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一个决策使得大汉帝国得以享国四百年,吕氏一门至死都未察觉

刘邦一个决策使得大汉帝国得以享国四百年,吕氏一门至死都未察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27 更新时间:2024/3/7 13:26:07

谁知,在半路上素以奸滑著称的陈平便和老实厚道的周勃商议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不杀樊哙,由陈平押送,听凭刘邦处置。周勃留下统领军队。

押运樊哙的返回途中,刘邦病死。陈平扔下队伍独自返回长安,一番辩解后,获得吕后谅解。当装着樊哙的囚车到达长安,樊哙立刻被释放,领兵在外的周勃也没有得到惩罚,此事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

以知人善任见长的刘邦为什么会下达一个可能得不到结果的命令?难道他不了解陈平的为人吗?他为什么不派遣樊哙军营附近的藩王出手?

刘邦在对阵魏王豹时,与“兵仙”韩信相继说出了同样的一番话。

汉王问食其:''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佗。''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韩信亦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郦生曰:''柏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兵。

从此话内容可以看出,刘邦在对阵时,早已将对方的将领和谋士的性格和才能了解的相当彻底。

所以,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的周勃、陈平、樊哙包括吕后及太子刘盈,刘邦也是相当了解。

在公元前196年,刘邦在见到侍奉在太子刘盈身边的“商山四皓”后,认为太子刘盈的势力已成,吕后位置不可动摇,遂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鉴于戚姬以往的做法和刘邦自己在此事表现出的冷酷和决绝,刘邦为了保护戚姬母子,做了两手准备。

一、遣送戚姬母子就国,远离吕后。

二、任命与吕后有恩的周昌为赵国的相国,保护戚姬母子。

那么此事如果完全按照刘邦预先设定的计划的话,就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戚姬母子成功存活下来。

那么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即,戚姬母子的存活,对于一位已经掌控大权的吕后意味着什么?心中的仇恨会积攒到何种程度?这股满腔仇恨会移向何方?如何进行有效的消除?

更大的问题是,刘邦是不是该动手将吕后杀掉?杀掉吕后之后,柔弱的刘盈怎么办?大汉帝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所以,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而吕后又不能杀,那么相应的有些军权的吕氏兄弟也不能杀。一是没有借口,二是吕后也会报复。

应该怎么做?

朝政的关键在于平衡。

当时的朝堂中主要存在有四种势力。

第一,功勋势力。(以周勃陈平灌婴樊哙为主)

第二,外戚势力。(以吕后及吕氏子弟为首)

第三,刚刚有些规模的文官势力。(以王陵叔孙通为代表)

第四,各地的刘氏藩王和异姓王。(以刘肥为大)

当然,还有一个核心的存在,即太子刘盈。虽然他是重中之重,可是过于软弱,不“类我”,只有倚仗吕氏外戚。

那么外戚势力会积聚膨胀,会使得第三第四以及第一种势力的减弱,甚至会倒向外戚势力。刘姓王朝也随时有可能会断送。

如果在其中种下一个仇恨的种子,那么双方不能相融,刘盈处在核心,就会安稳许多。

至于这颗种子究竟如何种下。这取决于,能够引起双方的关注,但又不能严重危及各方的根本利益。

也就是说,第三第四种势力可以排除在外。(第四种势力的出现本就是为了巩固帝国的稳定。)

而能让剩余两方势力进入矛盾的方法,莫过于引起纷争。

这个纷争的“源头”只有一个人最为合适,即樊哙。

无论奸滑似鬼的陈平和忠厚老实的周勃杀不杀樊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和猜忌已经在双方心中种下。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听到有人告发樊哙,刘邦立即“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杀樊哙。

在陈平独自奔赴长安,于吕后面前表忠心后,吕后“乃以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后(诸)吕馋,乃不得行。”

至于戚姬母子,刘邦其实还做了第三个安排。

周昌之所以成为赵王刘如意的丞相,是由符玺御史赵举荐的。周昌在吕后谋害戚姬母子时,尽力阻拦,但碍于人微言轻以及吕后的不放弃,致使功败垂成。

举荐周昌的赵尧,因为了解刘邦的心意,被火速提拔为御使大夫。事后证明,赵尧根基薄弱,也是未能阻止吕后的一再出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最无耻大将,三次叛变,害死一虎将,最终被司马懿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死得最可惜的三大猛将,三国中死得最冤的6名战将,三国死得最惨三位战将

    他投降曹操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让曹操去偷袭袁绍的大粮仓,这一招够狠的,曹操率精锐骑兵,偷袭袁绍屯粮之地乌巢成功后,他又说了一句狠话,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让曹操杀掉了袁绍大将淳于琼。这人是最反复无常的,他最早归顺刘邦,归顺之后就反目成仇,在消灭项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遂因功被封为淮南王

  • 足智多谋的曹操,从宦官家庭到魏国皇帝的位置,多么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是魏国皇帝吗,曹操的一生真实事迹,曹魏皇帝与曹操关系列表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些头衔没有一个是虚名。在当时的三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因为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所以曹操在筹集军粮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但是在后来曹操击败黄巾军的时候,夺取了一些耕牛,农具。而且曹操接受了手下人的建议,开始了屯田。这样一来,百姓的生活渐渐的好转。并且曹操也

  • 如果当年孙权杀的不是关羽而是诸葛亮,刘备会出兵讨伐东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被杀后刘备讨伐东吴结果怎样,孙权有可能灭刘备吗,孙权刘备杀关羽

    事实上,如果当初在荆州去世的是诸葛亮,刘备还是会讨伐东吴的,毕竟刘备讨伐东吴,最关键的是要夺回荆州,以完成隆中对时的规划,正因如此,刘备才没有在樊城之战战败之初就出兵攻打东吴,毕竟当时蜀汉的兵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将士们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正因如此,刘

  • 2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曹植在夺嫡之争中失败,曹操早知道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为什么赐死曹植,曹植简介及历史地位,曹植为什么最终没被立为太子

    曹植自幼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七步诗》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书记载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这也是曹操非常欣赏曹植的原因,毕竟曹操自己的诗就气势磅礴,十分优秀。同时,曹植除了才华横溢,还有一颗仁义之心,曹操知道自己性格暴虐,杀伐甚多,需要一位仁德后代来弥补

  • 刘备夸之曰能,诸葛亮赞其晓畅军事的向宠,有哪些事迹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的话,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分析,刘备在哪些故事中打了胜仗

    翻看蜀汉历史会发现,有两位姓“向”的名人,一个是向郞,另一个就是向宠。开始以为这两人是哥俩,仔细一查才知道他们是叔侄。向朗是叔叔,向宠是其侄子,在《三国志》中向朗的地位要高于向宠,向宠只在介绍向朗的段落中有所提及。由于有叔叔向朗的关系,颇具才能的向宠后来担任了刘备帐下的牙门将。公元222年,向宠随刘

  • 一位独闯千军,一位力克张飞,为什么刘备却一直不重用他们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明知张飞缺点为何多次重用,刘备为什么不重用张飞,刘备张飞徐晃能组一队吗

    但就是这样的两员大将,在刘备的手下却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待遇,相反,一直默默无闻。其中马超相比赵云,更是没有得到什么大的用处,这让人感到很是惋惜。为什么赵云无人能敌,马超可以和张飞大战三百回合,如此优秀的将领,刘备却一直架空他们,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实权呢?另外,马超并不是和刘备一起打下天下的将领,也算是

  • 三国第一才子,比肩诸葛亮,曹操佩服他,却被后世黑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十大才子都有谁,三国最厉害的才子,曹操如何评价诸葛亮

    导语:诸葛亮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年轻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古代名将,认为自己可以辅佐君主成就霸业。刘备从很多渠道得知他的大名,于是自降身份请他出山。经过多次考察之后,诸葛亮觉得他就是自己想要的君主,于是从他出山那一刻,用了仅仅10年的时间就把刘备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将领变成三分天下的霸主,诸葛亮本人也正因

  • 大败关羽张飞,高顺曾是三国一流猛将,却因为站错队伍被曹操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斩高顺,关羽和张飞都打不过高顺吗,真实历史高顺可以打败关羽张飞吗

    然而他们却依旧比不上一人,此人名为高顺,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最屈才的猛将,曾大败关羽张飞,完胜夏侯惇,张辽和他没法比,却因站错队伍而惨死。高顺(?-199年2月7日),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那么吕布为什么不重用高顺呢?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个原因是他的性格过

  • 从整体来看,萧何要强于刘邦,为何大家选择拥护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何对刘邦有什么帮助,刘邦靠什么吸引韩信和萧何,萧何对刘邦的态度

    坦白来讲,从整体方面看,萧何的胜算要比刘邦大。既然这样,为何在起义的时候,大家没有拥护萧何,反而拥护刘邦这个一点背景也没有的混混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每个人都害怕承担责任。无论何时,农民起义都是一件大事,他们既然县长死了,那么起义的人就需要推举一位来补上县长的位置,这

  • 刘备托孤白帝城,为何要暗藏一群刀斧手?是不放心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做了什么,白帝城托孤和刘备有关系吗,白帝城托孤是刘备最毒的一计

    而在刘备病危的时候,他急忙召见了诸葛亮,安排了蜀国权力的具体交接事宜。实际上,当时的刘备曾经提到过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刘备明确表示,如果以后刘禅值得诸葛亮辅助的话,那么诸葛亮就辅佐他稳定蜀汉,如果刘禅昏庸无道的话,那么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自立为王。由此有人认为,这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是否有异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