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不让百姓纳粮,那他靠什么来养活军队呢?

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不让百姓纳粮,那他靠什么来养活军队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19 更新时间:2023/12/26 12:01:52

要知道,崇祯年间原本就天灾人祸不断,土地歉收,但官府与乡绅的所收取的赋税并不少,在这种情况下,自成所在的河南地区,基本上处于十室九空的状态。

在河南地界上,除了背井离乡待不下去的百姓之外,留下来的百姓也基本上只能靠一口气吊着,根本就无力缴纳朝廷分摊的赋税。

不少老百姓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不失时宜地提出“均田免赋”的政策,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明朝末年,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这并不是老百姓吃不上饭的主要原因。明朝统治阶层无节制的压榨才是流民四起的主要原因。

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就成了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李自成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均田免赋”的政策,是一个明智之举。

赋税猛如虎

要知道,老百姓都被压榨的连一点油水都没有了,李自成即便是想要收取赋税,他也收不上来什么。因此,李自成也想明白了,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时的官绅土豪。

想必不少人想不通了,整片整片的收成欠佳,饿殍遍野,所谓的富豪能有“粮”吗?

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老百姓吃不上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恶性兼并土地引起的。单纯的天灾虽然会造成损失,但如果不是因为恶性兼并等问题存在,根本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百姓起义。

正是因为很多乡绅官员,不考虑百姓的死活,就想趁机揩油发国难财。于是,穷得穷死,富人却越来越富了。

穷人穷得连口饭都没得吃,富人的粮仓里面粮食都放烂了。因此,穷人为了活命,要么贱卖自己的土地,去给大户人家打工。要么就背井离乡,去别的地方逃荒,去给别的地方的富户打工。

按照道理来说,这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总可以不用缴纳赋税了吧。如果放在现在遭了灾,老百姓都会被救助,但在明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官老爷们要敛财。

于是,不少人便只要背井离乡,当地也变得十室九空。可这不是还有一户人家嘛,就有这剩下来的一户人家承担这十户人家的赋税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只要是还有活人存在,那就要保证这块地方的赋税到位。而越乱,那些富户和官府就更容易敛财,即便是闹灾荒,他们手中的粮食也不见减少。

均田免赋后,李自成吃什么

也说到,官府的粮仓里面,屯粮足够多,甚至随便打开一座,就够当地的老百姓吃上几年。因此,最简单的方式那便是带着吃不饱肚子的灾民,去抢官粮。

这种矛盾关系被李自成利用,自己的兵员问题完美解决,老百姓只知道,跟着闯不纳粮,闯王带着去抢粮。既不用种地,还能吃饱饭,顺便还能惩治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差,实在是难以拒绝。

当然,李自成起义的前期主要靠抢劫官粮,流动作案,要想填饱肚子,就得不停的打仗,不停的攻城,老百姓战斗欲望极强。

除了抢劫官粮之外,李自成也曾想着转型抓生产,毕竟吃官粮就是吃老本,老本总有吃光的一天,要想自己能够持续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根据地。

所以在崇祯16年,李自成在打下襄阳后,也曾颁布了几道恢复生产的命令。在占领区内重新分配土地,扶持百姓的耕种,让种地的人能吃饱饭,李自成就成功了一半了。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李自成在攻占西安之后,还在大力恢复科举,意图封建王朝完成转变。李自成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推翻大明朝。

他在占据很大优势的情况下,还曾经向崇祯帝谈条件,仅仅是想当个西北王而已。李自成此举必然也是想通过此举过渡一下,好让自己的根基能够更坚固一些。

或许崇祯帝洞察一切,竟然拒绝了李自成的提议。李自成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能继续攻击,没想到在崇祯17年便打入了大明都城,推翻了明朝。

兵多将广也成了麻烦事

那个年代吃不起饭的百姓太多了,李自成一次东征就结束了大明朝的命脉,分分钟还招揽了二十多万的明朝降卒,这原本是个开心的事情,但李自成的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了,这让他非常惆怅。

等着占领区内的百姓种出粮食来,那这几十万的大军坟头草都长几茬了。

李自成无奈之下,只能继续走老路子,抢富户。京城的富商大户实在是看着眼馋,手底下几十万士兵饿得嗷嗷叫,在政策方面,李自成又拿捏不住了。

京城的官僚权益得不到保障,纷纷站到了李自成的对立面。而刘宗敏追赃逐饷到一半,还惹恼了吴三桂。结果吴三桂干脆站到了满清一边,打开城门引清兵入关,成为了李自成倒台的转折点。

一番操作下来,李自成山海关没打下来,又丧失了潼关,使得大西北没有了屏障,被迫撤出京城。李自成也慢慢走向了末路。

后记

综上所述,李自成之所以失败,还是在于其队伍发展的太快了,快得让他的来不及反应。

“均田免赋”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但由于后续局势变化太快,李自成根据地建设跟不上队伍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不得不继续抢大户,为了让队伍吃饱饭,从而失去了这个阶级的支持。

这部分人的资源,要比底层老百姓大得多,该团结的力量没有团结起来,使得李自成虽然解决了眼前的温饱问题,但却丧失了未来,实在是可惜。

更多文章

  • 陆游爱上表妹,被母亲强行拆散,重逢后写下一词看哭无数痴男怨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游跟表妹的故事,陆游一生放不下表妹,陆游娶了多少表妹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后人多将陆游评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两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不仅诗歌写得好,也很有仁慈之心,他曾经上书朝廷,请求废除凌迟之刑,但未被朝廷接受。陆游出生在了北宋

  • 辛弃疾最悲凉的一首词,豪迈背后尽是柔肠,读罢内心尽是沧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辛弃疾豪迈倔强的词,辛弃疾振奋人心的诗,辛弃疾最绝望的一首词

    辛弃疾有着出色的个人能力,在南宋那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辛弃疾可以说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即便是这样,早年就已经纵马几进几出金营的辛弃疾,依旧没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只能借助于诗词表达自己的感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做梦都想完成的事情,但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就是没能完成。可辛弃疾依旧以他特有

  • 辛弃疾妩媚型的《满江红》,开篇即经典,柔情不输李清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辛弃疾满江红完整版视频,满江红辛弃疾图片大全,辛弃疾 满江红

    在古代,有非常多诗人或词人,他们大多都经历了非常多,身上有不少的故事。今天要讲的这位,是词人也是将领,能文能武,在七年级的语文书中,还被称为“词中之龙”,和李清照合称为“济南二安”,他这一生致力于收复国土,恢复山河,他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辛弃疾。 辛弃疾典型的文武双全型人才,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辛弃疾这

  • 赵匡胤被逼黄袍加身,他如果宁折不弯拒绝篡位,士兵们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得以与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可见其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赵匡胤的一大功绩便是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乱世,当然彻底结束五代十国乱世是在赵光义时期了,但是在名义上,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乱世的结束。 赵匡胤称宋太祖,也就是说赵匡胤没有靠着祖上的荣光,靠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到了皇帝的位置上

  • 宋朝最幸运的诗人,给上司拍马屁写下两句诗,如今却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诗人戴复古和戴敏什么关系,宋朝诗人一生只有两句诗,宋朝最会拍马屁的大臣

    当然,除了一些比较出名的诗人之外,人们还会记住一些不知作者,但是却令人惊叹的诗句,比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便是其中之一。此诗句来源于一个宋朝的诗人,此人名为宋麟,显然的,这是一个后世基本没有听过的诗人,但是他却为后世带来了经典。最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诗句背后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向上司拍马

  • 赵匡胤去世后,留下了娇妻与幼子,赵光义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同父异母吗,赵匡胤和赵光义后人关系,赵匡胤年轻时干什么的

    赵光义登基之谜 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灵前即位,是为赵太宗。自古以来,皆为子承父业,赵匡胤在有俩儿子的前提之下,竟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此等操作让人看不懂。而流传下来的“斧声烛影”的故事,也是疑点重重。在众多的版本之中,还出现了一个叫做混沌大仙的人,预言了赵匡胤的死,增添了几分

  • 朱元璋薄情,为何却对马皇后不离不弃,马皇后什么地方让他着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只听马皇后的劝的,马皇后对朱元璋有多重要,马皇后和朱元璋的感情有多深

    倘若说起朱元璋的话,世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薄情之人,尤其是他对开国功臣们的态度,卸磨杀驴这个词语用在他是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朱元璋性格多疑,对许多开国功臣都有所猜忌,唯恐他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明朝开国名将廖永忠和朱亮祖先后死于非命。随后,朱元璋又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害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

  • 黄庭坚7岁时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仅28字,却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庭坚留下多少诗,黄庭坚最经典的一首词,评价黄庭坚的诗

    人生就是一场单程旅行,而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是被名利所累,被世俗所扰,因而也有很多人在这场旅行中失了本心,被欲望这张大网所禁锢。而在一些时刻,长大的我们反倒会不如一些孩童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北宋时期,一位儿童7岁时便写出了这样一首戳中无数成年人悲哀的诗,让人自叹弗如。而这个儿童就是北宋大家黄庭坚。

  • 成吉思汗孙子给教皇下了一道圣旨,保留至今,内容让人看完直想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的孙子排名,成吉思汗的孙子们都有谁,成吉思汗的哪个孙子最有作为

    贵由大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三任大汗,孛儿只斤氏,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在位期间和罗马教宗有交往。公元1246年之时,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大汗接待了一个欧洲使者。结束之后,贵由大汗还给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回了一封信,语气似乎是圣旨。次年,信抵达了欧洲,并且留存在了今日。而在信中,贵由大汗要求教皇必须亲自带着他所有

  • 食野味的危害,李时珍400年前就警告过人们了,可惜很多人都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时珍说鸟肉有毒吗,李时珍为什么认为猪肉有小毒,李时珍说什么肉不能吃

    从上个世纪的埃博拉病毒,到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与吃野味脱不了干系。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无不在告诉我们:吃野味容易患疾病。其实这个道理“药圣”李时珍早在400年前就警告过人们了。《本草纲目》记载:随着现代食者们的不断尝试,人们发现了许多来自动物们的美味和补品,取自鲨鱼的鱼翅、鹿角的鹿茸……什么兔肉、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