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宁愿耗尽毕生心血也要北伐,只因看透了这三个大局

诸葛亮宁愿耗尽毕生心血也要北伐,只因看透了这三个大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20 更新时间:2024/2/5 0:52:49

众人皆知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之心所打动,而后出山追随刘备打天下的。而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藏龙卧虎,更可见其大智慧与大谋划。而诸葛亮也具备贤士所具有高尚品德,至死都在为蜀国的兴亡操劳。那为什么诸葛亮在照看蜀国之时并未选择休养生息,而是选择了北伐?以下几个细节不难看出。

第一,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分析。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可知,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逝世。蜀国国力衰弱,外有曹魏政权虎视眈眈,内无贤明君主稳固江山。又因为蜀国此时已经失去关羽张飞两员大将,导致蜀国此时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可以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魏、吴两国趁机吞并。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刘备当众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更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让诸葛亮愿意为蜀国死而后已。由此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促使诸葛亮北伐兴蜀的重要原因。无论是选择北伐还是休养生息,目的都是为了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而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扩张自身(蜀国)实力的行为。这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个人的抉择,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蜀汉老一辈将士的共同选择。因此,诸葛亮的北伐选择才是众望所归。

第二,从诸葛亮自身的大智慧分析。诸葛亮的八斗之才世人皆知,虽然刘备死后给诸葛亮扔下了蜀国这么个烂摊子,但诸葛亮还是忠心不移的继续为蜀国劳心劳力。相信以诸葛亮的才智肯定清楚休养生息的好处,但最终诸葛亮却没有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是发动北伐战争。这更离不开诸葛亮的大智慧。

北伐是诸葛亮在228年春至234年冬对曹魏政权发动的五次战的统称。此时诸葛亮一直奉行"北抗曹魏,东和孙吴"的战略政策。意图联合孙吴打压曹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诸葛亮借助北伐的目的,既缓和了与东吴的关系,又可以削弱强敌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

这足可以证明诸葛亮在大局角度的大智慧与大谋划,也为蜀国实力的增强,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

第三,从三国时期整体时局分析。上文也提到诸葛亮北伐是在刘备死后,而后主刘禅不学无术,绝非奸雄曹操孙权的对手。诸葛亮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因为只有经过北伐战争,促使蜀国的实力不断强盛,才能保障蜀国日后的统一与安定。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那么至少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来恢复。在这一段时间内,或许东吴会先与曹魏政权联手,合力消灭蜀汉政权。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也不会太小。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说: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体现了孙权实力的不凡。有吴、魏两个劲敌的推动,北伐之战的存在也有了一定的必然性。因此,从三国时期的整体时局来看,诸葛亮选择北伐而非休养生息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五次北伐战争虽有胜有败,但是无一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稳定蜀国民心,又加强了与东吴的外交联系的战争。这样不仅防止东吴与曹魏联手击垮蜀汉政权,又为蜀国自身将士的实战锻炼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以诸葛亮的智慧,选择北伐才是最好的防御策略。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蜀弱必定会对三国平衡的局面带来隐患。诸葛亮北伐的选择可能也是东吴所期待的结果。所以说,诸葛亮选择北伐而没有选择休养生息是有原因的。以上的几个因素足以证明。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北伐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的真实军事实力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曹魏三十六将排名,三国曹魏实力排名,历史上的三国曹魏

    这说的很清楚,是可以调动的,不能正常调动的军队,不能算,为什么要特地敲了这么一句话呢?因为曹魏时代,特别是曹操时代,有大量的军队是不能够正常使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曹操时代有一项特别的政策,说实话,当时曹操刚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是为了安抚百姓安抚战乱不休的士兵,同时也为自己日记窘迫的财

  • 为何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他没有儿子继承军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董卓死后的西凉兵团,董卓死后谁的兵马最多,董卓死后他的兵力归属谁了

    而在早期,有一位大军阀董卓,因为他的过早离世,被很多人忽略了他的存在。其实董卓在曹操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是这位。然而随着董卓的突然被吕布所杀,董卓手底下顿时群龙无首,天下立马乱成一锅粥,三国乱世就此开启。其实董卓是有儿子的,那么董卓的儿子,为何没有像曹操、刘备甚至孙权等人那样,自己所建立的势力被儿

  • 秦末大泽乡起兵,陈胜进军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胜个人简历,秦末起兵势力有哪些,陈胜起兵抗秦第一人

    两名都尉一个从南阳郡出发,一个从陈郡出发,在泗川郡(泗水郡)会合。公元前209年七月,队伍走到泗川郡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募兵人数达到900,在去往渔阳的途中还会有1100正卒加入。正卒与服劳役修陵墓的囚徒有本质区别,地方正卒是正在服第一年兵役的军人,由于北军调走五万,这批军人就提前去边郡

  • 幽州突骑纵横两汉四百年,渔阳太守一郡之兵造了刘秀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谷渔阳骑兵在刘秀征战中的作用,刘秀一万人马战胜50万大军,刘秀兵败匈奴后怎么样了

    两汉刺史下的渔阳郡和京东五区西汉自汉高祖刘邦到王莽篡位的二百年里,虽然汉初对匈奴作战失利,到汉武帝时期对匈作战取得辉煌成就,作为(东)北边地之密怀平顺通的京东五区发展并不突出。但自汉武帝发布“轮台罪己诏”将重心重新移回内部发展后,京东五区也随着汉朝的内部再次发展而开始兴盛。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 北京发现西汉古墓,出土最早的黄肠题凑,专家:皇帝御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72至74年发现的3座西汉古墓,西汉古墓出土珍贵文物,西汉古墓发现全过程

    考古对于古人来说也许并不盛行,但是在现在已经非常受关注了。有时候,会觉得考古非常神奇:你可以通过一幅画,复原出一位几百上千年的妃子的样貌,也可以通过一柄泛着冷光的越王勾践剑,感受到千年前古人的铸剑能力的强大。考古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遗迹的探究,又比如文献的研究,还有古墓挖掘与探究——这也是时下非常

  • 汉武大帝:刘彻的第一个女人,一场仓促之欢竟成了永远的回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汉武大帝怎么评价刘彻,汉武大帝中卫子夫和刘彻

    窦太皇太后是坚定的黄老无为之术拥趸,得知刘彻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但她并没有第一时间发作,而是想出了一个妙招转移刘彻的注意力。这个妙招就是尽快让刘彻成亲,女人应该能让他消停下吧。早就童年时代,刘彻就和表姐陈阿娇定下了娃娃亲,现在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不过,长大后的刘彻并不喜欢陈阿娇,浑然将童年金屋藏娇的

  •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4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名字很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打下来的河西四郡,历史上最能打的武将霍去病,历史名人讲述霍去病

    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 霍去病是西汉皇后卫子夫和大司马卫青的外甥,所以他即便是私生子,也靠着母族的关系过上了上流生活。汉武帝很喜欢霍去病,让他十几岁就做了近臣侍中。为了将霍去病培养成将才,汉武帝还打算亲自教霍去病孙子、吴起的兵法。但霍去病认为学习古兵法效果更好,便婉拒了汉武帝。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

  • 关羽即使不失荆州,蜀汉北伐可能也难以成功,庞统的策略或更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飞关羽为什么更喜欢庞统,庞统关羽曹仁,关羽北伐可能成功吗

    这个问题三国演义原文中也有提及,是鲁肃问关羽的,问的是倘若汉中王北伐成功怎么处置东吴的问题。关羽说大哥是天命所归,东吴不想死就要自觉点。三国鼎立已是死局,是无谋之局。只要三方平衡没有打破之前,北伐注定失败,统一天下注定不可能,再怎么折腾也白瞎。蜀汉想要北伐,必须先破局,所谓待天下有变正是破局的契机,

  • 西汉:拐卖人口,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如何处罚人口拐卖,古代的法律是如何处置人口拐卖的,古代拐卖案件

    拐卖人口的事从古至今未曾断绝。古代拐卖人口,多是卖给有钱人家为奴作婢,或是卖给没有孩子的家庭传宗接代。现今拐卖人口有的是卖给没有孩子的家庭,有的被残害后成为乞讨的工具,甚至还有其它罪恶的用途。有些孩子从小被拐走,父母则一生都陷入痛苦中,辗转各地找寻丢失的孩子,荒废了事业,蹉跎了年华,只有少数的寻亲父

  • 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更非曹丕,而是另一个汉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献帝为什么不恨董卓,董卓为何废掉汉献帝,董卓死后汉献帝多久能碰到曹操

    文帝、景帝无一不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仁德君主,武帝则更不用说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短短八个字便足以显示武帝时期的大汉王朝是何等的气势磅礴。然而,一切的光荣和辉煌,最终还是被时代所埋没了。尤其是东汉末年,权臣、军阀层出不穷,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角逐战争,英雄人物辈出。献帝的无奈人生中平六年,为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