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圣人的就原型李隆基与太子李玙(李亨)的权斗,就是历史上的皇权与储君的较量,在唐朝和清朝特别明显,古代一般都是立嫡立长,也有皇帝想立贤,还有皇帝作为父亲偏心小儿子,皇家的父子关系在权力面前,显得特别脆弱。
《长安十二时辰》中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宗刚当上皇帝还是比较称职,但年纪大了就忘乎所以,又忌惮儿子,储君在他眼中就是对手,安史之乱后,肃宗在灵武火线登基了,太上皇李隆基失去了杨贵妃和权力,还是不肯放手,明争暗斗还是败了,后来晚景凄凉,形同圈禁了,与儿子们形同陌路。
《长安十二时辰》李隆基做储君时,当时与父亲唐睿宗李旦的关系也是水火不容,后来直接兵戎相见,唐睿宗是武则天的儿子,被母亲推上帝位又被废黜,睿宗的儿子李隆基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唐睿宗性格谦恭,并没有帝王之才,却是一个老实人,靠着恭俭退让才活了下来,但这只是表象,李旦其实很像武则天,诛杀张昌宗兄弟时,他亲自带兵,可以说一战成名。李旦曾当过宰相,后来韦后也想当第二个武则天,她的身边有上官婉儿这样的高手,就想立一个傀儡,自己揽下大权,认为李旦和太平公主是一个威胁,欲除之而后快,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兵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人,李旦先是辅佐小皇帝,后来直接被“让位”登基了,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马上把太子的位子让给李隆基,保下了全家平安,避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再次发生。
唐睿宗能登基,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推他上位的,朝堂成了一个三脚架,太平公主作为历史上唯一的父母都当过皇帝的嫡出公主,从小就很有野心和能力,太平公主认为两父子不好控制,太平公主便私下想让江山易主,废黜太子。李隆基在禁军中势力太大,太平公主无法左右他的势力。《长安十二时辰》如果出一个前传,这段历史也是很惊险了。
几年后李隆基以天象为由,让父亲李旦当了太上皇。当时唐睿宗不想放权,拥有最高决定权,李隆基只能管当朝三品以下的官员任免,唐睿宗不甘心将权力下放给儿子,对太子有很多猜忌,太平公主当时7位宰相中5个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中布满她的眼线。
太平公主已经是半公开想要换皇帝,召集宰相开会商量此事,这个谋划太上皇唐睿宗是知情的,自己的妹妹要废掉自己儿子,他坐山观虎斗,一点也不反对,还把唐玄宗打发去外地巡边,李隆基的势力是在京城,主要是禁军,而他在地方上没有什么心腹。
李隆基只要离开京城,太上皇出诏令就能废掉他,李隆基的声势让父亲和姑姑觉得是一个威胁,当年唐睿宗更喜欢长子李成器,只不过老三力量太强大,才同意让他当太子。李隆基马上发动了雷霆之变,以剿灭太平公主党羽以由,全面发起了战斗,行动路线的目标还有父亲李旦,当李旦在宫内得知李隆基带兵打进来,当面众人的面就要“投身楼下”,表明自己和儿子鱼死网破,幸好被别人拦下来了,太平公主和党羽被赐死,李旦开始真正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