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人不能太苏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鲜,挥霍了六国的信任!

做人不能太苏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鲜,挥霍了六国的信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41 更新时间:2024/2/7 8:41:35

在春秋战国时代,苏秦是当时读书人入仕的佼佼者,贫寒子弟出身,身负六国相印,威名赫赫,出入显贵,以至于“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阻秦于函谷关之西,十五年不得进犯。

这样的成就,不仅其师弟张仪难望其项背,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苏秦,有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一生。然而,我们知道,历史形象从来就不是历史真相,伟大的成就,也不代表远大的初衷和高尚的品德。

那,苏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个聪明人。

太史公说他“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他不辞辛苦,先后说服燕易王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对各国君王,先抽丝剥茧地分析天下大势,各国地理优势,国家形势,然后或服之以理,或诱之以利。最终将各怀鬼胎的六国,硬生生绑在一起,共抗暴秦。这般才智不可谓不高,此等口才也不可谓之不好。他劝说六国的辩词,至今读来也确是让人拍案叫绝。

[var1]

他说服燕国,不讲天下大势,不讲道德曲直,只讲眼前利益,建议燕国放弃百年仇恨同赵国合纵,一绝战乱,积累国力。

他说服赵国,不讲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纠葛,反而讲赵国的战略形势,西面强秦,环伺多敌,赵国如想称霸,应带头联合诸国抗秦,削秦则赵强,携六国之力,以成自己霸业。

他说服韩国,先扬后抑,以国灭身死的后果智激韩王,使懦弱的韩国也敢于放弃“处处事秦”的外交政策,毅然加入合纵。

他说服魏国,先回顾魏国当年连胜秦国的辉煌历史,再以魏国国内经济不输楚国,却自甘为小国的方式刺激魏王的霸业雄心,以使之加入合纵。

他说服齐国,赞扬齐国国势之强大,又对齐国如此强大的国势却在列国中没有相匹配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进行分析,驳斥齐国安于自守的统治思想,令其加入合纵。

他说服楚国,直言楚国有和秦国同等级的国力,且秦强则楚弱,楚强则秦弱,又抛出合纵成功楚国就可称王的诱饵,最后提出五国合纵已经是天赐良机,楚国不参加就丧失了对五国的政治影响力,结果楚王信服并称“举国相从”。

至此,六国合纵在苏秦的几番言论中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

不得不说,苏秦,高明,是个聪明人。

[var1]

但苏秦这么做,是出于憎恨暴秦,还是出于六国大义?

都不是,苏秦高明,但却绝不高尚,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苏秦憎恨暴秦吗?否。因为最初苏秦是想连横的。

鬼谷子门下学成《周书阴符》后,苏秦先去侍奉周显王,可见当时他还是有正统思想的,但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之后,他西行至秦,向秦惠文王自荐。他游说惠文王“采取连横之策,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只因为秦惠文王认为时机不够成熟,加之刚处死商鞅,国内经历大的变动,政局不定,功勋旧臣讨厌信口开河的说客,惠文王就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打发走了苏秦。

苏秦再次出走,入驻燕国,才向燕王兜售合纵之法。可见,苏秦并不憎恨暴秦,更不是为了六国大义,他反而像个生意人,有人出的价钱合适,他就为谁服务。

秦若用他,他就连横;六国用他,他就合纵。苏秦没有国家大义,也没有学术坚持。对比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虽屡屡碰壁,仍坚守儒学,哪怕穷困潦倒,仍不忘初心。“士不可以不弘毅”,苏秦“不弘毅”。

苏秦高尚吗?否。看看他对燕易王的言行就知道了。

苏秦曾说“臣下我不讲诚信,正是王上你的福分。那些讲诚信的都死守道德,谁为了王上的利益奔走呢?”(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让人感到更多的是一个投机分子的圆滑说辞。

而苏秦的行为更是令人不齿,“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苏秦在燕国为官,却和燕太后私通。

此等言行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高尚吧?

[var1]

苏秦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是。

合纵也好,连横也罢。秦国一统六国也好,六国共抗强秦也罢。苏秦都不在意,也不关心。合纵连横之策,本就不是为了六国的利益,也不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更不是为了天下的利益而想出的对策。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荣华富贵,出将拜相,众星捧月,一呼百应才是苏秦想要的。

合纵连横是术,对比儒家的仁义之道,墨家的兼爱之道,法家的治国之道,道家的修身之道,苏秦的合纵连横,显得小里小器。

苏秦的性格形成在他穷困潦倒时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妻子不做衣,嫂子不做饭,父母冷暴力的情况下(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说的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点。他说:“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可能从那时起,苏秦的精气神已经死去了。

平心而论,苏秦的自私自利虽然不符合道德,但也是他出身底层,历经尔虞我诈的丛林法则。对当时的礼教道德,他表面上遵从,但是打心底还是看不起的。他的自私自利无可厚非,但是他自私自利的危害却应令人警醒。

[var1]

表面上看,苏秦成果丰硕,简简单单的达成了合纵联盟,并威慑秦国十五年,但是苏秦自私自利的性格导致他的合纵只是简单的利益联盟。他没有利用联盟加深各国政治上的互信,再加上他自己和燕国太后私通,身为齐相却反间齐国等行为,直接促使各国之间信任的过度消费。以致最后,自己被齐国士大夫所鄙弃,派人暗杀了他。而他死后,合纵联盟更成了一纸空言,齐魏攻赵,合纵联盟瓦解。

之后六国又有多次合纵的行为,但出于第一次不成功的经历,各国之间政治互信已经瓦解,之后的每次合纵都是草草收场,以至于到秦灭六国的时候,各国各自为战,别说合纵,连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样的战略支援都没有了。

事后有人问孟子:张仪苏秦可以算大丈夫吧?一怒而天下惧,安局而天下息。

孟子驳斥地酣畅淋漓: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才叫大丈夫。

苏秦,功成于口舌之利,才止于口舌之利,身败于口舌之利,且透支六国互信,只能在历史上刻画下一个自私自利,巧言令色的形象。

而今天,苏秦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有多少呢?

更多文章

  • 宋朝时出现一种特殊职业,至今已延续1000多年,无数人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的职业,宋代有什么职业,宋朝哪些职业受人尊重

    看过金庸《射雕英雄传》,都知道郭靖初入中原,刚遇到黄蓉,就被她给狠狠地宰了一顿,上来就一斤牛肉,半斤养肝,十年陈的三白汾酒,八个下酒菜,十二个下饭菜和八个点心,几十碗菜凉了倒掉重新做,几十盆菜上好又不吃了。白白花费了郭靖十九两银子,按南宋米价换算,一顿饭差不多花了上万元。酒托这个职业在1000年前的

  • 朱标的死因究竟是什么?都说是病死的,其实是被朱元璋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他才被封为太子,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相对其他25位皇子来说,他最了解自己的父亲,看着自己的父亲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太子朱标自小便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为人十分忠厚且自带光环和人格魅力,生母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而朱元璋

  •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仁宗朱高炽之死真相,明仁宗朱高炽好勇斗狠,明仁宗朱高炽很厉害吗

    两个皇帝,即仁、宣时期,虽然只有短短十一年,却是整个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皇朝最鼎盛时期。在太祖朱元璋创业,再到成祖朱棣励精图治的基础上,明皇朝从政治到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基本稳定,统治也较为稳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所以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仁宣之治”。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价道:“明有

  • 明朝权力斗争:土木之变,初登帝位的朱祁钰和被送回来的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祁钰临死和朱祁镇对话,朱祁钰为何被朱祁镇推翻,明朝皇帝朱祁镇与朱祁钰

    明代宗靠什么代了皇位?明代宗的皇位,来的靠运气,失去的,也因为运气。明朝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明英宗登基做了皇帝。孩童心性的明英宗打小不学无术,和一群太监来往密切,长大成人后,对太监头目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当时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对于中原的江山,也有了图谋之心——比如后来瓦剌部族的首领也先杀死蒙古大汗

  • 明末文武双全的战将,其谋略远胜袁崇焕,可谓大明最后的脊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孙承宗功勋卓著,在朝中也是一位大臣,魏忠贤见此,就想要攀附孙承宗,但是孙承宗却不予理睬。魏忠贤也因此记恨于孙承宗,多次陷害孙承宗,还将朝中多为位大臣驱逐出京。孙承宗本想借着贺寿之由。想要弹劾魏忠贤,却不想受到魏忠贤的诡计,只好返回辽东,最后主动请求罢官。按理说孙承宗请求罢官之后,仕途也就终止,但

  • 《清平乐》徽柔终于上线了!宋仁宗乐疯了,网友:期待公主和怀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平乐大结局徽柔死了怀吉去哪了,清平乐徽柔在哪集才出现,清平乐怀吉冲进去抱醉酒的徽柔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清平乐》当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已经有了多个CP,毕竟是皇帝的角色,感情线自然是多的。这就是导致了剧粉分成了众多CP党,有心疼皇后的,有心疼苗娘子的,也有说宋仁宗是大猪蹄子的。除了这些之外,众人最期待的就是徽柔公主和怀吉这对CP了吧。这个孩子的到来,可以说让宋仁宗乐疯了,不仅选名字慎

  • 《清平乐》帝后cp大旗不倒,但历史上宋仁宗一点不爱曹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宋仁宗和清平乐,清平乐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清平乐宋仁宗皇后谁最厉害

    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有些网友发现清平乐虽然打着历史正剧的名号,但在一些细节上跟历史完全相反。最典型的就是帝后之间的感情,看过原小说的应该知道,《清平乐》中皇帝的灵魂伴侣是曹皇后。但历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显然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他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政治交易。曹皇后是枢密使周武恵王曹彬的孙女,曹彬是北宋的开

  • 《清平乐》上演“现代版”宋朝,捧红了王凯,为什么不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平乐王凯人气,清平乐王凯最新花絮,王凯演清平乐成功吗

    时隔三年,再次出演古装剧,饰演宋朝史上最长的皇帝宋仁宗。英俊的外表,颇有一番宋代皇帝的风姿。曾经,《琅琊榜》中,那个低调内敛,被处处排挤的萧景琰,《大江大河》中,执拗土气,呆里呆气的乡村少年宋运辉。如今,浮华褪去,他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清平乐》是他多年沉淀,不断努力之

  •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没有功高盖主,为何却还是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刘伯温被杀原因,刘伯温在监狱被杀,明朝第一谋士刘伯温为何下场凄惨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凭着刘伯温的智慧,他其实是知道朱元璋会杀他的。刘伯温是到京城后才病倒的,原因是朱元璋不给他辩说的机会,而是一拖再拖,这种心理上的压力让刘伯温很有压力,他在朱元璋的身上看到了杀机,在心中的担忧与旧病复发,没有得到朱元璋的一丝关心。有一次,朱元璋给大臣赐宴的时候,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你当我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赵匡胤谁地位高,朱元璋比赵匡胤厉害吗,朱元璋和赵匡胤的关系

    一,二人的出身和经历不同。赵匡胤出生于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军后仕途也比较顺利,这使他养成了自信和宽以待人的性格,所以黄袍加身后他才能善对石守信等一批开国功臣;而朱元璋的出身则很苦,给地主家放过牛还当过和尚,从军后也是几经生死,这样的经历使他变得敏感而又多疑,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采取杯酒释兵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