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从他做皇帝之后不再设立皇后,也从他之后开始了太监专权

唐朝从他做皇帝之后不再设立皇后,也从他之后开始了太监专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4/1/25 9:54:49

如很多伟人一般,宪宗少年即显出不同常人的气概。虽生于帝王家,幼年却遭遇诸多不顺,尚懵懂之时,就遭遇了“泾师之变”,77名宗室子弟惨死,这使得其祖父德宗痛心不已。宪宗六七岁时,德宗方重返京城。有一天,祖父德宗将他抱坐在膝上,逗着他玩地问到“你是谁家的孩子,坐我怀中?”回答出乎唐德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是第三天子。”从此使唐德宗更对他另眼相看了,贞元四年六月,年仅11岁的他便被册封为广陵郡王。二十八岁即顺理成章地走上皇位。

初登皇位的唐宪宗,便雷厉风行地制裁了“二王八司马”革新集团。然而。他并非全面否定革新,反而在打击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走的更远,效果更瞩目。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唐宪宗的知人善用,以德治国。

唐朝自设置节度使,便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自安史之乱后,藩镇更是成了威胁中央政权的最主要问题。西的刘辟叛乱拉开了唐宪宗与藩镇斗争的序幕。刘辟叛乱后,唐宪宗决定重兵讨伐,可朝中百官多强烈反对,唯有宰相杜黄裳力排众议,支持唐宪宗讨伐,并推荐了资望虽浅但具有文韬武略的神策军使高崇文领军,得到了宪宗的采纳。随即,在西川的战争,唐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推进。在高崇文的指挥下,唐军直捣西川的治所成都,而刘辟也在逃往吐蕃的途中被生擒,押往长安斩首。宪宗趁势调河东节度使严绶讨伐夏绥节度留后杨惠琳,再次获得大捷。西川与夏绥问题的解决,空前地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对藩镇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及蜀平,宰相杜黄裳入朝祝贺,宪宗对杜黄裳说“卿之功也。”

永贞元年,升平公主献女50名,宪宗辞而不受。荆南献毛龟2只,宪宗说:“朕所宝唯贤才,自今后祥瑞及珍奇禽兽毋得献。”彰显其作为一国之君的自律与重才。

元和四年,宦官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奏立圣德碑。及碑成,宪宗命李绛撰写,李绛说:“、舜、禹、汤未尝立碑自言圣德,秦始皇刻石纪功,不知陛下欲效法何人?”宪宗立刻命吐突承璀拽倒碑楼。吐突承璀敷衍说:“碑楼太大,不可拽,请慢慢拆除。”宪宗厉声说:“用多牛拽之!”结果用100多只牛才将碑楼拽倒。

元和六年,左拾遗元禾真上书恳请恢复唐太宗时期谏官随宰相议事的制度,宪宗听取了他对朝政的意见。白居易作了许多反应民众疾苦和讽喻时政的诗,宪宗读后,深感白居易是谏官式大夫,是“为政”人才,所以他立即提升白居易为翰林学士。

元和十一年,蔡州西线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遭到全军覆灭的惨败,仅只身逃脱。败绩传出,震惊朝野。于此,时任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的李愬上表自陈,要求到前线抗敌。唐宪宗任他为唐邓节度使,前去接替袁滋。也正是李愬,运用奇招取得全胜,成功擒住吴元济,攻下蔡州。消息传到河北,河北藩镇大为震动,纷纷表示效忠朝廷。唐代藩镇割据混乱的局面终于得到暂时的安定。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唐宪宗的性格,而其宠妃杜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宪宗也就采纳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然而,如同其祖唐太宗、唐玄宗一样,晚年好大喜功,忘乎所以,骄奢放纵似乎是他们的通病。晚年的唐宪宗任用群小,拒谏饰非,大兴土木,求神仙长生之术。他任用宦官吐突承璀,大臣劝谏宪宗要防止宦官权利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唐宪宗自以为功成名就,便失去了那种信任群臣,从谏如流的明君作风。转而越来越宠幸宦官,任用奸佞。自任皇甫镈,程异为宰相后,逐渐疏远了裴度,崔璀等正臣。甚至在后来皇甫镈为非作歹,私自更换边军缯帛,边军士卒怒而焚之。裴度因此上奏却自讨无趣,默默而退。

后来,宪宗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滥杀左右宦官,加速了宦官集团的分裂和斗争。更由于元和时期的连年用兵以及后期日渐骄奢淫逸,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逃户遍于各地。虽为中兴,却也只是表面繁荣,大唐王朝的生命,仍在一天天消亡中。

纵观宪宗的统治,前期藩镇得到暂时抑制,中央集权加强,国家呈现统一局面。但后期却一意孤行,国库虚空,百姓流离失所,着实令人叹惋。此外,宪宗前期虽任用贤才,却不是长久之计,治国当得礼法兼施,人才再好,终有驾鹤西去之时,只依靠武力和短暂的德,终归使得“元和中兴”如昙花一现,消逝在滚滚历史长河中。

从唐宪宗早些年执政效果,或许他会是一个贤德的君主,或许他可以拯救一下消逝的唐朝,但终究只是我们后人的一些希望,他终究是变了,唐朝终究还是灭了。

更多文章

  • 王皇后被废,武则天杀死王皇后,陈阿娇被废卫子夫为何不敢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子夫陈阿娇皇后被废片段,武则天害死王皇后,被武则天暗害的王皇后下场太惨

    这就是有名的金屋藏娇的由来。如此看来,汉武帝与阿娇的故事,虽然最后以悲剧结束,但仅仅是阿娇不能生育。除此一条没人能撼动阿娇被废后的一切待遇。汉武帝对姑妈一家有愧。不是大长公主姑妈,刘彻当太子恐怕不容易。而阿娇无出,生不出一男半女,汉武帝皇位不稳。连汉武帝的舅舅田分(左有虫旁),都准备勾结淮南王刘安了

  • 唐太宗广揽英雄,却唯独漏掉他,结果两次唐朝差点儿被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一生的真实事迹,唐太宗奠定了唐朝多少年的基业,唐太宗的重要事件

    这个人的可取之处实在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人,他不但可以宽容对待那些跟自己一块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功臣,就连曾经咬牙切齿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他也照样能够做到人尽其才,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魏征。魏征是公元580年生人,巨鹿下曲阳人氏族,自小父母双亡,日子过得也是相当艰苦,可他并没

  • 唐太宗死后,后宫的妃嫔去哪了?李治只宠武媚娘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对媚娘着迷,李世民死后李治怎么处置他的妃子,唐高宗李治有多少个妃子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因病驾崩于含风殿,有幸为皇帝生育了儿女的嫔妃可以按制册封为太妃,跟随儿女离开皇宫;未生育的嫔妃则在唐太宗的别庙崇圣宫或感业寺等地出家为尼,事死如事生,为先皇祈福。但是具体说来,唐太宗的这些妃嫔们最后的结局却有着许多不尽相似的地方。通过电视剧的演绎,大家应该对唐太宗的后宫有所了解

  • 唐朝21位皇帝,历经290年,其中2位帝王因中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哪些皇帝死得最惨,唐朝各皇帝死因,唐朝有几位皇帝被处死

    第一位:唐太宗在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高丽时期,发现身上长了痈疮,当时疼的连马都不能骑,只能改用轿子,随后病情加剧,当时随行太子李治用嘴将毒疮内的脓洗出来,才逐渐好转。就是从这次东征之后,李世民身体逐渐下降,从此一直在宫里调养,之前李世民对民间丹药迷恋,也在民间召集不少道士,来炼丹药,由

  • 唐朝的太监只手遮天,连皇帝都敢杀,他们为何不自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李莲英深得慈禧爱戴,政治手段层出不穷,面对列强的攻势却又无能为力。东汉末年,十常侍干预朝政,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苦不堪,最终断送了大汉王朝百年基业。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只手遮天,崇祯虽然力挽狂澜却也精疲力尽。细数中国史上的宦官当权现象实在是数不胜数,但结局却又惊人的相似。太监

  • 唐代名家阎立本,明明可以靠身家,但却偏要靠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唐代阎立本艺术特色,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的特色

    阎立本一、明明可以靠身家,但却偏要靠才华阎立本虽然在名声上可能和画圣吴道子相差一点点,但是在起跑线上却是稳赢吴道子的。史料记载,吴道子自幼孤贫,在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前,画画始终是他谋生的一种必要手段,而我们的阎立本就不同了。他有一个吴道子永远无法比拟的身世,他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北周武帝宇文邕剧照

  • 唐朝为什么强大,政府给百姓每人分一百亩地,遇到灾害减免田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对边疆的管理措施,唐朝后期什么土地制度,唐朝时期的土地政策

    今天在资治通鉴中,看到一份记录唐朝前期土地政策的记载,感觉很有意思,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下,说不定穿越到古代做个农民可以用的上。唐朝前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我们先从租开始。李渊租就是田租,简单的说交税。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朝建立的第二年,唐高祖李渊就是发布了唐朝的田赋制度,李渊规定,成年之后的男子,唐朝

  • 唐朝初期当时的政治家,对隋文帝的和隋炀帝的评价哪里有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怎么样评价隋文帝,唐太宗对隋文帝的评价,隋文帝隋亡原因

    这段描写魏徵充分肯定了隋文帝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夺取帝位之后,兢兢业业,躬身节俭,实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使得国家物阜民丰,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唐初另外一些政治家,如萧瑀、房玄龄认为隋文帝:“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

  • 唐朝对付死敌办法,除了战争就是和亲,连嫁两位公主却没留下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时期最强的敌人,唐朝和亲政策史实,唐朝公主和亲的哀怨诗

    古代中原王朝为了应对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除了频繁用兵以外,他们也采取怀柔策略,除了送金银财宝,再就是实行“空头支票”式的册封,目的就是让游牧部落稳定。除了打压怀柔策略,中原王朝还有一个经常用的策略就是和亲。和亲兴起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这种和亲名义是一种政治和亲,但实际是匈奴向往中原王朝的一种表现

  • 唐朝最嚣张的刺杀案,武则天后人、当朝宰相在长安城被人行刺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时间跨越千年,在唐代,刺客这个隐藏于阴影处的行业,再次掀起了时代的腥风血雨,经常品读唐代传奇小说的朋友可能发现,刺客这个词汇出现的次数是相当的频繁。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唐代小说刺客盛行自然也是现实照映。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势力强盛,强到中央皇权都开始衰弱,就连皇帝的政令都传达不到地方、使得皇帝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