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死因实在太尴尬,难怪正史都不记载

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死因实在太尴尬,难怪正史都不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14 18:33:52

很多皇帝在史书上记载的死因都语焉不很简单,最常用的就是“暴毙”二字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许多皇帝的死因记载的也是语焉不详,后人看了根本不知道这位皇帝究竟是如何死的。例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元史》中的记载也很模糊,只说他是因为生病去世的,但是详细的记载却一点也没有。

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么一位雄才大略的帝,史书中对他的死因为何记载的如此简略?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一下。

成吉思汗的死因,在《元史》上记载的是因病而亡。不过,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还有其他几个不同的版本。例如清朝的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认为成吉思汗是被西夏国派人刺杀而死。而且刺杀他的还是一位女子,据说可能是西夏的王妃或者公主。这种说法可能性其实并不大,成吉思汗作为一代帝王,身边的侍卫随从肯定有许多,而且他本身一生戎马,不可能被一个女子轻而易举的刺杀。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前,西夏国还多次派人成吉思汗求和,在这种情况下更是不可能做出刺杀成吉思汗的愚蠢决定。万一被识破的话,那结果不是小小的西夏国能够承担的。

除此之外,野史中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还有许多。例如,有些野史中说成吉思汗是在草原上被闪电击中而死,还有些说成吉思汗是被窝阔台毒死。这些记载大多数出自于古代的野史杂记中,是当时民间流传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那么,成吉思汗究竟是这么死的呢?《蒙古秘史》中记载说成吉思汗在亲征西夏途中,在一次打猎活动中不小心坠马,因为受伤严重,最后不治身亡。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一辈子几乎都是生活在马上,如果说他是坠马而亡,可能很难令人信服。不过,从成吉思汗亲征西夏的时间来看,当时成吉思汗已经64岁了,即使年轻的时候马术再精湛,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如果这样来看的话,说成吉思汗因为年老体衰坠马而亡,好像也确实有一些道理。

公元1225年秋天,成吉思汗因为木华黎的死迁怒于西夏国王,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执意要亲征西夏。在进攻西夏的征途上,在一次围猎中坠马受伤。作为一个老年人来说,从马上坠落下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而且成吉思汗当时都六十多岁,恢复能力远远不能和年轻时相比,所以坠马受伤后身体一直没能恢复,两年之后病死在了六盘山下。

在关于成吉思汗死因的众多猜测中,坠马受伤导致死亡的猜测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也比较合情合理。至于为什么正史中只说他是因病而亡,却没有记载他生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于成吉思汗来说,骑了一辈子马最后却坠马身亡,这种死因实在太过于尴尬,难怪正史中才不敢记载。不过,人毕竟不是机器,当一个人年老体弱的时候,肯定不能跟年轻时候相比,失足坠马也算是情有可原。所以,从马上坠落而死,并不影响成吉思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依然是值得尊敬的一代天骄

更多文章

  • 明朝发生的一件奇葩事,宫女合谋企图杀掉皇帝,结果却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熜在位期间,是明朝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他继位初期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朝廷统治,以严厉的手段整顿朝纲,同时又宽以治民,减轻赋役,使得饱受正德弊政之苦的百姓能够修养声息。可是后来他却开始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崇信道教,整日召方士炼丹,对朝政也不复从前那般重视。朱厚熜对长生不老之术迷恋到什么程度?恐怕

  • 他是郭靖原型,中箭将亡时被成吉思汗放入牛肚中,爬出后继续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临死前说郭靖,郭靖与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跟郭靖是什么关系

    郭宝玉在一定意义上是郭靖的原型,尤其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心腹远征那一段,基本可以视为取材于郭宝玉的生平事迹。郭宝玉家学渊源,自幼就熟读兵书而且苦练武艺,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化有着洞若观火的阅历,他本来是金国的一位贵族,但是在听到儿童们传唱的歌谣,以及夜观天象之后,就很有感慨地表示:“天要改姓了。”于是在蒙古

  • 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很厉害为何被赵光义算计了,赵匡胤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迁都赵光义极力反对

    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子承父业,可是赵匡胤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江山,为何宁愿传位给弟弟也不传位给两个儿子?这就不得不提到金匮之盟了,这是赵匡胤和母亲杜太后以及宰相赵普三人共同订立的盟约,其中对宋朝的皇位继承人选问题作出了规定。可是,既然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他当上皇

  • 梁山真正的老大,其实不是宋江而是此人,曾一战歼灭5000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真正的老大为什么不是宋江,历史上真实的宋江108将,历史上宋江真的是梁山首领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也是后来决定接受招安的决策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实现实中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宋江,而是张荣。张荣原本是梁山泊的渔民,后来在金国灭亡北宋之后聚众起义抗金,并因为自己作战骁勇而被世人称之为“张敌万”。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之时,金军攻占扬州(今属江苏

  • 苏轼差点被人害死,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年以来骂人的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一生的悲惨经历,苏轼二十首巅峰极品的诗,苏轼一生轨迹图

    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骂,例如孔老夫子的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以说,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文人骂,今人读起来也是令人汗颜。这些文人骂人的话语,既生动又形象,简直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他在得知好友张先娶了一个妙龄少女后,说张先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就是骂

  • 贵州老农自称建文帝后代,专家:不可能,拿出一枚印章后专家呆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建文帝的墓在贵州,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图片,安顺出土建文帝

    建文帝为了加固皇权,逐步削减藩王势力,其四叔朱棣本就不满朱允炆继位,而朱允炆的这一举动更是侵犯了他的利益,所以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战争,史称“靖康之役”。可是等朱棣打到宫门口的时候,宫中已经是一片火海,人们遍寻不到朱允炆的身影,只从他的宫殿中找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虽然史书记载的是建文帝焚于火海,

  • 农民挖到元朝国宝,上交故宫奖励10万,专家:有一种文物不用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出土的珍贵文物,挖出元朝文物,老农挖出价值连城的国宝

    在我国的各大博物馆中,馆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中更是收藏着数不清的古代瑰宝,其主要文物来源除了故宫自有文物如清宫旧藏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文物来源于民间征集和捐献。说起故宫文物的捐献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张伯驹先生,他是著名的

  • 老农自称朱元璋后人,还拿出族谱证实身份,专家:族谱能否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博物馆里所陈列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文物专家们在地下挖掘出来的,这也是目前为止获得文物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随着国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物保护工作者也逐步开始珍稀文物的回收和征集工作。比如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就是通过文物回购途径获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为何却没几个好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在北宋年间包拯有多受人尊敬,北宋时期包拯简介,北宋名臣包拯的传奇故事

    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一生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震撼,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人物。但是人毕竟只是人,无法成为神,自然也有一定的缺点。正是因为如此,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在《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也就是说,在

  • 为什么,岳飞《满江红》被移出教材,被秋瑾《满江红》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出现无数文人墨客,与此同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大家所喜爱。“三十功名尘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即使发展至今日,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也是许多人的座右铭。我相信,很多人之所以能够知道这首词,主要源于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