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发生的一件奇葩事,宫女合谋企图杀掉皇帝,结果却作茧自缚

明朝发生的一件奇葩事,宫女合谋企图杀掉皇帝,结果却作茧自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37 更新时间:2024/1/23 11:05:27

朱厚熜在位期间,是明朝承先后的重要时期,他继位初期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朝廷统治,以严厉的手段整顿朝纲,同时又宽以治民,减轻赋役,使得饱受正德弊政之苦的百姓能够修养声息。可是后来他却开始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崇信道教,整日召方士炼丹,对朝政也不复从前那般重视。

朱厚熜对长生不老之术迷恋到什么程度?恐怕除了秦始皇之外,没有一个皇帝像朱厚熜这样迷恋长生。为了炼制不老仙丹,他听信方士谗言,下旨大量征召十三四岁的女子入宫,采集宫女经血炼制丹药。而且,为了保证宫女们的身心洁净,还不许宫女们在月事期间吃饭,只能以桑叶、露水为食。

在这种近乎残酷的逼迫下,先后有两百多位宫女殒命,可是朱厚熜对此却视若无睹。此时的朱厚熜早已不复“大礼议”时的英明神武,他已经被长生冲昏了头脑,满脑子都是炼出长生不老丹药。再加上他的性格暴躁,对宫女动辄非打即骂,使得宫女对他怨恨颇深,最终激起了宫女们的反抗,爆发了“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奇葩事件,宫女合谋企图杀掉嘉靖皇帝朱厚熜,可是却因为手忙脚乱,结果作茧自缚。

自嘉靖二十年开始,朱厚熜对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欲望越发强烈,整日与陶仲等人研究炼丹之术,朝政也日益荒废。因为他听信了方士们的谗言,所以征召了大量宫女用以炼丹。这些宫女入宫之后的处境很差,不但衣食无着,还经常遭到皇帝的责骂,有不少宫女都因不堪折辱而死。

根据《明宫词》中的记载,“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这句话中的“卞”字,可以理解为精神狂躁之意,也就是说朱厚熜的性格非常不稳定,喜怒无常,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惩罚宫女,搞得宫中人人自危。很多宫女都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担心不知哪一天厄运就要落在自己头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些宫女开始暗中合谋,企图通过刺杀朱厚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朱厚熜服用了陶仲文所炼制的仙丹后,来到了“端妃”曹氏的寝宫“翊坤宫”。这个“翊坤宫”中的宫女曾经多次受到朱厚熜的责骂,不少宫女还因此而死,所以宫女们对朱厚熜都恨之入骨。这些宫女中有一个叫杨金英的,她联系了其他十几位宫女,打算趁朱厚熜在“翊坤宫”休息的时候刺杀他。

这些宫女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非常痛恨朱厚熜,所以都赞同杨金英的决定,趁着朱厚熜睡觉时,用一根仪仗用的花绳搓成了绳套,套在了朱厚熜的脖子上。朱厚熜惊醒后奋力反抗,可是却被几位宫女死死压住,刚想张嘴呼救,嘴里就被人塞进了破布条。杨金英趁机和另外几个宫女用绳子猛勒朱厚熜的脖子,可是因为力气太小,一时间根本无法成功。

有个宫女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绳子打个结,这样勒起来可以省很多力气。可是这些宫女根本没有打过绳结,不了解其中的奥妙,结果将绳子打成了死结,任凭如用力,始终无法勒住朱厚熜。在这个奇葩的刺杀事件中,宫女们给绳子打死结的做法,可以说是作茧自缚,眼看时间越过越久,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有宫女就拔下头上的簪子去刺朱厚熜,将朱厚熜身上刺了许多血窟窿。

虽然朱厚熜身上被刺的血淋淋的,可实际上受的伤并不重,但是因为有一位宫女比较胆小,看到朱厚熜受了这么多伤还不死,就认为朱厚熜是真龙天子,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伤害的。在心惊胆战之下,她开始后悔,赶紧跑到皇后宫中去搬救兵,皇后赶来后救下了因为惊吓昏迷过去的朱厚熜。

等到朱厚熜清醒过来后,那些参与刺杀的宫女都被一一抓获,连同那位告密的宫女一起送到朱厚熜的面前。朱厚熜想到自己一世英名,差点在这帮宫女手里栽了跟头,自然是暴怒异常,下旨将这些宫女全部拉到菜市口凌迟处死。因为他留宿的是“翊坤宫”,所以“端妃”曹氏也受到了牵连,在宫里被秘密处死。

宫女们的这次刺杀虽然没有杀掉朱厚熜,但是对他的打击却非常大,从此之后,朱厚熜一蹶不振,连朝也懒得上了,整日躲在宫里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因为朱厚熜不上朝,使得朝政日已荒废,以至于后来还发生了“庚戌之变”,差点被北元残余势力俺答汗攻入京城。原本有机会成为“千古一帝”的朱厚熜,就这样成为了古代皇帝中的异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郭靖原型,中箭将亡时被成吉思汗放入牛肚中,爬出后继续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临死前说郭靖,郭靖与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跟郭靖是什么关系

    郭宝玉在一定意义上是郭靖的原型,尤其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心腹远征那一段,基本可以视为取材于郭宝玉的生平事迹。郭宝玉家学渊源,自幼就熟读兵书而且苦练武艺,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化有着洞若观火的阅历,他本来是金国的一位贵族,但是在听到儿童们传唱的歌谣,以及夜观天象之后,就很有感慨地表示:“天要改姓了。”于是在蒙古

  • 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很厉害为何被赵光义算计了,赵匡胤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迁都赵光义极力反对

    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子承父业,可是赵匡胤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江山,为何宁愿传位给弟弟也不传位给两个儿子?这就不得不提到金匮之盟了,这是赵匡胤和母亲杜太后以及宰相赵普三人共同订立的盟约,其中对宋朝的皇位继承人选问题作出了规定。可是,既然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他当上皇

  • 梁山真正的老大,其实不是宋江而是此人,曾一战歼灭5000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真正的老大为什么不是宋江,历史上真实的宋江108将,历史上宋江真的是梁山首领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也是后来决定接受招安的决策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实现实中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宋江,而是张荣。张荣原本是梁山泊的渔民,后来在金国灭亡北宋之后聚众起义抗金,并因为自己作战骁勇而被世人称之为“张敌万”。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之时,金军攻占扬州(今属江苏

  • 苏轼差点被人害死,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年以来骂人的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一生的悲惨经历,苏轼二十首巅峰极品的诗,苏轼一生轨迹图

    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骂,例如孔老夫子的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以说,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文人骂,今人读起来也是令人汗颜。这些文人骂人的话语,既生动又形象,简直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他在得知好友张先娶了一个妙龄少女后,说张先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就是骂

  • 贵州老农自称建文帝后代,专家:不可能,拿出一枚印章后专家呆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建文帝的墓在贵州,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图片,安顺出土建文帝

    建文帝为了加固皇权,逐步削减藩王势力,其四叔朱棣本就不满朱允炆继位,而朱允炆的这一举动更是侵犯了他的利益,所以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战争,史称“靖康之役”。可是等朱棣打到宫门口的时候,宫中已经是一片火海,人们遍寻不到朱允炆的身影,只从他的宫殿中找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虽然史书记载的是建文帝焚于火海,

  • 农民挖到元朝国宝,上交故宫奖励10万,专家:有一种文物不用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出土的珍贵文物,挖出元朝文物,老农挖出价值连城的国宝

    在我国的各大博物馆中,馆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中更是收藏着数不清的古代瑰宝,其主要文物来源除了故宫自有文物如清宫旧藏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文物来源于民间征集和捐献。说起故宫文物的捐献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张伯驹先生,他是著名的

  • 老农自称朱元璋后人,还拿出族谱证实身份,专家:族谱能否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博物馆里所陈列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文物专家们在地下挖掘出来的,这也是目前为止获得文物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随着国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物保护工作者也逐步开始珍稀文物的回收和征集工作。比如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就是通过文物回购途径获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为何却没几个好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在北宋年间包拯有多受人尊敬,北宋时期包拯简介,北宋名臣包拯的传奇故事

    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一生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震撼,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人物。但是人毕竟只是人,无法成为神,自然也有一定的缺点。正是因为如此,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在《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也就是说,在

  • 为什么,岳飞《满江红》被移出教材,被秋瑾《满江红》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出现无数文人墨客,与此同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大家所喜爱。“三十功名尘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即使发展至今日,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也是许多人的座右铭。我相信,很多人之所以能够知道这首词,主要源于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通过这

  • 古代最可怜的一位状元,刚当上状元就被朱元璋车裂了,实在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杀状元真相,朱元璋对状元的评价,朱元璋当皇帝时的状元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非常重视民心民意。因为朱元璋在元朝灭亡的过程中,意识到民心才是朝廷稳固的基础。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贪官污吏惩治的非常严厉。但是在洪武三十年这年,却发生了一件令北方学子群情激愤的事件。在洪武三十年这年的春榜,朝廷一共录取了52名进士。但是,非常不巧的是这一年的进士全部都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