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和魏延发生内讧,为什么大臣们都偏向杨仪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和魏延发生内讧,为什么大臣们都偏向杨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3/12/17 9:45:14

魏延究竟是否谋反,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魏延只是不满杨仪带领大军北归,既没有投降曹魏,也没有攻击蜀汉,根本就不能认定谋反。

魏延谋反罪名的确定,是蜀汉大臣们一致的表态,那么既然魏延没有谋反,为什么大臣们都要偏向杨仪呢?

这个问题就要从魏延的性格说起,魏延这个人性格非常的孤傲,特别是五虎上将去世后,魏延更是谁都不放在眼里。

魏延也并不是无理取闹,他确实很有能力,一直是蜀汉武将中的中坚力量。在蜀汉刚刚建国的时候,只有诸葛亮马超张飞被封为县侯,县侯是蜀汉官员的最高荣誉,蜀汉建国后,只有八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获得,其中第四个获得这个荣誉的就是魏延。

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蜀汉有两个重要的军事区,一个是荆州,一个是汉中,其中荆州是关羽驻扎,汉中是魏延驻扎,

到了刘备去世后,马超和张飞也已经过世,魏延害怕的人只有诸葛亮,其他的将领和文臣魏延都是不屑一顾。慢慢的魏延就养成了目中无人的坏喜欢,《三国志》记载,魏延为人甚恶,除了诸葛亮其他人都不给好脸看,大家因为魏延地位高,都不敢得罪他,只有杨仪一个人敢于和他对着干。杨仪属于一个穷酸秀才,很有骨气却没有本事,他虽然不如魏延有胆子,却就是不服输。

两个人的争斗常常面红耳赤,每一次都是杨仪吃亏,魏延几次拿武器想要杀死杨仪,杨仪吓得泪流满面,却始终不服魏延。两个人争斗的时候,其他大臣虽然嘴上不说,内心都知道是魏延的问题,联想到自己被魏延欺负的情节,这些大臣们应该还会比较的佩服杨仪,竟然敢于正面刚魏延这个狠角色。魏延这个人虽然能够打仗,却在军队里面没有朋友,朝廷里面更是没有知己,只有诸葛亮平常袒护着他。

到了诸葛亮临死的时候,他知道魏延肯定要带兵继续和曹魏作战,又担心魏延以后造反,因此把军权交给了杨仪。杨仪得到了军权之后,就去找魏延下达撤兵的命令,魏延肯定不服杨仪做统帅,当场就想要开战,其他的大臣也被魏延羞辱了一番。

这些人一合计,直接带着军队走了,把魏延扔在了后面。魏延非常的愤恨,带领军队快速前进,烧毁了回蜀汉的栈道,这时候才有了两个人相互告发的事情。

朝廷认定魏延造反,首先就是因为魏延不会做人,得罪的人太多,这些人听到了魏延造反的消息,都高兴还来不及,一起支持杨仪整死魏延。除了魏延的做人水平低之外,在杨仪和魏延都告对方谋反的情况下,朝廷肯定要放弃实力弱的一方。

从双方的实力对比看,魏延只有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其他人都和杨仪在一起。因此杨仪的告状信肯定是联名的,姜维费祎王平马岱这些人都站在了杨仪这边。况且杨仪带领的是主力部队,朝廷为了不逼反杨仪,不可能判定杨仪造反,只能放弃实力更弱的魏延。

魏延的冤案一直到了蜀汉灭亡也没有被平反,倒是杨仪自己后来没有忍住,因为造反被免官回家,后来又因为常常发牢骚被逼得自杀。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真是山野村夫吗?刘备有了他,才算真正融入荆州上流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在荆州的社会关系,诸葛亮崇拜刘备吗,诸葛亮跟荆州关系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曾经这样写道:“躬耕于南阳”,“生活在草庐”,这些语句表明,历史上的诸葛亮,貌似真就是个山野村夫。如果是这样,那这位被称为“千古智圣”的诸葛丞相,还真是挺接地气的。可是,先别着急,如果了解了诸葛亮的家世背景之后,我们就会更正自己的观点:诸葛亮虽然曾经自我调侃是个农夫,但他可不是

  • 同样面对几十万大军,为什么垓下的项羽,未能上演彭城之战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打得过彭城之战吗,彭城之战项羽有多强,项羽彭城之战为什么没有灭了刘邦

    彭城之战,项羽仅用三万骑兵,击败刘邦五十余万诸侯联军。刘邦被赶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项羽在逆境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时隔三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在垓下上演了四面楚歌,这回项羽却成了落难的老虎,最终被群狼撕咬致死,再无还手之力。那么,为何垓下之战项羽却没能上演彭城之战的奇迹呢?一、

  • 此人最大胆, 敢和曹操抢女人, 霸占其众多妻妾, 手段不输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被马超逼得割袍谁救了曹操,曹操的妻妾是抢别人老婆抢来的吗,曹操妻妾谁最美貌

    曹操在攻打邺城的时候打败了袁绍,曹丕则霸占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曹操和曹丕在很久以前,就对袁绍的儿媳妇垂涎已久,曹操对于曹丕抢先一步霸占了袁绍的儿媳妇的做法非常不满,而且,曹操还大放厥词的说,这次来打袁绍位的目的就是要霸占甄氏,你竟然敢先下手为强。军中军官们对于父子俩共同抢一个女人,表示非常的不理解。

  • 刘邦曾钦定“非刘不王”!他死后,吕雉却当了第一个背叛盟约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晚年对吕雉的态度,为何刘邦死前根本不敢杀吕雉,刘邦死后谁把吕雉扳倒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项羽分封天下这件事了。自公元前207年项羽攻破函谷关之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以霸主的身份替楚怀王熊心进行分封天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张耳为常山王,黥布为九江王,臧荼则为燕王。此时,项羽手下所封的十八个王其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但因项羽为人刚愎自用、粗暴等原因,使得不断受到其排

  • 她的才华超过吕后和武则天,缔造了帝国的奇迹,知道她的人却极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后和武则天,武则天和吕后谁的贡献大,吕后武则天谁更厉害

    ·只因女人她被黑武则天为什么会被历史上的儒家的文人们黑成了木炭?因为武则天和她创造的时代直接打了那些鼓励将女人变成奴隶的,虚伪无耻之人的脸。看看儒家发展到程朱理学的样子和大唐武则天女权时代的样子,是不是云泥之别?为什么科技在进步而历史却在退步呢?就像某地至今流行“童婚”和“禁锢女性”一样,他们永远也

  • 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对刘邦的肺腑之言,刘邦和张良的对话视频,历史上的刘邦对张良怎么样

    刘邦与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了心灵“过招”的第一回合。刘邦对张良说,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你可以“自择齐三万户”,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

  • 他是曹操都恐惧的猛将,为什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为什么会重用刘备,曹操和刘备谁最有实力,刘备曹操谁厉害

    首先,抛却马超的人品问题不谈,马超毕竟是一个投降的将领,而且这个降将,过去是比刘备都要混得好的一方军阀。即便刘备再怎么宅心仁厚,宽宏大度,能够接受你马超就够了。如果再给你兵权,大大重用马超的话,万一这个人再次造反或者投靠敌方,那么刘备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为了制约也好,提防也罢,刘备可以给马超

  • 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互相见过面吗?看完忍不住想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孙权刘备曹操相互见过面吗,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阴险

    曹孟德生于155年,刘备生于161年,孙权生于182年,以年龄论,曹刘可算同辈,孙权小了一辈,184年黄巾爆发,涿郡从军的刘备镇压黄巾有功受封安喜县公安局长,鞭打督邮投奔公孙瓒,成为高唐尉,救徐州拒曹操,因吕布袭夺徐州而与孟德合流,二人坐而论天下,有了名传千古的煮酒论英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操

  • 只选错的,不选对的:七“不听从”的袁绍败得不冤,曹操赢得侥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评价袁绍的原话,一句话总结曹操与袁绍,袁绍的三大弱点

    袁绍手下不是没有能人,当时之所以拥有三州之地,他手下六大谋士功不可没,特别是沮授和田丰两人谋略出众,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和极富远见的正确策略和建议,可惜的是袁绍刚愎自用,忠言逆耳只听得见好话,对沮授田丰的建议视而不见,反而一次次的听从了郭图的建议,从而导致一次次的错失良机,最终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被曹操击

  • 被《三国演义》弱化的五大名将:曹魏一人,蜀汉一人,东吴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魏全部武将,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猛将,三国最被低估的曹魏7人

    曹真曹真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在演义里曹真是三番五次被诸葛亮打得没一点脾气,第一次北伐如果不是司马懿来了,曹真几乎就要败得一塌涂地,后来更是被诸葛亮一封信挖苦了一番和周瑜一样也是活活被气死了。然而事实上撇开其他不谈,就说他作为曹魏西线主帅和诸葛亮的交锋,诸葛亮两次北伐之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败在