩信他非常了解。此战不足为惧,等到消灭了韩信及其部下,韩信刚刚攻下的齐国也会是他们的。

02

当韩信所派出的部队仓皇逃回对岸之后,龙且便下令自己的部下渡河作战。但谁知渡河到一半的时候,韩信就命人将之前做的简易堤坝破开,潍水之中的龙且部下全数被河水冲走,顿时损失过半。而剩下的士兵见此惨状,纷纷惊慌不已,四散逃跑。两军交战,最忌军心不稳。所以接下来的战势,就相当于简单了——尚未渡河的军队看到前方部队的遭遇,拔腿而跑;少数渡河成功的士兵则遭到了韩信部下的三面合围,最终全军覆没。而龙且本人,则被韩信手下丁复亲手斩杀。

▲龙且剧照

经此一役,三分之二的天下已归刘邦所有,项羽的灭亡势不可挡。潍水之战的成功,正是人们常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场出奇制胜的战役被后世之人奉为经典,并被司马迁记载到了《史记》当中。

03

潍水之战之后,很多人多次效仿韩信的计谋。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到了晚清的时候,曾国藩曾在对阵太平军的时候,也使用过一次,但也毫无意外的失败了。战败之后的曾国藩痛定思痛,他将潍水之战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分析。

▲曾国藩画像

最终曾国藩得出的结论是::“潍水之战”应当是司马迁杜撰的。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记载到了自己的日记当中,大致意思就是说,沙袋根本堵不住大河之水,而能够被沙袋堵住的河水,应当水流量不大。前者无法达到“潍水之战”的效果,后者更是没有任何的杀伤力,所以他断定韩信的潍水之战应该是谣言。

曾国藩认为,史书大多数是文人所记,而文人大多不懂军事,就是《史记》、《汉书》一类严谨的史书,仍然闹了很多笑话,记载了很多离奇而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此战之后,曾国藩就不再研究《三国演义》一类的奇谋小说,而是转向了更加现实的《纪效新书》。《纪效新书》的作者是戚继光,戚继光是明朝有名的抗倭将领,精通军事,所写的兵书更加可靠真实。

▲戚继光画像

不过,韩信“潍水之战”之谜到现在也没个定论,有可能是杜撰的,但也有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并且韩信一生的战绩毋庸置疑,龙且也确实是被韩信所杀,只是潍水之战中的细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结语

历史上很多的经典战役都难以复制。比如战国齐国将领田单的火牛阵。安史之乱的时候,就有人试图模仿火牛阵,事实却是牛因为尾巴受伤而四处乱窜,冲垮了己方的阵型。这可能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切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还是要通过实践去证明,否则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始计篇》

《史记》

更多文章

  • 雍正驾崩后,乾隆为何急着抛清关系?专家在一份密档中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驾崩的真实原因,雍正驾崩的秘密,雍正为什么在康熙死后还传位乾隆

    由于雍正帝病的太突然,死得也很突然,史书却又记载得少,因此后世也是有诸多疑惑,并且雍正帝自坐上皇帝位子后就有很多的流言蜚语,雍正暴卒自然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在清朝中期重臣、大学士张英次子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雍正帝死前七窍流血,让张廷玉看后惊骇欲绝。民间对雍正死因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侠女吕四娘,为

  • 顺治说:这个省得拆分,否则被敌军占领,会成为朝廷的重要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顺治巩固边疆的措施,顺治帝对于管辖西藏做了什么措施,康熙烧掉顺治御批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分分合合中一直变动着,当然这里面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大多以山河之险作为划分的依据,如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在300年前,也就是清朝初年,大清曾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这一省份,所贡献的税负收入

  • 雍正王朝:张廷玉建议雍正赐死年羹尧,是为了替孙嘉诚报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二十年,可谓是经久不衰,前段时间还在央视重播,那么这部电视剧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呢?以历史角度来看,这部电视剧终究是避免不了主角光环的套路,主角雍正多多少少是被美化了,而且很多剧情与历史不符。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不一样了,首先这只是电视剧,没必要用历史来对比电视剧剧情;如果以

  • 都说慈禧长得丑,第五世外孙女照片曝光,看完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孙子孙女图片,唐丽华是慈禧的孙女吗,慈禧五世外孙照片

    但有一位清朝的网红,可谓是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慈禧太后,这位作为晚清的最大掌权者,在历史书中也是颇有争议的存在,而慈禧真实的照片看上去,便是给人一种普通老太太的感觉,甚至是有点丑。 然而慈禧真的丑吗?有一说一,从他晚年的照片来看,哪怕是从轮廓上来看,年轻的时候也不像是一位大美人,但值得一说的是,随着

  • 嘉庆帝即位仅十三天就杀和珅,同为乾隆宠臣的纪晓岚,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和纪晓岚,历史上的纪晓岚帮助过和珅吗,纪晓岚金大烟袋算计和珅

    众所周知,乾隆帝一朝有两大宠臣,一个是协办大学士纪晓岚,一个是领侍卫内大臣和珅,他们二人可谓是欢喜冤家,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众所周知,纪晓岚和和珅两个宠臣在乾隆一朝受尽殊荣,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帝即位之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想必许多读者都知道,乾隆帝驾崩后仅十三天,嘉庆帝就将和珅问罪抄

  • 民国的军阀姨太太,后来都怎样了?一夫一妻制究竟保护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十大军阀姨太太,乱世军阀中最漂亮的姨太太图片,军阀姨太太吻戏视频

    我告诉你,军阀姨太太们,现在都上网拍小视频去了!在抖音上,有不少妖娆的女性,穿上旗袍配上动感音乐,声称自己要"当军阀姨太太",还问网友能当几姨太。这种把低俗当有趣的现象,在21世纪,实在是看了让他人反胃。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一句,老一辈革命家和女权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夫一妻制",到底为了谁

  • 最是无情帝王家?你不知道的乾隆,皇宫佳丽40个却只爱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一生受尽宠爱的女人,乾隆一生去过的地方,乾隆王朝最真实的场景

    乾隆心中的“长春花”:富察皇后,一见钟情,一生倾情,创造历史最恩爱夫妻纪录乾隆皇帝的“长春花”是谁?当然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居于长春宫的那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了。富察是不是长的倾国倾城还真不清楚,但人家乾隆就是喜欢这一款,据说当年是因为父亲雍正看中富察氏,便许了给乾隆,而乾隆见了富察氏直接以心相许了。这

  • 大清曾经的满族八大姓,现在都姓什么,有哪些被熟知的代表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族八大姓氏的变化,满族八大姓氏后代现代姓什么,清朝满族都有哪些姓

    虽然这种高贵仅限于当年进入大清政廷为官的家族,而且时至今日,这些一度高贵的家族也早已经改成了汉姓,但却不影响我们去探究这八大姓氏的来龙去脉。佟——佟佳氏佟佳氏以一个地名为姓氏的民族,其祖先应为女真夹温姓氏,这在《龙飞御天歌》中有所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而夹温姓又被译为夹谷,也就是说夹温姓与夹谷姓为

  • 朱三太子的号召力有多可怕?康熙在位61年,“他”便起义了70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王朝的朱三太子是真的吗,康熙帝国朱三太子,康熙皇帝的重大事件和功过评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期间涌现出了83个王朝。其中,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三百年的历史中,也有着相当辉煌的时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康乾盛世。在这期间,清朝的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人口增长速度上升,整体

  • 相比于明朝,清朝疆域从300万平方公里增到1316万,为何如此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疆域与明朝疆域的比较,清朝与明朝的疆域图,明朝与清朝的国土面积对比

    在我国清朝时期,国土面积在一时间可谓达到历史新高,这一时期的领土扩张能力实在令人惊叹,从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足足扩张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的宏伟版图,那么清朝为何会这样做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朝土地的大幅度缩水扩张速度的衡量都是相对的,倘若明朝的国土面积与扩张速度与清朝比之有余的话,自然也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