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特别是新君刚上位这点是最能体现到的,宋朝特有的国策,有如中国哲学中所提到的“无为而治”似的治理下,宋朝社会发展的有目共睹,但是任何制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不加以修正那么都会出现一些弊端,因此宋朝也是,到了宋神宗的时候,社会阶级矛盾,政权内部矛盾,以及民族矛盾都日益严重,于是这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想着能扭转乾坤。
这位宋朝“愤青”皇帝,已经算得上很牛气的皇帝了,但是在专制皇权的封建时代,宋神宗却经常被手下的这群朝臣回怼的心情郁闷,恼骚连连,无可奈何。比如熙宁四年,宋神宗碰上他的“知己”王安石,两人政见不谋而合,于是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进行了史称“熙宁变法”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目的很明确,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消除阶级矛盾”,但是对于固有的利益阶层来说,这些改革像一把利刃一样,要割这些人的肉,所以他们肯定是不答应的。
关于这场改革的可行性听证会在熙宁四年三月如期召开。能开会肯定就会有正反两派,也不能说是正反,应该是以神宗,王安石为主的改革派,力挺派,除此之外的就是顽固派,守旧派了。宋神宗对于这场改革是势在必得,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当中,这位宋神宗也算得上是一位名人,是一位年轻并雄心勃勃的英明之主了。所以平时被手下的这群人回顶就算了,这次他是绝对不允许的。
不过面对这个新皇帝,这群守旧派压根就没当回事。守旧派的核心叫文彦博,比宋神宗大了整整四十年,当然他敢跟神宗叫板的底气并不是说年龄大,是因为他是三朝元老,伺候过神宗的爷爷,父亲,仗着这点资本,所以他底气十足。并且对着神宗,两人互放狠话。文彦博的意思呢是说“祖宗法制俱在,变哪门子法,硬整,会伤民心的”。一听这句话宋神宗立马跳起来就怼了回去说;“这场改革对你们当然不爽,但是对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来说却不是坏事。”老头文彦博一听强压怒火回顶道;“陛下别忘了,你这是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同百姓治天下。”
老文头的这一句话就暴露了当时宋朝社会的常年积下的弊端。王安石的变法或者说他的改革思路,早在宋仁宗的时候就提过,但是没有被重视,若干年后,神宗对他宠信有加,神宗也算得上终于遇到一个不顶嘴的知己臣子了,新皇帝要面对这群跟自己顶嘴连眼睛都不眨的手下,想想都怄火。何况还有这个守旧派的老文头倚老卖老的压着。
这段历史的结果已经众所周知了,虽然说王安石的变法最后因为神宗和自己的离世而告终,拥王派,改革派也作鸟兽散,而且这次变法的影响也众说纷纭,这里笔者不做任何评论,但是作为一位新任皇帝,神宗赵顼敢于挑战这些士大夫阶层,坚决改革之心不变,所以在宋朝历史是位有抱负的皇帝。在这种特有体制的环境下,人很容易被同化,失掉真心,敢于或者说勇于挑战的,标新立异的是绝对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